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必红,曾为红*
(1.武汉市第九医院妇产科,湖北 武汉 430080;2.武汉市汉口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0)
子宫肌瘤是临床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会引起妇女痛经、腹痛,严重者导致不孕,故及时确诊至关重要。目前,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临床采用的手术,但随着医疗水平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大多数人选择保守治疗,从而保留子宫。而米非司酮作为一种拮抗孕激素受体的幽体类药物,能够缩小子宫肌瘤,具有抗癌及逆转耐药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子宫肌瘤[1]。本研究探讨低剂量米非司酮应用于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42例,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21例。高剂量组中年龄33-46岁,平均年龄(39.5±5.22)岁;病程5~10个月,平均病程(7.51±1.53)个月。低剂量组中年龄30~62岁,平均(43.91±4.55)岁;病程4~9个月,平均病程(7.56±1.25)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有可对比性。
两组患者均给予米非司酮(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28,规格10 mg)治疗,高剂量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20 mg/次,1次/d。低剂量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10 mg/次,1次/d。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8个月。
①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8个月后使用B超检查并计算子宫和子宫肌瘤的体积;②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8个月后采集空腹肘静脉血5 ml,使用离心机离心处理后,收集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激素(P)水平。
治疗后,两组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比较,低剂量组小于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比较(x ±s,cm³)
两组治疗后血清FSH、LH、E2、P水平比较,低剂量组低于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子宫肌瘤是由增生的子宫平滑组织和少量结缔组织形成的实质性良性肿瘤,其病情的加重与雌激素、孕激素等女性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降低患者激素水平,对改善其预后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其属于拮抗性药物,能够有效的抑制排卵,溶解黄体,从而降低肌瘤组织中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干扰子宫内壁的发育和功能,抑制子宫肌瘤生长[2]。本研究结果显示,低剂量组治疗后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明显低于高剂量组,且血清激素FSH、LH、E2、P水平低于高剂量组,表明低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激素水平,缩小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效果较好。分析其原因为米非司酮通过与孕酮竞争结合其受体,使体内孕酮水平下降,蜕膜组织变性、坏死,引起蜕膜与绒毛膜板的分离,减少血管密度,进而调节机体血清FSH、LH、E2、P水平;同时米非司酮还能通过受体水平拮抗孕激素,能够抗排卵,抗着床、诱导月经等作用。减少子宫及子宫肌瘤的体积,从而实现治疗该病的效果。但米非司酮治疗易影响女性生育及内分泌,且随着剂量的增加其影响越严重,故低剂量米非司酮可获得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与赵睿超等[3]研究结果一致。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aP<0.05
时间 组别 FSH(μg/L) LH(IU/L) E2(pmol/L) P(nmol/L)治疗前高剂量组(n=21) 28.33±5.22 23.53±3.68 350.16±69.24 21.08±4.11低剂量组(n=21) 28.12±5.24 23.00±3.54 349.40±70.41 20.11±4.05 t 0.130 0.476 0.035 0.770 P 0.897 0.637 0.972 0.446高剂量组(n=21) 18.54±5.04a 15.28±3.07a 175.84±20.12a 9.80±3.22a低剂量组(n=21) 14.42±3.55a 12.89±3.44a 152.43±22.71a 6.03±3.14a t 3.063 2.375 3.536 3.841 P 0.004 0.022 0.001 0.001治疗后
综上所述,低剂量米非司酮能够有效的治疗子宫肌瘤,缩小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改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激素(P)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