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口算能力是运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数学教学及实际应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所以,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口算,策略
口算是不借助外在的计算工具,而凭借通过人脑思维活动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它具有速度快、实用性、简便性的特点,是小学生学习其他一切计算能力的基础。对学生进行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口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那么,要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 如何进行口算训练
(一)掌握科学有效的口算方法
科学有效的口算方法,是提高口算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常用的口算方法有以下几种:凑十法、分解法、运用一些速算技巧进行口算、采用“基准数”速算等。比如在低年级学习17-9的减法时,我们知道9的补数是1,然后用1加上17个位上的数7得8,这是用补数的原理,当然,做这样的题目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补数,因为1的补数是9,2的补数是8。低年级的小学生学习口算时,可以先弄清楚10的分合,也就是10可以分成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经常这样练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条件反射,比如看到7就会想到3,看到9就会想到1,这样学习进位加法时“凑十”就会很自然了。如9+8:可以分解成(9+1)+7。口算训练的方法很多,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口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积极性,坚持不懈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從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小学生数学思维要经过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所以,要掌握口算方法,关键是理解算理。如以9+3为例。学生通过操作小棒得出计算过程,并要求学生详细说出计算过程:因为9加1得10,形成凑十(10),是把3分成了1和2,10再加2得12,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计算练习后,师生共同找出规律,让学生形成一种简缩思维:9加1得10,把3分成1和2,于是结果得12,这是从具体到抽象。最后,省略思维过程,直接得9+3=12,又从抽象到具体。这样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保证初级口算正确,通过以后的练习,就可以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
在口算训练中,应精选习题,有的放矢,边计算边让学生说说如何计算出结果的?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从口算题中你学会了什么?这样,既面对了全体学生,又照顾到了差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一年级学生对15-4=11与14-5=9两种类型的题目容易混淆,放在一起对比练,并要求学生比较两道题的不同,口算中经常出错的题如6+3,7+2,4+3,8-2,9-7等反复练习,9+4+1=?告诉学生先算9+1得10,再算10加4得14比较简便,9乘几的积就等于几十减几等等。
(三)口算训练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症下药,并注重算法指导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教会学生用倒差法解决17-9类似的问题,因为7减去9不够减,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先在前面的十位上去借,不够时可以倒过来减,用9减去7等于2,那2的补数是8,倒过来减的差所以叫作倒差法。同样要用补数的原理解决此类问题。此外,口算训练还要注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审题,及时纠正的好习惯,多做多练,熟能生巧。
(四)在生活中培养小学生的口算兴趣
通过一些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口算能力的培养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在买东西时,家长可以把结账的“任务”交给孩子,让他应用口算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及时表扬,在家里面分水果、分包子等活动也可以让学生来“当家”,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编一些好玩的数字童话故事,进行一些数字的分拆游戏等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五)坚持培养良好的口算习惯
在口算训练中,要培养学生细心、勤思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习惯,从儿童一入学就开始,就应有目的地培养,为后继学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知识基础。训练口算,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适当进行口算训练。练习内容要灵活多样,并结合各年级的教材内容有机进行,持之以恒,使学生树立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在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从而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
二、 在口算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持之以恒,坚持天天练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因此,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口算教学目标和计划,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并安排好天天练相应的训练内容,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进行口算训练时,还要考虑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为相关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教学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36×4)时,先进行乘加的口算(3×4+2,30×4+20等等)训练,这样,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三)要有意识逐步提高学生口算的速度
为此,可分三步进行。一是以保证口算的正确率和思维过程的清晰性为重点,侧重于学生对法则的掌握,放慢对速度的要求。二是在一定题量的情况下,提出限时要求。三是适当加大练习量,加强思路的训练,指导学生简化思维过程,建立起算式与得数之间的直接联系,形成熟练技巧,逐步达到脱口而出,实现思维过程的“自动化”,使运算速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四)口算作业要及时批改
学生的口算作业,必须要及时批改。批改时,可选择集体订正、同桌互改、教师全批全改等不同形式。批改后教师要注意分析学生的错例,及时指导学生改错。
总之,在新的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在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同时,不要忽视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口算能力的训练,因为口算具有它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志芳.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J].学周刊,2012(9).
作者简介:
李跃,贵州省仁怀市,贵州省仁怀市二合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