于海浪
北京市门头沟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30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农村地区的养殖业已经在向着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更应加强农村地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力度,从而确保我国农村地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防止出现大量动物染疫的情况。
当前,我国农村的养殖模式仍以小规模散养为主。基层养殖户的饲养管理观念比较落后,不注重饲养环境的打扫,不能及时清理动物产生的污染物,圈舍中的饲养密度也比较大,这使得病原微生物很容易大量滋生,大大提高了发生动物疫病的概率。
我国农村地区动物防疫水平较低,动物防疫机制不够完善。究其主要原因,一是部分省市对畜牧业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科学养殖和动物防疫的理念在广大散养户中没有很好地建立和推广,导致农村地区的养殖和动物防疫文化较为落后,养殖户很难接受现代化的养殖技术,现代化养殖很难在农村地区全面推广。如今,虽然农村地区可以开展现代化动物防疫,但是依然以传统动物防疫为主,无法有效促进农村地区养殖业的发展[1]。
必须对畜禽做好科学全面的强制免疫。为此,要根据动物疫病的发展规律和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免疫措施,争取从源头上实现对疫病的控制。在这一过程中,要制定出合理的规章制度,并且加强对辖区内各级动物防疫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能够按照规定的步骤对各种畜禽进行科学、有效的免疫,从而保证强制免疫工作有效落实,提升畜禽对各种重大疫病的免疫力。
兽医专业技术力量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农村地区,工作机制不完善、专业技术指导和设施设备缺乏等综合因素,导致很多乡村兽医的防疫意识较为薄弱,而且只是按照自身经验来进行动物疫病的诊断,这很可能造成动物疫病误诊和动物疫情防控的延误[2]。基于此,为了保证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落实,各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对乡村兽医进行有效监督管理,兽医技术支撑部门则应定期对其开展培训工作,使乡村兽医在提高自身专业性的同时认清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做好动物疫病初步排查诊断和疫情上报等工作,优化动物疫病防控工作[3]。
在农村地区,畜禽因动物疫病而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乏健全的动物防疫体系,在疑似发生动物疫情时,动物防疫部门很难扎实落实“早快严小”的防疫措施。因此,政府部门要切实做好各级动物防疫机构体系的建设,同时予以必要的资金支持,以便配置一些基础设施。此外,动物防疫人员也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保证各项防疫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总而言之,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植根于农村,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加强农村地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不仅可以带动农业的发展,助力农民脱贫致富,还能够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建设,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