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英
摘 要:根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的指导,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这也是雅致行为追求的目标。文章探讨雅致德育文化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熏陶教育氛围,陶冶雅致情操;善用教育手段,增强雅致意识;完善教育制度,强化雅致行为;丰富教育形式,养成雅致之行。希望通过这些策略使得学生养成雅致行为,锻造校园和谐的局面。
关键词:教育意识;雅致行为;雅致教育;德育文化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雅致文明行为习惯”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一个人为适应未来社会所必备的前提条件,更是学校新时代雅致教育的最终追求。雅致行为养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和非智力的培养。在多年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雅致行为习惯,其重要的教育途径之一是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渗透。那么如何将雅致德育文化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呢?这就必须从师生的教育教学意识着手,发挥学科课堂的主导作用,从小处着手,持之以恒地强化渗透,使学生从小具有浓厚的雅致文化意识,养成良好的雅致行为习惯,使他们成为新时代中新课标下具有较高素质的新一代文明人才。
一、熏陶教育氛围,陶冶雅致情操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雅致文化德育追求的目标是使学生有慧中而秀外的素养,有规范的言行举止,有追求卓越的境界,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有绅士般的特殊气质,能做一个融洽社会、正确生活、幸福生活的人。在雅致教育中淬砺一种雅文化,以此来协调人际关系,锻造校园和谐的局面。
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具有直接性和情境性,当引起学生产生某种情感体会的事物出現在眼前的时候,就会产生某种情感体验。故此,在对学生日常雅致行为的教育中,教师应大范围熏陶深厚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不同的氛围情境中进行雅致情操的自我陶冶。如,在学校的环境熏陶中,制定爱护校园的总体规则,校舍、教学设备、场地设施及各专用室的基本要求细则;不断投资景象及改善环境布局等。不但悬挂名人名言画像,增设宣传栏,利用广播站或重要节日及升旗仪式讲话等进行渲染,还将雅致文明行为规范编制成三字歌,力求让校园的每一堵墙都能说话,每一处景点都有教育意义,让全体学生身处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其道德情操。
二、善用教育手段,增强雅致意识
具有良好的意识是培养良好行为的前提。由于儿童的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情感性和不稳定性,更不懂得良好的行为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这要求教师对学生加以指导,运用多种手段,从各方面上唤起学生的习惯意识,使他们将自己的行为自觉纳入“日常雅致行为规范及守则”的要求上,逐渐形成良好的雅致行为习惯。故此,在日常教育实践中,要善用教育时机,紧抓住“三五”学雷锋做好事、“七一”“十一”爱国主义教育、“六五”环境教育等,对学生进行道德意识的培养;同时,也采用各种不同的教育手段进行不同面的教育。如,针对当今学生用零用钱买零食的现象,教师常采用对比教育,帮助学生统计一天或一个星期吃零食所花的钱,并建议他们用同等的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或学习用品,通过对比,让学生从形象、直观中感受到不乱吃零食的意义,从而乐意地、主动地养成不乱花钱、不吃零食的雅致意识。而在针对小学生模仿性能强的特点上,可以采用树榜样的教育形式,让教师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通过评选“雅致之师”及“雅致之星”等的模范,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雅致文明意识,对学生的雅致行为习惯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三、完善教育制度,强化雅致行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格及完整的教育制度,是学生形成良好雅致行为习惯的有力保证。“先进文明单位”之称,时刻激励着师生们奋发向上,而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则是在逐步完善的日常制度中得以强化的。在开展雅致教育的实践中,首先要制定严格的校纪校规,如利用“小学德育纲要”,要求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坚持教书育人,强调把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和日常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明确雅致教育还必须渗透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或课后教学任务之中。而在“学生守则、规范”中,却要求活跃校园生活,以教学班、队为单位,广泛开展学《守则》、学《规范》知识竞赛、三字歌朗诵比赛、雅致小快板表演等。其次,也应注重一日常规训练的具体要求,制定各部门、各阶层常规工作要求,使之与学生一日活动双轨同步。另外,还在日常中抓好雅致班集体建设,引导学生自我调节,自觉维护班级荣誉,如制定班规班约,开展班际“出勤、纪律、卫生”等流动雅致红旗赛等活动,从各种制度中强化学生的雅致行为习惯。
四、丰富教育形式,养成雅致之行
小学生良好雅致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来潜移默化的渗透、熏陶,以达到强化、巩固的效果。而针对小学生易转移的年龄特点,学校可在开展雅致文明行为教育中,不但在日常实践中注意熏陶氛围,善用手段,而且要在不断完善制度的基础上,要求教师采用多种丰富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得到锻炼,自我强化行为,从而养成雅致之行。如,采用学科渗透教育法,即利用学科特点,将雅致教育中的行为规范贯彻于教学当中;定时总结、表扬激励法,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前几天的班级情况小结,进行及时的表扬批评,或让学生谈感受、说见解;班队教育强化法,即在班队活动中开展专题,如“尊敬师长”“当老师不在的时候”“粗心时该怎么做”等的活动,把日常教学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从学知识中促进雅致教育。另外,善于把文明行为寓教于乐,采用讲故事明道理、演小品表现象、设情境辨是非等形式,让学生在快乐的教育中得到启迪,从而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道明了良好的文明行为对人一生的重要性。故此,如今的教育,不只是为了学知识而进行的,同时更应为让学生学会做人而开展的。这意味着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应从抓好学生意识,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雅致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何梓新.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方法[J].家庭生活指南,2019(10).
[2]王守政.浅论如何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内蒙古教育,2016(23).
[3]曾玲.细化养成教育 促进良好行为习惯形成[J].珠江教育论坛,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