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庆权
【摘要】学生实验活动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提升化学核心素养。通过阐述导学案的设计理念和辅助手段的运用,提出创新实验活动的教学模式。
【关键字】化学核心素养 初中学生实验活动 教学模式 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2020) 06-037-03
1.问题提出
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提出: “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实验室是培养全面化学人才的最好场所”。化学家傅鹰先生也提出:“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的法庭”。当前全国各地正如火如荼地推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但对初中化学八个学生实验活动的教学研究甚少,更没有形成一套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应用。笔者经过四年的实践,认为运用导学案和通过辅助手段的有效反馈,不但能提高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更能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2.教学模式
创新的教学模式包括:导学案的编写(主要)和运用实验活动过程拍照、录像手段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辅助)。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每个导学案包括:实验目标,实验用品,检查实验用品,开展实验,问题与交流,练习,分享你的实验活动感想和问卷调查等8个内容。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将从实验目标、实验用品、检查实验用品开展实验、分享你的实验活动感想等5个内容,并结合在实验活动过程中拍照、录像的手段进行简单阐述,介绍创新教学模式的理念和操作过程。
2.1实验目标(以实验活动2为例)
(1)通过课前阅读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内容,知道实验需要哪些仪器、装置的特点,理清实验操作顺序和注意事项。
(2)通过完成实验1制取二氧化碳,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能根据化学反应特点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并完成实验;学会选择并组装需要的仪器,知道制取气体的一般操作流程(检查装置气密性、添加药品、检验产物、收集)。
(3)通入完成实验2二氧化碳的性质,验证二氧化碳相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目标有两方面内涵,一方面是教师要明细教什么和设计每一步骤目的是什么;另一方面是学生明确知道学什么和每一步骤要达成目标是什么。教师在编写实验活动2导学案时要注意到学生在实验活动1完成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刚学习了初步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识、技能和相关性质,由于刚接触化学不久,实验动手和分析能力较弱,还不具备自主实验探究能力,只是从简单模仿到有目的地选择实验装置和验证相关性质转变,所以导学案设计上还是以引导为主,但在练习题中可以要求学生的能力提高到设计并运用合理的制取装置的水平上。在实验活动1、2的基础上,实验活动3中引入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因此实验活动2是对学生以前学习过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并为能力提升到自主实验探究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使用导学案时也要意识到学习了两种气体制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要在实验操作中理解实验装置的选取和实验步骤的目的性。所以,实验活动2是自己对的实验原理、操作和能力是否落实到位的检验,是对物质的性质验证原理和操作是否掌握的检验,也为将来进行自主实验探究作积累经验。
2.2实验用品(以实验活动2为例)
1.自己设计实验1制取二氧化碳所需要用品:
;
2.自己设计实验2二氧化碳的性质所需要用品:
。
设计目的是学生通过填写实验用品达成实验目标1。
2.3检查实验用品
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前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不会在实验过程中才发现缺这缺那,让教师疲于奔命。
2.4开展实验(以实验活动2为例)
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填写步骤时落实实验目标1和实验目标2(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在实验活动前就掌握实验内容,确保实验活动顺利开展。也能避免学生在实验活动过程中才开始看着课本照方抓药式做实验。
这样设计克服了课本由于版面限制所带来的理解困难和书写不便,有效地通过实验步骤、现象、结论的三者内在联系,加深了解和落实实验目标3。
开展实验活动前,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内互动、组组互动、师生互动交流,解决学生做导学案时遗留的问题,如果仍然有部分问题末解决,教师可以通过规范的实验演示或播放实验视频帮助解决。在四年的实施过程中表明,教师规范的操作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能改变学生跟着教师一步步做实验的照方抓药式的陋习行为,以实现实验活动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实践表明从实验活动4开始,大部分学生都能在没有教师演示或帮助下独立完成实验,这有赖于导学案的合理编写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实验活动中,教师运用拍照、录像手段进行记录,一方面可以记录优秀学生的操作,使部分没有达成学习目标的学生能在实验活动后通过观看记录分析错误原因,以实现规范操作(图1);另一方面可以记录典型的错误操作,用在单元小测、中考复习题目中,改变过去用呆板的错例做题目的做法,使用生动的实验活动素材能有效提高复习的效果。(图2)。
2.5分享你的实验活动感想
学生分享可以是实验的感受(成功、失败、高兴、困惑等),也可以是认为有待提高的地方或期待教师提供的帮忙等,字数在150字左右。
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产生很多想法、疑问、感想和反思等想跟教师交流、分享,但教师没有时间立刻沟通。现在能以此作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图3同学提出一个新思路,教师在课后提供了仪器和药品让他做探究实验,再写成小论文在班里跟同学分享。该同学觉得自己想法受到教师的重视,所以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十分高昂,在高中仍然选取化学为高考科目而且成绩也很理想。图4同学发现实验现象有差别的时能自己分析原因,得到教师肯定的反馈,增强了学习信心。图5同学把实验活动的结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感受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图6同学在实验活动后对自己做了一个小结,分享了成长经历。每个实验活动后的下一节课,教师都会选取有代表性实验活动感想在全班作分享交流,让同学们有一个展示、提升的机会。在毕业前,教师把八个导学案返还给同学,这些记录了初三化学学习成长经历的感想,每次翻看都是一次收获,都让人回味。八个实验活动不单是简单的数量上的变化,而且通过实验活动感想可以感受到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能力、教师的教导、化学学习的情感等都有质的飞跃,化学的核心素养也得到提升。
3.实践效果
导学案的8个内容是环环相扣,再加上运用实验活动过程拍照、录像的手段辅助,创新了一套教学模式,但由于篇幅限制不能一一呈现。在教学模式实施的时间内,无论是教学效果和成绩都有明显变化。
3.1实验班与非实验班成绩比较表(2016学年):
分析数据可知,因重新分班,学生在初三入学时水平大致相同,在运用创新教学模式的一年时间里,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化学成绩产生明显差距,这个差距随着时间推移和学习难度增大会进一步拉大,从第一学期期末考超2.86分,到中考时拉大到3.66分。
3.2教師辅导学生参加广州市中学生“我与化学”活动
由此可见,实施创新学生实验活动的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裨益颇大。
[参考文献]
[1]姜智编著,教育心理学[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
[2]占小红.化学课堂结构系统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知网.2013.
[3]廖哲勋.关于课堂教学案例开发的理性思考[A].课程·教材·教法,2003.
[4]胡巢生.不同版本初中化学教材“学生实验活动”编写特点及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4(11)
[5]崔允,王少非.有效教学的理念与框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