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电3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文章强调,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切实推进依法防控、科学防控、联防联控。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近日,中法两国合作研制的首颗卫星——中法海洋卫星(CFOSAT)已正式在轨交付自然资源部投入业务应用。该卫星首次实现了对全球海面风场、海浪谱两种重要海洋参数的大面积、高精度同步观测,完善了海洋立体监测手段,为海洋科学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海洋预警监测等提供实测数据并积累长时间系列历史数据。
经过为期8 个多月的在轨测试,卫星各项功能和性能符合研制总要求。星载微波散射计与海浪波谱仪运行稳定,遥感数据质量良好,具备投入业务应用能力。地面站功能和性能满足业务化要求,接收数据正常;地面数据处理系统功能、性能满足研制总要求,数据处理产品经过与浮标及多种卫星反演产品校验,其精度优于设计要求。在轨运行期间,卫星获取的全球海面风场、海浪谱产品在台风、飓风、海浪、南北极海冰监测示范应用中效果显著,将在全球海洋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卫星在距地520 公里的轨道上每天24 小时不间断工作,每天绕极地飞行14 轨,下行数据由双方地面接收站实时接收,中法各自处理中心制作1 级~4 级产品。产品已经在台风、飓风灾害监测、南北极海冰监测、海洋数值预报、短期海洋预报中得到应用验证,效果良好。
中法海洋卫星全景
中法海洋卫星由国防科工局批准立项,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负责研制,自然资源部是卫星用户。
基础设施,为抗疫一线提供时空体系精准服务。目前,基于全国2600 个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全天候高稳定性运行,服务可用性高达99.99%,为新冠肺炎防疫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中,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定位设备火速驰援,确保工地大部分放线测量一次完成,为两座医院迅速施工争取了宝贵时间;在我国重点战“疫”区域内,有上百架10 公斤至1.5 吨载重无人机根据需求,将一线急需的医疗和防疫物资在北斗的定位导航下精准送到医护人员手中;面对迅速增长的物流配送压力,全国各地数十万台北斗终端进入物流行业。交通运输部还通过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入网的北斗车载终端,向600 余万入网车辆持续推送疫情信息,推荐道路行驶及运输服务信息。
与此同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工作也在稳步推进。按照计划,2020 年3月、5月,我国将组织最后两次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发射,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
2月25日,“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巴经济走廊首个大型轨道交通项目——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项目运营维护合同正式签署。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公司北方国际联合广州地铁集团、巴基斯坦DW 公司组成联营体,将承担拉合尔橙线8 年的运营维护工作。
拉合尔橙线项目位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首府拉合尔市,自德拉·古吉兰到阿里镇,连接拉合尔市多个人口密集区,全长25.58 公里,设车站26 座,远期单向高峰每小时流量为30000 人。项目合同金额约16亿美元,建设周期4 年。
巴基斯坦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是巴基斯坦第一条地铁,于2015 年4月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见证下签约,目前已由铁总-北方联营完成建设,将于2020年中投入商业运营,届时巴基斯坦将正式进入地铁时代。作为橙线项目的建设者,北方国际牵头组建联营体,中标并签约橙线运营维护项目,意义重大。
2月28日,一款可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符合国家分区分级风险等级标准、风险人群识别标准,可全国通用的“畅行码”正式上线,可为复工复产阶段的政府、企业及个人防疫工作提供精准、权威、安全的解决方案。
“畅行码”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联合国家部委共同研制的一网畅行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大数据系统生成,依托国家风险人群感知大数据中心的权威数据,公众仅通过个人基本信息就可与平台中的数据资源池进行对比和碰撞,自动生成安全可信的“畅行码”。“畅行码”有效解决了各地当前推行的出入通行电子凭证没有统一标准,没有互认机制的问题,不需要再输入车牌号、家庭成员、单位地址、出行轨迹、健康状态、是否为党员等详细信息,有效避免了信息过度采集,保障了数据安全。
目前,该产品已在海南、湖南、新疆等地使用,并在美团APP 上线,服务包括美团4.4 亿用户在内的全社会用户,后续还将在全国持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