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移动数字图书馆阅读空间的建构模式产生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通过以互联网为枢纽,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来创建不同于实体书店的传统阅读模式。本文分析了移动数字图书馆阅读空间的建构模式的发展优势;从社会角度来看此建构模式符合当代的发展潮流顺应了互联网的发展;从个人角度来分析提升了人们的阅读兴趣,提升了人们的文化水平。模式未来的发展途径主要从技术手段出发,打造专业的阅读平台、制造专业的电子阅读设备、实现阅读与其他平台的合作共赢。模式发展的侧重点规划主要从创新角度出发,让读者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模式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这些不足也会得到改进。
关键词:移动数字图书馆;阅读空间;建构模式
一、 引言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逐渐普及,同时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变化,阅读方式逐渐由纸质图书阅读转变为数字化阅读,数字化阅读渐渐地深入人们生活,呈现出良好地发展状态。
回顾历史,在早年人们的生活中,他们所理解得移动图书馆不过为“会移动的图书馆”例如:卡车图书馆、马车图书馆等等实际会移动的图书馆,并且在1914年间于国外出现过客轮图书馆,将图书馆建造在客轮上,在海上流动使得人们可以看到“流动”的图书,在当时年代,此客轮被称为“流动图书馆”。但是本文所介绍的流动图书馆并非早年间的移动图书馆,本文中的移动图书馆是以手机为载体,通过手机内的移动数字获取器来获取信息,提供书籍的阅读资源。
相对于传统的图书馆将实体空间作为人们阅读的主体结构,人们需要在图书馆内才能实现阅读。但是移动数字化阅读利用多种互联网高端技术,实现了实体书店空间与虚拟现实空间结合,为人们的阅读体验获取更加便利的条件,同时移动数字图书馆具有海量的阅读资源,远远超越了实体书店所具备的图书资源,这样将提高了更加丰富的消费选择与阅读选择。所以本文对于移动数字图书馆阅读空间建构模式进行研究分析。
二、 移动数字图书馆阅读空间建构模式的优势
(一)符合时代潮流变化趋势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数字时代,伴随当代人们的主要为无线技术与移动终端技术,人们可以利用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设备(手机、平板电脑)来进行消费、娱乐活动,可以随时的获取互联网信息,在如此的技术高端时代,很少有人还会将笨重的实体书籍随身携带。将实体书中的阅读资源迁移到人们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设备中去,既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理念,又提高了人们的阅读便捷性。
当今时代也是一个多元化时代,人们需要每天面对来自四面八方、五彩斑斓的文化,实体书店虽然对于书籍进行分类,但是实体书店的分类已经远远赶不上当今时代的文化类型。例如人们需要一些较为冷门的阅读资料需要在实体书店中耗费大量的经历寻找。但是移动数字图书馆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可以帮助人们寻找大量的所需要的阅读资料。
当今时代还是一个快节奏时代,人们的生活在不断的进行提速,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的阅读时间也在逐渐的被压缩,当人们在挤地铁、坐公交时抽出时间来进行阅读“充电”是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而移动数字图书馆便可以实现这种快节奏阅读。
(二)提高人们阅读积极性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阅读者的自我提升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无论是在生活方面、工作方面、还是娱乐方面,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心理层次得到满足。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当读者发现与自己的观点发生碰撞时,便非常渴望与他人探讨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解决一些问题还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阅读者的心理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阅读兴趣。
本文的移动数字图书馆阅读空间的建构模式注重阅读者的差异性,面对于所有的阅读者本文模式针对于读者的喜好进行推荐阅读,使模式有更加突出的精准性,让读者有着更好的阅读体验感。如此阅读者便可以阅读自己所喜欢的读物逐渐的对阅读有着更大的兴趣。
此模式还具有碎片化的特征,在人们拥有一定量的空闲时间时,便可以应用移动数字图书馆进行阅读,这样人们不仅填补了空余时间还通过阅读对自我进行了提升,逐渐地人们会增加对这种碎片化阅读的积极性。
(三)便捷、智能深得人心
便捷、智能是此模式的最突出的特点,传统的阅读模式与本文的构建模式相比,移动数字图书馆能够突破区域的限制而随时进入阅读状态并可以将所学的知识、所悟的理念随时通过互联网分享给其他人。这样的阅读方式还可以让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升读者的综合素质,在社会中拥有更佳竞争实力,通过知识快速的提升阅读者的生活质量。和传统的阅读模式相比,移动数字图书馆的阅读模式操作更加便捷、流畅、直观。例如当今的电子书设备,重量大约只有一本书的质量,但是其中所含的书籍资源确实海量的。简单的操作流程、人性化的阅读模式以及海量的阅读资源便是传统的阅读模式所不能达到的领域。所以本模式拥有较高的便捷模式深得阅读者们的喜爱。
在科技如此發达的今天,智能化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对于阅读方面的智能化也许还会有些人不太理解阅读怎样才具有智能化。传统的选择书籍方式基本为读者去图书馆或书店进行挑选自己所喜欢的类型书籍,既耗费精力又浪费时间。但是本文阅读模式的智能化只需要读者在移动终端设备搜索自己所喜欢的书籍类型,便会经过人工智能的大数据筛选为读者推荐出相应的书籍名称,如此一来,读者便可以大大的节省掉选书所带来的麻烦。由此,移动数字图书馆阅读空间建构模式的智能化也为读者做出了相应的帮助。
三、 移动数字图书馆阅读空间建构模式的实现途径
(一)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基本技术
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人沟通、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移动数字图书馆的主要应用技术便属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例如蜂窝网络、无线网、卫星通讯网络、蓝牙技术,目前正在打造第五代通讯技术简称为“5G”,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在互联网中传送高质量清晰图像,清晰的图像可以让阅读者有着更佳的阅读体验感。
(二)打造专用软件
图书馆可以利用互联网创建阅读客户端,在客户端软件中为读者提供优质的阅读资源、数据库检索、书籍录、服务询问平台等,当读者在移动终端设备中下载阅读客户端便可以进行阅读浏览软件内的资源和信息。一个良好的网络阅读软件就相当于一个实际生活中阅读者络绎不绝的图书馆,在网络中设计好阅读平台可以达到实际图书馆的效果,甚至效果更为突出。在设计阅读软件的同时需要从用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心理学、人工智能、设计艺术、动画美学等多方面来进行思考。移动数字图书馆面对的阅读者处于不同的层次例如学生、工人、管理者等,因此便不能以相同的软件信息来面对不同的读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处理,对信息进行筛选组织加工,符合人性化、感情化的实际原则,让软件的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知识还有愉悦感,提高阅读者的满意度是设定移动数字图书馆的最终目的。
(三)利用社交软件创建阅读平台
根据移动设备的特点,移动数字图书馆可以与新媒体中的各类热门平台进行融合,例如微信、微博、QQ等网络社交软件。如此人们在进行阅读的同时可以方便的利用这些社交软件进行交流学习。移动数字图书馆只需要以这些软件为载体,成为社交软件的一部分功能便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制作专业化阅读电子设备
移动媒体时代数字化阅读方式逐渐成为主流方式,且出现阅读社交化、移动化、碎片化和智能化等新趋势,移动数字图书馆的阅读对象开始由青少年向老年逐渐的发展,可见电子书设备正在面向所有年龄段。亚马逊中国网发布的《亚马逊中国2018全民阅读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国民移动数字化阅读方式主要以手机、电子阅读器、Pad等设备為主,通过互联网的普遍人们也逐渐的接受电子书阅读,大多数的读者主要通过电子书来阅读,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中老年人愿意付费购买电子读物,电子书具有便捷性能所以大大的提升了人们的整体阅读量,纸质图书的内容与电子设备的结合也变得更加融洽。
四、 移动数字图书馆阅读空间建构模式的侧重点规划
(一)营造阅读氛围
提高移动数字图书馆阅读文化氛围,增建数字阅读空间模式的基础规模与必要硬件系统。移动数字图书馆的阅读模式的阅读环境建设不容忽视,从读者的角度思考,制定人性化的阅读保障制度,通过良好的阅读环境和良好的阅读氛围来吸引广大阅读者,针对性的对读者进行引导阅读,让读者能够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力量与温暖,以独特而温馨的服务来对待读者。为了能够让读者拥有更加优越的阅读氛围,本文的阅读建构模式在环境建设与氛围营造方面做出了必要的改进与调整,使读者能够随时随地的沉浸阅读的状态中,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由于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建构模式将实际空间与虚拟空间相互融合,为移动数字图书馆构建阅读空间模式的推广的同时也为读者阅读、评论、交流等多元服务功能提供了便利条件。移动数字图书馆需要得到实体书店以及各出版社的阅读资源、网络技术人才的配合,以服务读者为宗旨,营造全新的不同于实体图书馆的阅读氛围,以互联网为纽带的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合结阅读氛围、图书资源、阅读服务三大准则,融入移动数字图书馆阅读空间建构模式的推广发展中去。移动数字图书馆可以进行不断地更新改进,创新阅读服务项目,打造新的服务特色,营造更佳的阅读氛围。使不断地服务、氛围更新改造来吸引更多的阅读者。
(二)提高阅读交际互动
本文主要针对读者间的互动,在互动中读者的目的主要为社交,通过社交来认识更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不仅满足自身对社交互动的需求,还通过阅读来对自我进行提升。建立交际互动关系对阅读服务建设有着积极方面的作用。例如促进读者间加好友进行交流,交际互动关系的不仅增强了读者间的相互联系,还提高了移动数字图书馆模式的关联度。
阅读者与书中文字互动服务层最重要的是通过社交关系促进阅读,最终的互动结果仍是读者间的交流互动,甚至还包括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阅读内容,主要体现在移动数字图书馆模式服务中,有两种主要的功能形式,即读后感评论与阅读前的推荐。评论功能建立在社交互动与集体智慧分享的意义层面,有品位的评论包括对书中细节、背景、脉络等等的讨论、反思和评价,读者的思想感情均可以在评论区中表达出来。通过评论可以使读者来思考下一本书的选择,还可以让读者继续沉浸书中回味文字中的乐趣。在信息传达方面来看,读书后交际互动环节会促发读者的留言评论,还会提高评论区的含金量,及时更新最新时间的最新看法,品味书中为读者带来的感情倾向,增强评论的可信度和质量。推荐功能建立在读者的潜在社交关系基础上,读者的每一次点击和阅读都将记录在阅读平台中,读者的点击量便形成了潜在社交关系。潜在社交关系来源于读者行为及偏好,平台由此可为读者的喜好推荐适应读者的书录。因此,加强推荐功能应合理利用读者个人阅读行为和爱好,还要配合交际互动方面,例如允许读者查看并关注发表评论的阅读者。
五、 移动数字图书馆阅读空间建构模式的发展方向
(一)建立移动数字图书馆阅读空间建构模式的专题特色
移动数字图书馆阅读空间建构模式的两大专题特色为契合度高、选择性多的人性化阅读服务,和海量的阅读资源。具备独特的服务是本文模式的软件流程能够留住多数的阅读体验者,而拥有海量的图书资源是模式能够持续发展的硬件支撑。当两项得到相应的融合此模式才能够长久的吸引阅读者。当今互联网快节奏时代生活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更加追求的是快捷、智能以及高效的生活方式,阅读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阅读也逐渐的开始碎片化、快捷化。因此本文模式便着重这样的阅读方式对阅读者进行服务,能够让阅读者充分的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我提升,顺应阅读的大潮中去。
通过设计移动数字化阅读空间模式,突出图书资源检索、获取信息的快速性与多元性,形成资源共享和交流学习的阅读形式,这样便给读者带来具有创新性的阅读体验感,充分调动阅读者对图书搜索和阅读学习交流的积极性,这能进一步提升读者的满意程度和消费忠诚度,还有助于提高移动数字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移动数字化阅读空间的建设和完善,使得服务机制得到更加精准的服务,让读者对移动数字图书馆阅读空间模式更加认可同时也会让爱好传统阅读方式的读者接纳新型的阅读模式。
(二)推广宣传移动数字阅读
开拓移动媒体大潮中移动数字图书馆阅读空间模式的推广,将推广形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增强阅读者的阅读兴趣,加强对迷茫阅读者的引导与培育。移动数字图书馆阅读空间模式要具有丰富性和拓展性,在满足阅读者的读物需求的同时,还要结合当代网络科技环境的特点,积极和媒体平台进行合达到互利共生的状态。还要利用媒体平台、QQ、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进行宣传推广,创建移动数字阅读空间通过社交平台转发、评论、交互性强的特点,通过明星代言、文化名人推荐等有号召力的大咖对移动数字图书馆阅读空间模式进行推广介绍。还可以凭借高端网络科技技术,以大数据分析的形式挖掘和分析阅读者的读物喜好和动态关联,从而进一步为读者制定优化一套阅读计划和读物销售策略,提高移动数字图书馆新模式的应用效率。
移动数字图书馆模式中还要设定反馈平台,对新型阅读空间模式推广策略进行的开始、过程、结果的总结分析,对推广过程中产生效果进行分析和反馈,对阅读者的阅读需求和计划进行预测、挖掘潜在阅读人群、增强阅读热度,促进本文建构的阅读模式能够在网络大潮中得到可持续发展。
(三)影响模式推广的因素
本文利用MATLAB软件对市场调查的各类影响因素结果进行计算比值,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各个影响因素的影响度、中心度、原因度、被影响度,根据数值分析研究各个影响因素对推广环节的影响程度从而识别出最为关键的因素来进行改正分析,寻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从表1中各个影响因素的原因度和被影响度的最终结果值可以分析出,移动数字化图书馆阅读空间模式的数字化阅读推广的各个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联系。其中,推广平台负责人的服务意识和引领能力、阅读对象差异化、阅读空间设施、服务水平和能力、人际关系、数字资源内容多元化、数字资源流量与资费、媒介终端功能模块与设计、媒介终端系统技术复杂度、图书资源数量、阅读者的偏好与习惯、等因素的原因度均大于0,可见这些因素的影响在模式的推广过程中承载着重要的作用。
六、 移动数字图书馆阅读空间的建构模式缺点分析
目前市场中仍旧有一些人接受不了引动数字图书馆阅读空间的建构模式,他们认为纸质的图书有着更好的触感,并且购买来的书籍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而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数字化阅读无法真正达到纸质版图书的实际触感、视觉感上的效果。并且长期的通过电子数字化阅读会对人类的眼睛产生一定的影响,越来越加重低头族的“病情”。
由于当代的科技水平有限,并不能够完全达到纸质图书的触感,但是专业的电子书设备中已经设计出保护眼睛的电子阅读模式。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建构模式所为人们带来的不便与不理想的效果都会得到相应的解决。
参考文献:
[1]韩德彦.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8(7).
[2]安文婧.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创新路径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8(10):59-62.
[3]王玉卿,吴国英.网络教学平台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整合研究[J].山西档案,2015(1).
[4]杨焕敏.图书馆与数字出版的融合路径探讨[J].出版广角,2015(12).
[5]陈良.4G网络环境下移动数字图书馆学习推送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6(2).
[6]阚德涛.基于读者需求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3(11).
[7]张蓓,周虹,张成昱.清华大学图书馆流通通知短信发送服务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1):93-97.
[8]闫冬.移动技术与圖书馆服务的融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6):152-153.
[9]王雪梅,卢锋,谢竹峰.公共数字图书馆服务呈现与展演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5):72-73.
作者简介:
魏小兰,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