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丰 韩冰 杨宇
摘 要:服务社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能,高职教育其功能定位于服务和促进所属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对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服务方式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应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通过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对口帮扶等多种方式,开展社会服务。在开展社会服务的同时,提升教师的素质、推动教学质量的发展,实现社会服务与教学育人相互促进。
关键词:高职教育;社会服务;举措;发展思考
一、提升服务发展水平的必要性
服务社会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功能的延伸。从19世纪末诞生之初,我国的高等教育就肩负着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使命。特别开展职业教育以来,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也要看到,高职院校不同于企业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的定位就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社会的功能主要通过培养人才,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和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成果转化来实现。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服务社会的形式丰富、效果明显,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重點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技术创新能力是高职学校核心竞争力,但是,目前高职学校技术创新能力普遍较弱。怎样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技术优势,多措并举开展各种社会服务活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提出了培养人才服务产业、技术推广、服务生产、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技能培训和社区服务等七方面的要求。高职院校应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支柱产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使命,通过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提供人才支撑、开展科研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建设开放实训基地开展培训服务和对口支援帮扶、服务脱贫攻坚等方式开展社会服务。
二、提升服务发展水平具体举措
(一)优化专业结构对接区域产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立足学校专业建设优势,适时调整专业结构。鼓励教师组建科研团队参与企业核心科技创新研发,打破制约企业转型发展的技术瓶颈。面向区域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以技术技能积累平台为抓手,以企业科技研发为载体,联合相关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切实解决企业生产技术瓶颈、提高产品质量。
(二)校企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助推产业升级
院校根据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型的需要,联合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校企共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以企业提出的高新技术项目需求、研究课题为切入点,支持和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承接企业技术开发项目,组建科研团队进行自主研究开发,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同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并开发出具有实用价值的新产品,再服务于企业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通过创新研发工作,组建知识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的教学团队,将企业研发项目融入到教学过程,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培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毕业生,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
(三)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升专业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人才是进行社会服务的主体,提高专业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才能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水平。选派青年教师必须下企业(或实训基地)锻炼,利用寒暑假分期、分批选派青年教师到校内外实训基地(实验室)、工厂企业顶岗工作和挂职锻炼,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与产品开发,主持或参与生产、服务和管理中的应用技术研究、先进技术推广、科技攻关、技术改造以及新产品、新工艺研发等工作。选送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同类高职院校兼任或挂职,担任与本专业相关的生产、服务、管理及科研第一线的职务,同时选聘企业优秀技术人员来校挂职。
(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助力人力资源智力、技能升级
依托学校的师资队伍、实习实训设备和课程资源为企业培训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开发标准化、模块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培训菜单,充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员工技能培训的需要,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人才素质与技能提升服务。开发适应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和进城农民工培训项目,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利用院校创新创业培训基地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引导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和进城农民工就业、创业。
三、对提升服务发展水平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以提高质量、创新体制和办出特色为重点,不断优化结构,强化内涵,在开展社会服务的同时,也能提升教师的素质、推动教学质量的发展,实现了社会服务与教学育人相互促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对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服务方式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需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优化调整管理模式、搭建社会服务平台和提升社会服务意识上下功夫,方能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首先,要优化调整管理模式,以专业为核心以具体项目和任务为驱动,打破院系的壁垒、跨学科或联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组建高精尖科研团队,实现专业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积极开展科研攻关,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其次,要本着开放、共享的原则搭建社会服务平台。与社会资源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合作开展人才培训,开放学院教育资源,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紧跟行业技术技能需求和发展方向,研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育和培训,制定培养体系,研究定向培养机制并推进实施,为中小微企业和高端企业输送人才。
最后,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人才和设备优势,通过口帮扶、为建设乡村工厂和科学种田提供技术支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我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使得社区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和技能教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