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驯
【摘要】本文针对现阶段学生存在嫉妒心理的情况,深刻分析此种心理的不利影响,强调学生们应该远离嫉妒心理,为了确保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字】小学生 嫉妒心 克服
【中图分类号】CJ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2020) 06-198-01
一、嫉妒心对学生的影响
嫉妒心存在普遍性,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它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对于内心没有成型价值观的学生来说,嫉妒心容易引起他们的恐慌以及不自信的表现。
(一)使得学生产生不自信的问题
对于众多学生来说,嫉妒心理具有普遍性,反映了他们不自信的心理状态。这种不自信源自于他们与别人比较的过程中,往往自身的综合能力或者某方面的素质相比存在差距。学生只有克服这种不自信,才能最大程度上开发自己的能力。
(二)导致紧张现象的出现
小学生出现紧张的状态也很正常,这与学生是否掌握知识技能并没有极大地联系,因为学生自身没有成型的价值观,导致其不具备很强的耐挫力,遇到一些学习上的困难可能就会导致情绪波动,从而遇到很多挫折,此时看到别人各方面的优越成绩,就会产生嫉妒心理。
(三)导致学生出现急于求成的心理
当很多学生存在嫉妒心理后,往往会加快追赶别人的脚步,这种心情很迫切,但是由于学生们不具备正确的问题意识,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现状进行理智分析,只是一味盲目地追求成功,这种过分急于求成的心理会造成学生受到更大的挫折。
(四)产生不良情绪
情绪的本质是人们对待客观事物产生一系列真实的认知和体会过后的集合,小学生由于心智不成熟,学习和生活都容易情绪化。当然嫉妒心理会产生愁、哀怨、暴躁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这对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的培养都是有极大副作用。
二、加大小学生克服嫉妒心理政策的宣传力度
消除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良情绪的存留并起到良好情绪养成的积极导向作用,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的。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时刻注意小学生情绪的波动和动向,通过正确的沟通和引导尽量尽早避免嫉妒情绪对其产生的影响。在此,笔者就举一案例进行小学生嫉妒心克服的策略。
在数学课堂测验中,胡佳同学突然举手说: “老师,班长作弊!我看到她刚刚拿书出来看。”老师问班长说:“他说的是真的吗?”班长说: “不是的,我刚刚想拿练习本出来做计算……”班长说完就哭起来了。
我们首先分析案例中小学生的问题所在,胡佳同学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想通过自身的表现,吸引老师和家长,并得到他们的认可和赞扬,但是她又不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年龄较小,心智不成熟,认知水平匮乏,知识掌握程度也比较浅显。因此看到更加优秀的班长得到表扬或在班级的“地位”超过自己时,心里便开始不平衡,产生了妒忌心理。
第二个从家庭层面进行分析,作为家里的“掌上明珠”,一家人都对胡佳同学十分宠溺,十分照顾,都以她为中心,尽可能的满足她的想法和愿望。但是在学校和家里是截然不同的,在学校,她只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备受宠爱的情况也不会存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心理就会产生落差,那么看到周围的孩子受到重视或者优待时,就会随之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厌恶、不满、自卑、难过等等。我们把所有的负面情绪统称为嫉妒心理。
最后从大环境的层次上分析,关注到校园和社会环境分析问题。老师太看重与强调成绩了,一味地比较分数,一味地看重排名会带给学生很大的压迫和紧张感,最终导致了小学生嫉妒心理的产生。
因此,笔者就此问题的特殊性开展起针对胡佳同学的嫉妒心理克服的策略实施。从教育的本质来说,我们应该给家长灌输正确的价值教育观念,使得家长改变原来的思想,在孩子心中树立榜样,并且让他们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心理把控与评估,灌输不要一味攀比的意识。另一方面,我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竞争观,带领孩子正确认识嫉妒心理的危害,并积极培养孩子宽阔的胸怀,领悟正确竞争的法则。由于小学生不具备成熟的心智,考虑问题会比较片面,我自发组织了《拒绝“嫉妒”》的主题班会,为了让小学生们深切感受到嫉妒心理的弊端和危害,我引经据典,引用借鉴了周瑜和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攀比事件。同时又展开了一系列主题中对活动如《你是我的骄傲》、《为你鼓掌》等,告知学生们老一辈的革命艺术家都是具有无私精神、有容乃大的胸怀和博大的精神。驱逐私心杂念,从心底把对方当朋友。并且在本次活动中,选举胡佳作为代表进行总结讲话,意在使她尽力克服嫉妒心理。除此之外,我还向同学们介绍竞争对于成长与进步的积极意义,并暗示学生们:“适度的竞争是可以促进和激发一个人的潜能的,要有遇强则更强竞争观念,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实现对自我和他人的超越。因为这种正能量的竞争意识可以消除负面的嫉妒心理,使嫉妒转变成成功的助推器。
经过此案例的分析与解决办法的实施,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克服小学生嫉妒心理的策略:
(一)纠正小学生生活中的一些恶习
教育事业中注重言传身教,那么作为家长和老师都与孩子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接触。所以要想使得孩子远离不良的嫉妒心理,教师、家长应该首先审视自我,审视自己人性上面的缺失,并及时改正,同样也要防止孩子周围的人将不良心理灌输给孩子的现象,以免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造成损害。
(二)使用意念教育使孩子克服自卑,重拾信心
嫉妒心的本质是一种病态心理,是一种心理上的人格缺失,其来源主要是小学生的自卑心理,觉得别人的一切都优于自身,嫉妒别人比自己的生活、学习等方面要好。所以,对待嫉妒心理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有耐心,不能责备和辱骂,而是用自己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的去感染孩子,通过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帮助孩子弥补在性格上的缺失。
(三)正確对待小学生
小学生嫉妒心理的产生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就在于其不同的对待和不同程度上获得的重视。小学生没有成型的价值观和心智,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心理层面上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要让他们明白学习生活中正确的思想和状态,让他们性格不再缺失,心灵更加健康。
【参考文献]
[1]李元强浅谈小学生嫉妒心理的预防与克服[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 05).
[2]李勤.浅谈小学生嫉妒心理的克服[J].教育文汇,2002(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