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洛神赋》是中国古代经典的篇章。作品通过华美的语言、巧妙的比喻和夸张手法的运用,描绘了神女降临的奇幻画面,抒发了曹植寻美而不得的惆怅与苦闷。而《洛神赋图》则通过对曹植率领下人返回封地时在洛水之滨遇到神女,以及神女离开,曹植独自返回等三处重要场景的描绘,对《洛神赋》全文进行了真实的展现。欣赏《洛神赋图》,我们能感受到古人以画解文的高超绘画艺术和深厚的绘画与文学修养,提高自己对国画艺术的理解。
关键词:洛神赋图;艺术;赏析
《洛神赋图》创作于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追求思想解放和理想热情的时代。但由于时局的压抑,很多人报国无门,只能忍受现实无情的打击。而《洛神赋图》则通过对曹植寻求神女和又可望而不可即的虚幻场景的描绘,表现出了魏晋知识分子精神深处的迷茫与孤独。作者顾恺之正是在对现实社会的深刻体验中才将《洛神赋》中的神韵通过绘画完美地表现了出来。所以欣赏《洛神赋图》可以体会到古代知识分子精神上的沟通与认同感。下面,笔者就对《洛神赋图》进行具体的赏析。
一、 飘逸邈远的曹子建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魏晋人有“天下才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说法。可见曹植在魏晋时期的名气和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对于曹植的形象认知,一方面要立足于他的文学才华,即具有文人才子的傲气。另一方面要立足于他的贵族身份,即在政治斗争的失败中带来的失意与落寞。所以曹植的外在形象首先是贵族气的,是雍容典雅的;另一方面是文人气的,是纯真而富有激情的。而画家顾恺之正是抓住了这两个特点,因而塑造出了一个丰富的曹子建的形象。
在画面中,曹植穿着华丽的服装,乘坐着威武的马车,率领着一丛丛的手下。但对于曹植的神态,画家却将他刻画得若有所思,谦恭有礼。这与下人们木讷的神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画家用下人们木讷的神态一方面体现出对曹植的听从与恭敬,另一方面突出了曹植的内心所思与众不同,并且无人领会的惆怅。画面中曹植凝神注视着水面上的洛神,充满了欣赏与期待的感情。画中的曹植最独特的就是他的眼神。在整个画卷中,他的目光都是非常地有神而专注,对于神女是一副渴望却又充满敬意,充满淡淡担忧的样子。通过曹植的眼神,欣赏者仿佛已经能够感知到洛神最終离神女而去的结局。而曹植略带忧伤的神态又让整个画面显得十分空旷与邈远。
二、 生动丰富的奇兽
《洛神赋》是一篇似梦非梦的长赋,神秘性是它的主要点之一。在《洛神赋》原文中,作者以“尔乃众灵杂沓,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等句子描写了洛水边众多的野奇兽。这些奇兽为神女的出场和离去做了十分丰富的铺垫,以灵兽的飞翔和舞动突出了洛神的灵气。而《洛神赋图》中,作者也用精巧的笔墨描绘出了形态各异的各种奇兽,让整个画面显得具有动感。
画家画出的海龙长着一对长长的鹿角、马形脸、蛇的颈项和一副如羚羊般的身体,他画中的怪鱼也长着一只豹子一样的头。这些奇兽的特点是《洛神赋》原文中没有说明的,而作者有意画出这些和现实中的动物形态差异巨大的奇兽和衬托画面中的奇幻景象。这些动物完全不受环境的制约,能够自由地飞翔与运动。它们的一切行动都是在为神女的灵动、至高无上做铺垫,体现出神女对人的吸引力。这样的表现形式和《山海经》中的画面非常相似,《山海经》中的异兽大多和现实中的动物形象差异巨大。作者这样的描绘可以反映出魏晋人在神话创作中对上古神话体系的崇拜与传承。
三、 典雅鲜丽的色彩
《洛神赋》原文对于洛水边丰富优美的景象的描写就注定了《洛神赋图》色彩的丰富与艳丽。但作者运用的色彩虽然艳丽却又不失典雅,反而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这主要是与作品的内容和人物的形象有关。
首先从内容来看,《洛神赋图》主要表现的是曹植由遇到神女再到失去神女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表现中,作者运用丰富的颜色让长长的画面具有了层次感。欣赏者能够清晰地分辨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主要的人物曹植是一个知书达理的贵族。作者需要运用恰当的颜色一方面表现出他的高贵地为,另一方面表现出他独特的精神追求。所以典雅的颜色能够给人一种高贵而庄重的感觉,非常符合曹植的形象。在一方面,古人历来对于古人都有着非常尊敬的态度。非常习惯于用一些古朴的颜色来体现年代感。而画家采用的典雅的颜色,恰好能反映出一种古风。
综上所述,《洛神赋图》通过生动的人物刻画、丰富的奇兽和典雅鲜丽的色彩对《洛神赋》原文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在画家的描绘下,曹植又遇见神女时的兴奋到神女离去时的惆怅都被完美地表现了出来。《洛神赋图》可以看作是顾恺之对曹植的一次深度的解读。它反映了古代知识分子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对共同的精神的传达与追求,是艺术的形式与本质的关系的一次完美阐释。
参考文献:
[1]张佳.魏晋时期绘画文学叙事研究:以《洛神赋图》为中心[J].大众文艺,2018.
[2]王晓鸣.感洛灵:浅析顾恺之及其《洛神赋图》[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
作者简介:
卜令辉,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