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现状分析与引导途径研究

2020-04-15 03:59吴青山
祖国 2020年4期
关键词:全民阅读现状分析意义

吴青山

摘要:书籍和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对于个人来说用闲暇时间阅读即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获取智慧方式,通过阅读将终身受益。而全民阅读更是有利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本文从阅读的内涵入手,分析全民阅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更为科学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全民阅读   意义   现状分析   引导途径

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特别是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今天,文化对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等方面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而全民阅读是有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此开展全民阅读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交融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一、阅读的内涵

阅读是人们通过书籍获取知识、感受生活的过程,阅读实现了与古今圣贤的跨时代交流,是一个伟大的精神体验。一部伟大的著作如同一部对人生的礼赞,一个人的三观以及精神发育是通过阅读逐渐发展健全的。阅读能力是人融入社会,成为社会一员的先决条件,阅读也是利用通信系统的基本技能。每一个人都有不受年龄、性别、宗教信仰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平等享受公共阅读服务的权利。自2012年,全国开展全民阅读,可见开展全民阅读的重要意义,而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提升全民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1]。

二、全民閱读的意义

(一)改善阅读条件,营造全民参与的阅读氛围

所谓阅读条件是指读者享有阅读服务的条件,阅读条件好能为阅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方便的、快捷的阅读服务以及更加丰富的、多元的阅读资源。图书馆作为书籍典藏以及提供阅读服务的重要场所,是改善全民阅读条件的关键,合理建设公共图书馆,以此改善阅读条件,为全民参与营造阅读氛围。营造全民参与的阅读氛围,读者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实现与工作、生活以及学习的结合,进而增加创新力量以及社会道德力量。

(二)促进全民阅读水平的提高

与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阅读水平明显落后,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显示,犹太人是全世界年阅读量最多的民族,人均每年读书量高达64本,其次是北欧国家年人均阅读量24本,再次欧美国家人均每年读书量约为16本,而我国年仅6本,这其中还包括教科书。鉴于此,开展全民阅读是为了激发全民阅读兴趣,促进全民阅读水平的提高,帮助国民在实现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最终实现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国民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随着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国际舞台上已不再只是经济的竞争、政治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为实现中华民族百年的复兴梦,需要精神支持以及智力支持,而文化便是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全民阅读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此要开展全民阅读,更好实现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促进作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2-3]。

三、全民阅读现状分析

(一)国民上网率上升,图书馆的利用率不高

现在,网络颠覆了传统的纸本阅读习惯,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网络进行阅读,去图书馆次数越来越少。还有些人将自己时间大量的浪费在网络上,却不是利用这些时间进行阅读,并且缺乏对于过载信息的理性选择,无法从垃圾信息中挑选适合自己的信息,使得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时长减少,读者无法深入体会阅读的价值和意义。

(二)阅读功利化,无法实现各年龄层的阅读全覆盖

目前,阅读过于功利化,与文字只是泛泛之交,缺乏理性的思索。未成年人阅读是为了升学,上班族阅读是为了工作,他们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不舍得花时间认真阅读,使得阅读视野狭窄化、读书的功利化,在学生和成人间泛滥成灾。并且没能认识到老人对阅读的需要,使得存在全民阅读死角,无法实现各年龄层的阅读全覆盖[4]。

四、全民阅读引导途径的分析

(一)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中的作用

全民阅读是一项长期的读书工程,倡导全民阅读需要为民众提供可读书的机构。图书馆作为知识的集散地,可以胜任组织协调图书资源,为大众提供优质的阅读服务的工作。图书馆的藏书可以满足各年龄阶段、各阶层的读者的阅读要求,并且图书馆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文献资源、学科覆盖面,以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要。图书馆的服务团队为全民阅读提供人力保证,要求内部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全面的图书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最大程度掌握读者的阅读需求,便于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阅读方式,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设立阅读节、丰富图书种类等,提高阅读的趣味,吸引更多读者参与到阅读中来,帮助读者培养阅读兴趣,进而实现提升国民阅读能力的目标[5]。

(二)全民阅读,打破年龄阅读局限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也印证了阅读是一生的事,而不是某个年龄段的“特权”,对此,任何年龄段都不应该缺席阅读,应形成终生阅读的习惯。对此,全民阅读,打破年龄阅读局限,打破这个局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引导青少年阅读,阅读作为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工具,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丰富阅读的内容,充分调动青少年的阅读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而阅读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二是,引导上班族的阅读,阅读不只是为了追求快乐,还要形成成年人的阅读氛围,引导上班族阅读,阅读范围不仅局限于工作方面的书籍,各种题材的书籍都要尝试阅读,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和文化素养。三是,引导老年阅读,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渐严重,老年读者群体将日趋壮大,应给予更多地重视,可以通过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社区老年图书室,丰富图书资源,为老年读者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丰富老年的精神生活[6]。

(三)全民阅读,打破地域阅读局限

全民阅读具有普惠的特点,但是目前的我国的阅读服务存在区域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使得一部分读者不能享受丰富的阅读资源,这不利于提高全民的整体阅读力。打破城市和乡村的地域阅读局限,城市和乡村应享受同等的阅读权利。对此要积极营造农村阅读文化氛围,建设农家书屋,并采用行之有效的管理,让农家书屋成为农民的主要阅读场所,倡导农村阅读的风尚,让每一个农民都能拿起书本,开展共读一本书的活动,为农村农民提供更加优质的阅读服务,促进缩小城市和乡村阅读条件、阅读资源的差距,改善农村的阅读条件,提升每个社会成员的阅读品质。

(四)发挥政府的作用,助力全民阅读

发挥政府的作用,提高全民阅读工作的经费,要拨专款支持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有计划地统筹协调全民阅读活动。各级政府共同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调动全民阅读的积极性,动员阅读资源,有利于壮大阅读规模,将全民阅读延伸到各级部门,积极动员全体城乡居民参加到全民阅读中去。

(五)发挥正确阅读方式的作用

阅读方式的正确与否会影响一个人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思考能力、逻辑能力和感悟能力的培养,甚至对人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阅读方式主要包括纸质阅读方式、数字阅读方式、学养阅读方式、功利阅读方式、经典非经典阅读方式以及深浅阅读方式等几种,以上的阅读方式有的值得提倡,而有的不值得提倡,甚至应该摒弃。经典阅读方式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式产生深远影响,而非经典阅读方式更倾向于文献一类的阅读;浅阅读方式,读者的脑力运用较少,多是浏览式的阅读,而深阅读方式会利于培养人的逻辑能力和感悟能力,更加深刻地领悟生活的真谛。可见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对阅读的影响很大,对此要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7]。

五、结语

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目的为了保证全民在接受教育和享受阅读服务方面拥有平等的权利,对此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使全民都能得到平等的阅读服务,以此实现提高每个成员的阅读力。把阅读与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结合,促进全民阅读水平的提高,帮助国民在实现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最终实现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国民素养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荆琦.民族自治縣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现状分析——以大庆市杜尔伯特县公共图书馆为例[J].大庆社会科学,2019,(02):146-147.

[2]宣立颖.吉林地区全民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9,(02):76-78.

[3]钟玲.《公共图书馆法》实施背景下的全民阅读保障机制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9):155-156.

[4]田喆.全民阅读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现状及能力培养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08):78-80.

[5]段冬林,李兰兰,王敏群,等.互联网环境下昌都市全民阅读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J].才智,2018,(14):206-209.

[6]杨月.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全民阅读活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以榆林学院图书馆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15):150-151.

[7]耿静.全民阅读背景下社区阅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6):105-107.

(作者单位: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图书馆)

猜你喜欢
全民阅读现状分析意义
全民阅读背景下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培养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践行“全民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复合型文化场所:实体书店的立体化转变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