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芬莲,李军靠
(延安大学,陕西 延安716000)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幼儿幸福成长,而且最终关系到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明确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时隔八年,2018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再次强调:兴国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因此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势在必行。
最早对我国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是余欣欣和李萍于2003年对广西壮族自治区397名幼儿教师进行的SCL-90检测。研究结果认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成人常模,其中对职业的满意度是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此后,相关研究陆续出现。研究工具大多采用症状自评量表(The Symptom Checklist-90(SCL-90))、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以及测量特定因素的量表,如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幼儿教师职业态度量表等。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1.在对幼儿教师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上,有的研究认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常模,有的研究则认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2.研究中认为幼儿教师具有明显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也不一致,如有的研究认为抑郁是幼儿教师有明显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而有的研究认为强迫、焦虑是幼儿教师具有明显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3.对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分析不一致,如有的研究认为教师的年龄和性格特点是主要影响因素;有的研究则认为幼儿教师工作本身,如工作繁重、责任重大等是主要影响因素;还有的研究认为幼儿教师的社会支持关系是主要影响因素。
本研究选取延安市幼儿园一线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方面的调查,从而获得延安市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为延安市的幼儿教师发展与培训、学前教育相关政策制定等方面提供实证依据。
以延安市幼儿园一线教师为抽样母体,通过“问卷星”网络问卷平台以及实地发放问卷,采取方便抽样和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数据。方便抽样是指借助幼儿园教师微信群、与幼儿园教师认识的人员,通过这些人员的转发、介绍的形式进行问卷填写。整群抽样是指借助幼儿园领导(如园长或保教主任)的力量,以幼儿园为整体进行问卷填写。最后获得267名幼儿园一线教师的样本群体,剔除无效样本22份,最后有效样本245个,问卷有效率为91.76%,被试构成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被试基本情况
研究采用自编的幼儿教师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后者包含90条项目,分为9个症状因子,即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每一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无症状计1分,轻度计2分,中度计3分,偏重计4分,极重计5分。2分以上为阳性项目,3分以上为明显阳性症状,表示有明显的心理问题,即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数据处理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SCL-90检验标准,延安市幼儿教师中阳性项目检出27人,检出率为11.02%。同时,SCL-90的各因子中只要有一个因子得分≥3,则认为是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根据本检验结果,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前三位的因子依次是强迫4.5%、抑郁4.1%和敌对3.7%。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因子分≥3的人数与比例
将延安市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比较,认为延安市幼儿教师除了在躯体化、恐怖和精神病性上的得分高于全国常模之外,其他症状(强迫症状与全国常模一致)均低于全国常模,说明延安市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高于全国普通人群。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延安市幼儿教师SCL-90与全国常模比较(M±SD)
以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one-way AVOVA)和一般线性模式分析法检定不同学历、职称、幼儿园性质、幼儿园所在地、教龄、年龄、婚姻状况、是否有编制等变量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和解释力,结果如下所示:
1.在学历层面上,先对各因子进行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只有偏执因子(p=0.104)属于同质,因此进行方差分析,结果F=2.174,p=0.116,表示偏执因子在学历上没有显著差异。
而躯体化(p=0.000)、强迫(p=0.035)、人际关系敏感(p=0.034)、抑郁(p=0.005)、焦虑(p=0.004)、敌对(p=0.002)、恐怖(p=0.022)和精神病性(p=0.025)经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是异质,因此另以布朗—福赛斯统计法,再进行平均值相等性稳健检验,结果表示学历在躯体化因子上(F=7.585,p=0.001)达显著差异。经事后比较发现,大专学历(M=17.02)和本科学历(M=17.82)教师的均值均高于中专学历教师(M=13.16),而大专学历和本科教师之间不存在差异。同时该项效果值(ω2)是0.033,表示学历与躯体化因子关联度不佳。另统计检验力(1-β)是0.822,符合大于0.080以上的标准,表示统计检验力佳。
在强迫因子上,F=6.659,p=0.002,显示不同学历教师在强迫因子上有显著差异。经事后比较发现,大专学历(M=16.55)和本科学历(M=16.76)教师的均值高于中专学历教师(M=13.25),而前两者之间不存在差异。同时,效果值(ω2)是0.032,表示关联度不佳,统计检验力(1-β)是0.808,符合大于0.080以上的标准,表示统计检验力佳。
在抑郁(F=4.955,p=0.008)、焦虑(F=5.083,p=0.007)、敌对(F=5.989,p=0.003)和精神病性因子(F=4.890,p=0.008)上,均表示不同学历教师在这4项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经事后比较发现:在抑郁因子上,大专学历教师(M=19.16)的均值高于中专学历教师(M=15.22),而本科与中专、大专学历教师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焦虑因子上,本科学历教师(M=14.02)的均值高于中专学历教师(M=11.32)的均值,但本科与大专以及大专与中专学历教师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敌对因子上,大专学历教师(M=8.66)与本科学历教师(M=8.68)的均值高于中专教师(M=6.80),大专与本科学历教师之间不存在差异;在精神病性因子上,本科学历教师(M=13.70)的均值高于中专学历教师(M=11.48),本科与大专学历教师以及大专与中专学历教师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这四项因子的效果值(ω2)依次是0.021、0.019、0.025和0.019,均表示关联度不佳;另统计检验力(1-β)依次是0.654、0.635、0.730和0.628,均不符合大于0.80以上的标准,表示统计检验力不佳。
至于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因子,经平均值相等性稳健检验,结果依次是:F=2.263,p=0.107和F=2.743,p=0.066,表示不同学历教师在这两项因子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总之,在幼儿教师学历层面,检验结果显示:中专学历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均好于大专学历教师和本科学历教师,同时在各项因子中,本科学历教师和大专学历教师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在幼儿园性质层面上,经独立样本T检验和一般线性模式分析法检定,认为人际关系敏感(t=1.363,p=0.174)、恐怖(t=0.730,p=0.466)、偏执(t=1.239,p=0.216)这三项因子在此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躯体化(t=3.684,p=0.000)、强迫(t=2.804,p=0.005)、抑郁(t=2.223,p=0.027)、焦虑(t=2.863,p=0.005)、敌对(t=2.463,p=0.014)和精神病性(t=2.302,p=0.022)则在幼儿园性质上存在显著差异。
从平均数来看,在躯体化因子上,公办园教师(M=17.84)显著高于民办园教师(M=14.79);强迫因子上,公办园教师(M=16.91)显著高于民办园教师(M=14.80);抑郁因子上,公办园教师(M=19.39)显著高于民办园教师(M=17.11);焦虑因子上,公办园教师(M=14.23)显著高于民办园教师(M=12.32);敌对因子上,公办园教师(M=8.80)显著高于民办园教师(M=7.70);精神病性因子上,公办园教师(M=13.78)显著高于民办园教师(M=12.45)。这表示民办园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公办园教师。
同时,从效果值来看,在躯体化因子上,η2是0.042,就Kohen(1988)所提的标准:η2=0.010是低效果值,η2=0.059是中效果值,η2=0.138是高效果值,因而该值属于低效果值,说明幼儿园性质与躯体化因子的关联度较弱;且统计检验力(1-β)是0.900,符合大于0.80的标准,即统计检验力佳。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和精神病性这五项因子的效果值依次是0.031、0.020、0.030、0.024和0.021,显示幼儿园性质与这五项因子之间的关联度较弱。另统计检验力依次是0.798、0.600、0.783、0.689和0.630,表示统计检验力较弱。
总之,在幼儿园性质层面,检验结果显示:民办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好于公办园教师。
3.在职称层面上,先对各因子进行方差齐性检验,结果9个因子均为异质,因此另以布朗—福赛斯统计法,再进行平均值相等性稳健检验。
在躯体化因子(F=7.617,p=0.000)与强迫因子(F=7.278,p=0.000)上,表示不同职称教师在这两项因子均有显著差异。经事后比较发现,在躯体化因子上,初级(M=18.55)与中级(M=20.89)职称教师的均值高于无职称教师(M=15.06);中级职称教师(M=20.88)的均值高于高级职称教师(M=14.36),高级职称教师与初级职称教师之间无显著差异;在强迫因子上,初级(M=17.95)与中级职称教师(M=18.11)的均值高于无职称教师(M=15.13)与高级职称教师(M=12.79),高级职称教师与无职称教师以及中级职称与初级职称教师之间则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躯体化因子和强迫因子的效果值(ω2)分别是0.091和0.071,属于中效果值,表示职称与躯体化和强迫因子的关联度为中等程度;另两项因子的统计检验力(1-β)分别是0.996和0.982,均符合大于0.080以上的标准,表示统计检验力佳。
在人际关系敏感(F=3.552,p=0.017)、抑郁(F=4.455,p=0.006)、敌对(F=3.247,p=0.026)因子上,表示不同职称教师在这三项因子中均存在显著差异。经事后比较发现: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中级职称教师(M=14.49)的均值高于无职称教师(M=11.85),其他各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抑郁因子上,中级职称教师(M=22.23)的均值高于无职称教师(M=17.18),其他各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敌对因子上,初级职称教师(M=9.32)的均值高于无职称教师(M=7.89),其他各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敌对因子的效果值(ω2)依次是0.035、0.052和0.034,属于低效果值,表示职称与这三项因子上的关联度不佳。另这三项因子的统计检验力(1-β)依次是0.830、0.937和0.824,均符合大于0.080以上的标准,表示统计检验力佳。
至于焦虑因子(F=3.301,p=0.023)和精神病性因子(F=4.523,p=0.005),均表示不同职称教师之间存在差异,但经事后比较发现,各组之间差异并不显著。而恐怖(F=2.483,p=0.064)和偏执(F=2.182,p=0.094)因子经检验发现,不同职称教师之间均不存在差异。
总之,在幼儿教师职称层面,总体上无职称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均好于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教师。后面三种群体的差异则因不同因子而有所不同。
最后对年龄、教龄、婚姻状况、是否有编制和幼儿园所在地这五项变量的检验中,显示延安市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学历是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变量。本研究中经检验结果显示:中专学历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大专学历教师和本科学历教师。这与王欢的研究基本一致,王欢以昆明市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开展的相关研究发现:学历越高,幼儿教师心理压力越大。原因可能有两条:1.可能与教师个人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有关。高学历教师其期望值也相对较高,如有的幼儿教师就说“我们幼儿园的大多数老师是专科,我是本科还从事这个职业,而我的其他同学则比我好很多”,因此较高的个人期望值带来的“不甘心”及由此延伸的“自我压力”是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原因之一。另外还可能因为教师身边的社会期望较高而影响到教师本人的心理健康,例如有人说“读那么多书,还不是个幼儿老师”,因而社会期望带来的“社会压力”也是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2.可能与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关。专科学历在就业市场上早已没有优势,而中专学历的人员能从事幼儿教师这一职业,还是与其期望匹配的。例如有教师就认为“当幼儿教师比一般打工族还是很体面的,不仅有节假日、还有相应的福利待遇等,总体还是很好的”。因而,较低学历教师“乐呵呵”的职业态度带来其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幼儿园性质是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另一变量。经检验结果,民办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公办园教师,这与陈小异和罗香群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与一般认为公办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好于民办园教师的预测不相符合。其原因可能是:民办园教师大多较年轻,教龄较短,职业倦怠感也较轻,故其心理健康水平较好。本调查中年龄35岁以下、5年以下教龄的民办园教师共54人,占民办园教师总人数的64.29%,且此时的教师已基本适应了幼儿园教学工作,婚姻家庭与收入也较稳定,“对工作抱有极大的热情”并且“体验到工作与家庭冲突并不明显……其职业倦怠感就也较低”,而职业倦怠则是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职业倦怠感较轻的教师其心理健康水平也较好。
职称是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另一重要变量。本研究中检验结果显示:无职称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教师。原因可能是职称评审给教师的心理压力。教师职称是反映教师专业水平、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而且还“影响教师的工资、收入以及其他荣誉的获得与评选”,然而“我国幼儿园教师的职称评聘一直采用中小学教师的职称系列”,而“幼儿园保育、教育并重的工作性质使得幼儿园教师在职称评聘特别是高级职称评聘过程中难以与小学教师竞争,使得幼儿园教师晋升高级职称的难度更大。”因此,幼儿教师的职称晋升之路带给了老师较大的心理压力,同时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了职称与躯体化因子和强迫因子有中等关联度。
影响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从幼儿园教师的年龄、教龄、职称、学历、编制、婚姻状况、幼儿园性质及所在地等变量角度探析了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存在显著差异的因子上,效果值均在0.019-0.091之间,表明这些人口学变量能检测出不同变量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另外,有研究发现,经济收入也可能影响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且笔者的学生在见习中也发现幼儿园教师都很容易“抱怨”,而“抱怨”最多的就是“工资低”,可见,工资是影响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一重要变量。除此之外,幼儿教师的个性特征、专业成长规划等因素是否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第一,建立独立的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教师职称影响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职称也是“对教师的技术水平、熟练程度、工作实绩等业务技术方面的全面评价,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而我国幼儿园教师职称评选采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标准,这对幼儿教师来讲难度较大。同时,2018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指出:实行分类评价,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健全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因此,政府应研究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特点,了解幼儿园教师的日常工作,建立独立的幼儿园教师职称评聘体系。
第二,增强幼儿园教师个人的心理调试能力。有研究指出幼儿园教师心理调适得当有利于教师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等,故应从多方面入手增强幼儿教师个人的心理调适能力。例如,在幼儿教师培训项目中,可单独设立心理调适课程,帮助幼儿教师掌握合适的心理调适能力;另外,在幼儿教师日常工作中,应多与其他人交流沟通,纾解情绪。
第三,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水平。工资水平在本研究中没有作为单独变量进行研究,原因是笔者在问卷编制之初曾访谈相关单位和个人咨询幼儿教师的工资水平,但都对这一问题讳莫如深,“我们市教师收入水平在公务员之上”或说“这个问题不好说啊”,因而无法将工资水平作为分析变量。然而,如前文所言,笔者学生在见习中却发现工资水平是幼儿教师最“抱怨”的;另外笔者已毕业的从事幼教职业的学生,也认为工资水平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故而政府应采取相关措施,切实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水平,而非仅停留在口头表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