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苏晓晖 朱青南
◎ 福建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现场会观摩现场
泉州市市场监管局坚持将规范发展地方传统作坊融入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等战略决策部署,结合不同业态、不同主体和不同经营方式,实施“一品一策、一坊一策”,探索“区域集中、精品示范、旅游展示、品牌创建”整治提升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泉州特色的小作坊治理监管之路。
梳理分类,摸清底数。连续5年持续深入社区、乡村对全市所有地方传统食品小作坊基本情况开展普查摸底,累计摸排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6500多家次,确认为小作坊业态的有632家。对摸排确认的小作坊将其厂址规模、原料来源、工艺配方、生产包装、销售区域等信息逐一登记建档。在此基础上,对全市摸排的227个地方传统食品品种,按照排除高风险、非传统、工艺链条复杂、无适用标准、归属农产品或初级农产品等产品品种的剔除原则,共梳理确定65个食品品种作为全市小作坊允许生产加工的食品品种。同时对部分现做现卖、即制即食的经营业态主体进行区别归类,引导其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靶向锁定小作坊的监管目标、对象、业态和主体,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完善目录,出台意见。相继出台四批次泉州市小作坊允许生产加工的食品目录,形成全省地市级别门类最全、范围最大、覆盖最广的小作坊食品目录体系。泉州市食安办还出台全省首个地市级小作坊监管指导意见,从制度层面上回答小作坊“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搭建小作坊监管的机制体制,为基层监管小作坊指明方向。2014年,全市仅有1家小作坊通过核准,目前通过核准的小作坊达357家。核准工作全面铺开让更多合规作坊从“地下”转到“地上”、从“幕后”推向“台前”。
坚持严字当头,强化监督检查。根据小作坊风险等级确定监督检查频次、内容和方式,推行小作坊“双随机一公开”日常监督检查,并加大对重点品种和重点区域的检查频率,依法向社会公示检查结果。根据日常监督检查结果,探索实行小作坊分类监管、动态监管。两年累计检查小作坊1276家次,发出整改通知书985张,淘汰关停97家。
坚持问题导向,严格监督抽检。统一编制四批次小作坊允许生产加工食品监督抽检项目指导意见。与获证生产企业同步建立小作坊食品安全风险清单,在每年全覆盖监督抽检基础上,针对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对象的小作坊食品进一步加大抽检频次。小作坊两年质量合格率达99.8%,有效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坚持重拳整治,源头市场两手抓。按照“打击取缔一批、规范发展一批、转型升级一批”总体思路,连续5年开展小作坊集中专项整治。一方面抓源头查处,累计立案查处违法违规作坊42起,关闭取缔“黑作坊、黑窝点”54个,形成震慑效应。另一方面抓市场倒逼,按照先城区城郊后乡镇农村、先重要风险节点进而全区域推进的原则,分步推进无证查处工作,两年来,共发放小作坊核准证书194张,全市已有357家小作坊通过核准,倒逼成效明显。
坚持宣教引导,严格落实主体责任。采取“示范现场”和“以案示警”方式,开展小作坊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严格落实质量安全承诺制度,鼓励小作坊组建行业协会或加入相关食品行业协会,发挥行业管理作用,促进小作坊诚信经营,加强行业自律。
示范引领,以点带面促提升。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在全省率先将小作坊示范点创建工作纳入年度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连续四年开展小作坊示范点创建工作,累计创建54家小作坊示范点。以已有小作坊示范点为标杆,积极向财政部门争取小作坊提升专项资金,指导其他小作坊生产者改造提升,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探索创新,发展集聚生产新模式。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集中生产”的思路,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小作坊集聚生产新模式,逐步实现小作坊生产由少数个体向行业规范提升的转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公司运营+招商入驻+传统民俗+文旅体验”形式试点小作坊集聚生产的晋江模式。在晋江龙湖,以福建省百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运营主体,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建设闽南传统民俗地方特色食品小作坊集中区,采取招商入驻方式引进食品作坊集中生产,产品涵盖闽南人由“初始出生”到“长大成人”全阶段所需的各色民俗地方传统食品,引导闽南民俗地方传统食品作坊向园区集聚,做到“七统一”:统一品牌、统一贮存、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检验、统一外包、统一销售、统一排污。同时引入闽南民俗文化旅游元素,既有作坊制作等传统民俗文化元素观赏、又兼具实际作坊制作文旅体验,将整个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与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发展相结合,推出具有当地特色“名特优”式作坊。而以“个体作坊+农业合作社”形式试点小作坊集聚生产的惠安模式也颇有特色。在惠安黄塘,针对原先分散在村落传统米粉作坊“小散底、脏乱差”的问题,推动当地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搬迁、统一排污,集中建设“苏塘”米粉小作坊集中加工区。以“农户+农业基地+电商”形式试点小作坊集聚生产的丰泽模式,则融入了更多的网络科技元素。在丰泽华大街道,新浦社区居委会统一建设晒场、焙灶以及二次烘干设施,统一建立包装贮存区,依托“西畴农场”平台,打通基地产品销售电商通道,融体验、教学、娱乐为一体的产学基地,因地制宜推动区域特色食品作坊转型提升。
帮扶引导,提档升级创品牌。帮扶引导小作坊建立完善食品生产制度,改进设备工艺,提高管理水平。晋江猪肉粕、惠安崇武鱼卷、安海手工面线等从之前的大多为“小、散、乱”家庭作坊生产发展形成“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区域特色小产业;形成一批具有泉州地方特色的小作坊品牌:湖头米粉、崇武鱼卷等4款产品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或商标产品保护,钟楼肉粽、肖园土笋冻等8款产品列入“泉州伴手礼”名录,瑞芳鱼卷、亚佛饼皮等5款产品先后被评为“泉州中华老字号”“福建省老字号”名单,安海梧埭手工面线成功申报晋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
“把小作坊升级改造、集约发展、品质提升、品牌创建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等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质量内涵,还扩大了产品影响力,对全面提升小作坊整体质量安全水平大有裨益。”泉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小作坊治理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想方设法把小作坊管好、管活、管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