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20-04-14 10:02陈宝林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6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民族传统

陈宝林

【摘要】初中学生三观处于形成期,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文化、道德观念、精神内涵等,对于学生具有教化与熏陶作用。所以,初中语文应发挥自身文化载体优势,在学科教學中全面渗透传统文化。这样除了能够让陶冶学生,提高其文化底蕴与素养,还能助其构建正确三观,为文化世代传承和不断发扬创造良好条件。本文主要分析初中语文学科中传统文化渗透情况,提出改进方法,以期望通过语文教学获取更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成果。

【关键字】初中语文 课程教学 传统文化 渗透问题 优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CJ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2020) 06-139-01

引言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成果汇聚而来,包含着丰富思想文化,民族特有的精神内涵与观念形态,对于三观正在形成期初中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精神熏陶和思想观念引导性。同时,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世代传承,为民族发展凝神聚力。语文学科作为文化载体,就要发挥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优势。将其和学科教学目标结合,增强学生文化底蕴,让其在学习中逐渐喜欢上传统文化,吸收精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综合发展。

一、语文学科中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分析

语文教学在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有不可推卸责任。目前,传统文化渗透还没有引起语文教师足够重视,学科教学依然以完成知识目标,提高语文成绩为目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精力都集中在这些方面,传统文化渗透容易被忽视,精神层面与意识观念引导不到位,不仅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还会给文化素养提升带来阻碍,语文教学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另外,语文课堂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常常三言两语带过,不够深入,学生未能领会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无法从中窥探出民族精神面貌,其凝神聚力作用削减。语文学科渗透优秀文化过程中,沿用填鸭方式,教师讲的多学生思考领悟少,文化感染力下降,不利于观念意识引导,也会给民族精神塑造带来影响。

二、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渗透优化途径

(一)让学生了解中国风俗民情

语文学科本身承载着传统文化,是渗透优秀民族文化的主要渠道,所以必须充分利用在这个方面优势,课堂教学中强化传统文化渗透,并且要提高渗透成效,使其产生兴趣,自觉融入到文化传承中去。传统文化中包含风俗民情,是民众所创造出来的生活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等特点。语文课堂中引入这些内容,不仅能激发兴趣,使其在了解中逐渐喜欢让传统文化,还能使学生认识不同民族风情面貌,形成包容心,有助于民族团结。以《社戏》这篇文章为例,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搜集与社戏相关的资料,课堂中学生自己介绍所掌握的和社戏有关的风俗,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实现语文课堂的延伸。又比如语文教材中涉及与传统节日相关内容,要求学生提前在网络中整理资料,清楚传统节日由来、意义、风俗习惯等,激发其对传统节日喜爱之情。传统文化对语文教学具有补充性,学生收集与传统文化相关资料过程中,发挥主体性,不知不觉中认识和积累更多传统文化,文化底蕴和修养会提高。

(二)古诗词中体会民族文化魅力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也有经典古文,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素材。因此,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应从教材出发,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学习和认识祖国语言文字过程中,被传统文化折射出的巨大魅力所感染,爱上传统文化。初中语文需要发挥自身文化传播价值,利用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底蕴,使其形成人文情怀。教师古诗词、小说、古文经典著作等内容教学中,调动学生兴趣,使其从原来的听讲转变为自觉探究,自我领会传统文化内涵,深入认识民族文化。以《天净沙·秋思》为例,要求学生反复朗诵,理解描写的意象,掌握作者思想感情,并且还要进一步拓展,使其了解散曲中小令的特点。文人悲秋在古代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究这种社会心理,加深对古代人文志士思想感情的认知。这首散曲写作技巧十分高超,情境交融,学生在朗诵中不由自主融入到情境中,体会作者作为一个游子孤独寂寞以及愁苦之情,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充满学习传统文化热情。

(三)渗透方式创新

初中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渗透形式需要创新,避免长期用语言去讲解,而是要借助于多媒体,把传统文化展示出来,以增强感染力,更好地体会民族文化魅力。以《苏州园林》这篇文章为例,利用多媒体展示苏州园林图片,学生在赏析中体会园林美,感受传统文化中自然美与艺术美,在建筑、山水、雕刻、书画等综合艺术中,认识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豪感。课文中涉及到传统文化,组织学生讨论,说一说自己了解的传统文化,不局限与教材,而是向外扩展,定期组织传统文化交流会,在班级中创造良好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要求学生诵读优秀古诗词,阅读四大名著和经典古文著作,班级内组织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举办经典涌读大赛以及传统文化交流会等,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传统文化机会。促使班级内刮起传统文化学习热潮,带动更多人加入到传统文化学习中去。教师是传统文化渗透者和活动组织者,突出学生主体性,引导其自觉继承传统文化,在学习中受到民族文化熏陶,洗涤心灵,提高思想境界,并且激发传统文化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综上而言,初中语文教学在完成语言文字教学目标,促进语文素养提升同时,还要肩负其传统文化渗透使命。立足于教材,使其认识和了解风俗民情,引导大量诵读经典。通过创新渗透形式以及组织丰富传统文化活动,激发学习传统文化兴趣,使其自觉融入到民族优秀文化探究中去,体会传统文化博大精神,被其中蕴含民族精神和思想内涵所感染,塑造健全人格和正确三观。

[参考文献]

[1]郭磊,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思路[J].中华少年,2018(16):241-241.

[2]张锦全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新课程导学(七年级上旬),2017:2.

[3]沈明华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7(8):126-127.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民族传统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MINORITY REPORT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少年力斗传统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