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河南省科技创新发展成效分析

2020-04-15 09:00张红星
关键词:十二五示范区河南省

张红星

科技创新是科技金融的服务对象,只有认清科技创新的发展状态及演变趋势,才能在科技金融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选择上做到有的放矢。“十二五”以来,特别是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功获批之后,河南省在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资源方面取得较大成效,知识创造能力以及科技创新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本文利用河南省“十二五”以来的相关数据,对河南省科技创新发展成效进行分析,旨在为河南省科技金融发展提供借鉴。

一、河南省科技创新环境建设成效

“十二五”以来,河南省统筹规划,多策并举,为建设良好科技创新环境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大成效。

第一,建设良好的政策环境。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为促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取得新成效,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取得新发展,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河南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例》。《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文)发布之后,为进一步明确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举措,201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要求以应用开发和成果转化为重点,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驱动发展。之后,河南省又印发《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若干实施意见》《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等文件。2016年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功获批,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制定了《河南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8项科技创新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河南省的科技创新促进政策体系。2017年编制完成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围绕省委、省政府的自创区建设意见,郑州市、洛阳市、新乡市与有关省直部门先后制定50余项配套政策措施,初步构建了“1+N”政策支撑体系,政策的支持效果正在逐步显现。[1]2018年《河南省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河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修订草案)》《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提速增效工程实施意见》等的实施,进一步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第二,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为契机,河南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日常事务工作;采取专兼职结合的方式,成立综合协调、产业发展、创新促进、政策与体制机制改革等职能部门,在省统筹指导下协调区域、部门工作。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健全完善“一门受理、联审联批”的综合服务平台,提高办事机构运转效率。落实国家政策,在相关领域赋予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省辖市级的行政和经济管理权限。改革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体制机制,推行全员聘任制、绩效考核制、薪酬激励制。省直单位180多项管理事项与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立直通车制度,以提升办事效率。进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区遴选,将分别位于平顶山市、南阳市、焦作市、安阳市的4家国家级高新区,和位于信阳市、许昌市的2家省级高新区,以及位于郑、洛、新三地的12个园区和108个创新引领型的科研院所、平台机构、科技企业等纳入辐射区管理,享受自创区各种优惠政策,构建 “三区多园多点”的空间发展格局。[2-3]

第三,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研发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也有利于科技成果的合理转化。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得不到快速查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不够,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甚至刑事犯罪得不到相应惩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河南省采取措施,要求快速及时执结涉知识产权案件,并争取通过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实现涉知识产权案件的跨区域管辖,强化对侵权行为的联动惩戒。为积极推动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近年来采取了如下措施: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设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制定示范区专利、知识产权优势资助奖励标准等。[2-3]

第四,积极营造创新氛围。近年来,河南通过强化宣传和舆论引导,积极倡导崇尚创新、支持创新、包容创新的创新文化,培养一批科技人才、创新团队和创新型企业家,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企业等进行科技创新。对突破现有制度或规定而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举措,但属于依照规定程序决策、实施,并且确实不是以牟取私利为目的的,对有关单位和个人不作负面评价。通过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自创区释放了动力、激发了活力,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二、河南省创新资源发展成效

近年来,河南省以创新龙头企业、创新组织平台为抓手,积极建设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培养、引进各类人才,大大提升了创新资源水平。

第一,创新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河南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示范区把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成长列为核心任务,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进投资项目,争取培育壮大一批科技水平领先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一批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引领型企业。2018年新增加高新技术企业1 000多家,比2017年多出45%。截至2018年年底,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已有3 300家左右。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系统数据显示,河南省入库企业4 911家,排全国第9位,位列中部第一。[4]

第二,搭建创新组织平台。行业上下游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等以利益为纽带,建立网络化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可以有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河南省大力支持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强化产、学、研合作,将符合条件的登记为独立法人,给予政策优惠,支持其在多个领域承担国家、省、市各级重大科技项目,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5]院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河南积极推动在示范区布局相应的科研工作站,为技术创新活动和成果转化活动提供便利。支持郑州大学等高校建设有影响力的创新型和研究型大学,在示范区建设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技术转移机构等。积极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载体或者分支机构在示范区内落地发展。扶持新兴研发机构的发展,支持建设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对政府主导的大学、科研院所在河南设立分支机构,一事一议给予支持。[6]

第三,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在示范区建设省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引导各类高层次人才到示范区创业就业。省级层面,加强“中原学者”的培育,启动“中原产业创新领军人才”遴选工作,加大外国人才智力引进力度。市级层面,郑州市实施了“智汇郑州·1125” 人才计划 ,洛阳市实施了“河洛英才”人才计划,新乡市实施了“牧野人才”人才计划,已初显成效。

近年来河南省创新资源水平有较大提升,研究与实验单位数逐年增多,研究与实验活动人员总数和其中的研究人员数也呈逐年增多之势。研究人员占比有缩小倾向,恰恰说明近年来科技创新产业化程度逐步提高。(表1)

表1 2011~2017年河南省研究与实验(R&D)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计算

三、河南省科技创新产出成效

(一)科技创新知识创造成效情况

知识创造是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水平的重要源泉。专利申请量、科技论文和科技著作数量可以用来衡量科技创新的成效。

专利情况。专利是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的产物,专利申请量指标和专利授权量指标能够直接反映科技创新的成效。[7]2011~2017年,河南省专利申请数和专利授权数均呈稳步增长态势,其中,2017年专利授权件数是2011年的6.95倍,2017年发明专利授权件数是2011年的4.79倍,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表2)

表2 2011~2017年河南省专利申请及授权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科技论文和科技著作情况。科技论文是对新近科研成果的记录,科技论文发表量作为一个流量指标,经常被用来衡量基础研究的水平。2011~2017年河南省年度发表科技论文数基本保持稳定。科技著作是对成熟科技创新成果的整理,除2014年数字与2013年相比基本持平之外,2011~2017年间河南省年度公开出版科技著作逐年增长,反映科技创新成果的积累越来越丰厚。(表3)

(二)科技创新经济效益情况

科技创新的最终物质表现形式是产品创新,科技创新经济效益可以通过新产品产值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得到反映。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产品产值和新产品销售收入都逐年增长,2017年新产品产值是2011年的2.73倍,2017年新产品销售收入是2011年的2.78倍。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在生产总值中占比也由2011年的9.65%增长到2017年的15.95%,进步十分明显。(表4)

表3 2011~2017年河南省发表科技论文和出版科技著作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表4 2011~2017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出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计算

综合以上资料,无论从科技创新知识创造来讲,还是就科技创新经济效益而言,“十二五”以来河南省科技创新产出成效都有明显提高。

四、结论及启示

近年来,河南省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龙头企业、创新组织平台、创新智力人才等创新资源持续发展,专利申请和授权量等知识创造指标连续上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及新产品销售收入持续增长。这说明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河南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河南当前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亟须激发新的增长动力。展望未来,河南省要抓住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以及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综合机遇,创造新需求、新供给,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金融是引导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支持因素。[8]当前形势下,厘清河南省科技创新现状,研究科技创新中金融需求规律,强化科技金融新产品供给,提升科技金融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猜你喜欢
十二五示范区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