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共享的Web前端开发技术课程小组项目式作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0-04-14 04:53罗才华黎欣
职业时空 2020年1期
关键词:知识共享教学改革

罗才华 黎欣

摘要:自HTML5标准正式发布以来,我国Web前端开发人才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同时对Web前端开发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为了改善Web前端开发技术课程案例教学中知识点单一,综合性不强和项目式教学中学生失去项目选择自由、缺乏团队协同开发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知识共享的小组项目式作业教学。该教学以小组项目式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学生自由组合成项目小组,每小组推举组长一名,共同完成项目选题、分工和开发,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并进行项目展示、答辩评比、作品上线等环节。

关键词:知识共享;Web前端;小组项目式作业;教学改革

Web前端开发技术课程是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内容繁多复杂,主要包括HTML5、CSS3和JavaScript三部分,以及围绕这三者开发出来的大量技术框架和解决方案[1-2]。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是后续动态网站开发类课程的前导课程,为学生将来从事前端开发相关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课程目标要求学生掌握Web前端开发的主流工具软件、Web前端制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和主流框架技术的运用,具备独立开发一定规模的静态网站的能力。

文章探讨的小组项目式作业教学法,是将项目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模式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相对独立的项目任务,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组织、分工、实施,最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进行项目展示、PPT陈述、评比、答辩、作品上线等环节。小组项目式教学法将注重教学任务转化为项目实施是以小组作业的形式实现的,是以小组为单位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并“以竞赛形式完成教学任务”。

一、相关文献回顾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其他个体接受与实践应用的知识转化过程[3],是知识创新的关键途径和驱动力[4-5],是个体通过分享信息、经验、技能等专有知识以帮助他人或与他人合作来解决问题、产生新想法的行为过程[6],也是提升知识价值的重要途径。知识共享过程是共享主体间直接或间接地传授与分享知识,野中郁次郎等[3]从知识转化的角度提出了著名的知识共享SECI模型。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对科研机构与团体、知识型企业和高校大学生学习型组织而言,知识共享显得极其重要。只有將个人的知识进行共享后才能有效地与其他知识融合再创新,同时,知识的交换和流动,也为知识共享主体间知识优势互补创造了条件。

郭韧等[7]对组织知识共享氛围对管理创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员工自我效能的调节中介模型;杨保军[8]认为企业内部知识共享与企业品牌进化、营销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潘闻闻和邓智团[9]从创新街区内不同创新主体的互动和协作论述了创新形成的机制,指出了在确定创新主体维度的前提下,政策的强约束将有效提升创新产出和越高维度主体之间的知识共享复杂度越高,需要在强约束下才能有效促进创新产出。孙金花等[10]从知识付费调节视角,分析了知识付费作用下的自我效能感对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中介效应;徐亚萍和刘和东[11-12]对研发人员知识共享机制和合作创新中知识共享关键要素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研究;曹萍等[13]对IT外包中组织内部控制机制对知识转移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指出组织采取有效措施能更好地管理知识转移过程,促进知识转移效率,提高企业外包绩效和创新能力。耿瑞利和申静[14]对社交网络用户知识共享行为动机进行了研究;张红兵等[15]从“融知”发酵的视角,对高校教师创新团队知识共享机制进行了探索;严东强和朱梦妍[16]从基于知识共享的高职教学团队组织机制开展了研究工作;万红新[17]从“互联网+”视角,对知识共享型课程的教学传导路径进行了研究;居佳等[18]从团队双元文化和员工调节焦点等方面分析了项目紧迫性对项目团队内知识共享的影响;吴素春等[19]认为学习能力或交际能力较强、人缘好或具有个人魅力的学生易在共享网络中形成小团体,学生们在知识共享网络的中心程度差异较大,核心成员拥有网络中的大部分连接,有更多的机会享受知识共享优势。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发现目前对知识共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具体内容有共享知识的分类、共享知识的方式、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知识共享的理论模型等多个方面,研究的对象大多为企业员工、科研团队与项目组,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组织知识共享的研究较少;小组项目式作业教学中的小组不同于一般的组织,其组织文化、组员结构、组织承诺、激励制度、动机收益都与企事业组织存在较大的差异。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随着高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50人左右的专业班级已是普遍现象,同时受到场地、经费、师资等条件的制约,实施小班化教学非常困难。另外,随着招生考试的改革,学生群体在知识基础和学习新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在加大,大班化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当一个学生掌握的知识对其他学生具有价值,而其他学生又未掌握时,就有了知识共享的需要。因此,在大班化教学成为常态的背景下,研究高职学生课程小组项目式作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Web前端开发技术课程内容繁杂,开发工具与相关技术更新推新速度较快,给课程的教学增加了难度。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课程教学开发工具落伍。EditPlus和Dreamweaver等工具很难胜任当前的Web开发,现如今Web前端开发岗位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界面设计,还要求学生掌握代码设计,特别是JavaScript;课程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案例设计不合理。Web前端开发课程发展速度和更新速度太快,教材内容更新跟不上行业发展,高质量的实践教材更加缺乏,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案例,不但要求教师掌握Web前端发展现状,把握发展趋势,还要求教师要熟悉学情,根据学生因材施教;课程教学实践课时偏少,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难以得到充分锻炼,教学效果欠佳。Web前端开发课程实践性较强,学生除了完成课堂教学案例外,还应通过综合前端项目来提升动手能力和积累开发经验;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不合理,注重结果评价和理论考核。考核评价方式单一与不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作灵感,全面、公平、客观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编程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非常必要。

(一)以Web前端开发工程师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构建课程教學内容

由于学生前期学过Java,使用过Eclipse开发工具,Web前端开发技术课程教学的开发工具选用HBuilder,根据Web前端开发行业趋势与Web前端工程师岗位技能需求教学内容扩增为HTML5、CSS3、JavaScript、Node.js和Vue.js等框架4大块教学内容。新构建的课程教学突出三个重点内容:盒模型理论与定位、浮动知识融入到实际网站布局案例当中,综合运用DIV+CSS技术解决网页中的布局与显示问题,能熟练使用Chrome或Firefox等浏览器的开发者工具进行页面调试与设计,能处理前端开发中常见的浏览器兼容性问题;熟练使用HTML5和CSS3新增常用标签与属性,同时了解各主流浏览器对这些新增标签与属性的支持情况,了解移动开发与游戏开发的技术要求与发展趋势;以JavaScript的BOM和DOM为基础展开教学,掌握BOM和DOM常用对象、理解DOM树及节点操作,会使用Node.js和Vue.js等主流框架进行小组项目式作业的项目开发,培养学生设计并实现交互式网页的能力和基于知识共享的小组团队协同开发能力。

(二)增加实践教学课时,课程前期采用案例教学,后期运用项目式教学

编程经验的积累与编程技术的提升离不开编程实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日均敲代码数量的多少决定了学生编程水平的高低。根据高职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和Web前端开发技术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每周6学时,共16周96学时,理、实教学各48学时,比例为1:1。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实验项目,并对各学生线上学习参与情况与效果开展评估,达到促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线上实验项目、增加学生课外自主练习时间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另外,在课程前期基本知识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将课程知识融入到教学案例中;学生在课程后期掌握了一定的前端开发基本知识与技能,因此运用项目式教学来完成课程的后期教学,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前期的学习情况,组织、设计并实施一个相对完整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实践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与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证明,这种“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式,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编程能力。

(三)实施基于知识共享的小组项目式作业教学

经过课程前期的案例教学和后期的项目式教学后,学生掌握了Web前端开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完善学生知识体系,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项目开发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知识共享意愿,促进学生知识共享行为,提高学生协同开发的能力水平,在课程结束前三周实施基于知识共享的小组项目式作业教学。小组项目式教学是由教师提出相对独立的项目任务和要求,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组织、分工、实施,最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并进行项目展示、PPT陈述、评比、答辩、作品上线等环节。小组项目式作业教学重点与难点在于开展的时机、所占学时、具体步骤、学生分组策略和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四)突出过程考核,优化考核评价机制

要将学生培养成为能满足IT行业需求的Web前端开发工程师,对现行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进行改革就非常有必要。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推行“以知识体系为基础,以编程实践能力为重点,理论与实践考核并重、突出过程考核、重视结果考核、将学生知识共享意愿与行为纳入课程考核”的综合考核评价方法,即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20%+期末考试40%+小组项目式作业考核30%+知识共享意愿与行为10%。其中,理论考核占40%,而过程性考核占60%,平时考核包括学生上课考勤、课堂内外作业和练习、线上学习情况等,主要由教师考核学生;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的掌握与应用情况;小组项目式作业考核由项目作业组长考核组员对项目的参与度与贡献值、组员互评和项目展示与答辩三个部分组成,采取组长考核、组间互评和教师评分三者相结合的原则,突出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知识共享意愿与行为评价分为组内互评和组间评价两部分,组内互评和组间评价分别占比70%和30%。

(五)小组项目式作业线上线下展示,选拔技能竞赛人才

小组项目式作业最后都要完成线上线下展示环节,为更多的同学提供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和平台。Web前端开发知识繁多、技术更新较快,每个学生所接收的知识与掌握的技术是有限的,这就使得学生之间知识共享变得尤为重要,知识共享不仅能促进学生个体和项目组的知识良性流动与增值,还可以增强学生个体间彼此信任感和协作精神。通过小组项目式作业教学与线上线下展示过程,可以发现理论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编程水平高和具有较强知识共享意愿与行为的同学,为融媒体相关技能竞赛和Web项目开发选拔人才。

三、基于知识共享的小组项目式作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知识共享是知识在组织中交流、传递、转移和创新的过程,是个体间相互学习、知识交换与知识创新的过程,知识共享与信息共享有较大差别。当某个学生掌握的知识对其他未掌握该知识的学生具有价值,就有了知识共享的需要,可是知识共享行为和效果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例如,知识共享意愿、隐性知识的模糊性、知识共享过程中知识提供者付出的时间成本,担心自己掌握的知识失去价值,失去“学霸”地位和奖学金评定的优势,知识共享过程中知识的接收者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和学习能力等,学生会倾向于囤积自己的知识,不太愿意参与知识共享。

(一)小组项目式作业教学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小组项目式作业教学开展的时机、学时比例、具体步骤、分组策略及评价考核方法等是小组项目式作业教学中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小组项目式作业教学什么时候开展是个重要的问题,开展的太早,学生知识及技能准备不足,开展的太迟,受项目紧迫性和期末考核等因素的影响,不利于项目小组内和组间的知识共享[18]。近两年来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在课程结束前三周实施基于知识共享的小组项目式作业教学效果为宜,小组项目式作业教学占用三周学时,需经过小组人员分配、组长选拔和项目答辩等环节,各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并进行项目的展示和答辩,最后根据答辩过程老师及同学提出的改进意见对项目进行完善并完成作品上线,达到小组项目作业作品线上线下展示的标准。各项目组长选拔采用自荐+老师和同学推荐相结合方式,项目组长负责管理项目小组,如项目分工、项目进度、考核等工作。评价考核“重过程,轻结果”,即突出过程考核,适当降低结果考核比重,组长评分和组员间互评分在课程总评中占一定比例,这样有利于促进同学与组员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知识共享意愿和促进知识共享行为。

(二)小组项目式作业教学改革成效

課题组从2017年开始先后对14个教学班的《Web前端开发技术》课程进行了“基于知识共享的小组项目式作业教学”教学实践。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小组项目式作业教学改革相关教学班级进行了教学效果调查,实发调查问卷567份,收回有效问卷558份,占比98.41%。调查数据显示小组项目式作业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和一般的项目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小组选择项目的自主性、小组成员组成的主观性、学生发挥项目创意的空间性、小组成员间知识共享意愿主动性、知识共享行为促进知识互补性和“项目绩效”管理的有效性等方面。

1.适度的项目紧迫性有助于知识共享行为。实践结果表明,适度的项目紧迫性能够促进项目内成员间和班组织项目团队间知识共享行为,而当项目紧迫性过强时,项目组成员面临时间压力,倾向于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完成项目任务本身而不是知识共享活动上。因此,过强的项目紧迫性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抑制项目成员间的知识共享,从而降低知识流动频率和捕获率。适度的项目紧迫性有助于激励项目组成员寻求其他人的帮助,从而促进知识共享活动。适度的项目紧迫性有利于促进项目团队营造交流经验和技能等隐性知识、主动学习的适应性文化氛围。

2.情感承诺水平与知识共享行为呈正相关。情感承诺水平的高低体现学生对项目小组和教师教法的认同感,会影响其知识共享行为和组织责任感,并且两者间呈正相关。如果学生对组织的情感和认同度较低,则会更关心共享活动获得他人认同与回报和对失去知识权力的恐惧,会倾向于只共享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共享意愿较低,而隐性知识更能体现学生的实力和竞争力。因此,在小组项目式作业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对学生合理分组,对小组选择项目给予指导并提出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验Web前端编程的趣味性,提倡探究式学习,共同营造项目组内和组间互帮互学和“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努力提升学生的组织认同感,进而提高学生情感承诺水平和增强知识共享的意愿,引导学生重视知识共享活动给予他人帮助所带来的认同和精神愉悦等自我效能感,而非物质报酬和个人价值的追求。

3.改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项目开发能力和参与度。Web前端开发技术小组项目式作业教学过程,教师分享挖掘到的互联网教学资源,参与项目分组和小组选题过程,对各小组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技术问题、项目分工和开发进度等给予及时的指导,鼓励学生加强个性化学习和知识共享,提升团队协作水平。由于教师全程参与到小组项目式作业的项目分组、选题、开发和答辩的各个环节,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增加了师生互动交流的机会和主题,有效改善师生关系。学生通过Web前端开发技术课程的小组项目过程,体会到编程的乐趣、探究学习和知识共享的重要性,进一步加深了对项目式团队协作开发的理解和体验。学生通过小组项目式作业提升了编程技能,积累了一定的编程经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提高了学生参与各级竞赛、课程资源建设和承接企业实际项目的积极性。

两年多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各级竞赛的校内选拔赛规模逐年递增,竞赛获奖人数和等级都逐年提高。学生完成小组项目式作业线上线下展示后,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Web开发能力,可以申请参加教师的Web前端开发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和承接企业实际Web项目。

四、结语

组织学习和知识共享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快速提高学生竞争力和知识互补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知识创新的有效方式。很多专业班级都拥有优秀学生,掌握了大量知识和编程技能,但如果其知识不能在组织层面共享,仅仅为少部分学生所用,也就未形成组织知识,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

小组项目式作业教学法是以在保证每组学生综合能力相当的前提下,提倡学生自由组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项目小组成员间沟通和协作的基础和意愿。由于小组项目式作业涉及的知识与技术繁多,再加上课程成绩多元评价、小组作品线上线下展示和青年学生强烈的争强好胜心理,为争取项目顺利完成,并在项目展示和答辩时取得好评,项目小组内部组员之间和项目小组之间的知识共享需求、共享意愿和共享行为在小组项目式作业完成过程中都远远超过平时水平。通过成立的项目式小组共享节点,营造鼓励学生进行自发式知识共享和传播,主动分享知识的意愿和行为习惯,鼓励并保障相互学习和知识共享行为的持续性的良好氛围。

知识共享是软件项目协作的主要推动力,是学生获取外部知识的重要方式,及时对项目中的知识进行内化与总结,并进行知识转移,能有效防止项目知识的遗忘和流失。“学霸”是小组项目式作业中的灵魂,要最大程度上发挥“学霸”知识共享的示范作用,并鼓励同学养成主动、公开分享知识的习惯。通过课程成绩多元评价体系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形成知识共享和“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通过对项目式作业作品的演示、答辩和线上线下展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进一步学习Web技术的动力,可以说是迈出了走向Web前端开发职场的关键一步。优秀的作品也可以为以后学习“Web前端开发技术”课程的学生建立信心,树立学习榜样;另外,优秀的作品对教师也能起到一定的鞭策作用,形成师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孟瑶,葛玉洁,王康等.“Web前端开发技术”课程微课设计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9 (03):82-84.

[2]  叶文全,刘彦会.递进式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以“Web前端开发”课程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18,2(05):42-45.

[3]  Nonaka I,Krogh G V.Tacit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conversion: controversy and advancement in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 theory[J].Organization Science,2009,20(03):635-652.

[4]  李佳宾,朱秀梅,汤淑琴.知识共享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J].情报科学,2019,37(05):166-172.

[5]  王占军,潘梦君.大学教师科研合作中的知识共享:制约因素与机制改善[J].江汉大学学报, 2019,36(03):115-124+128.

[6]  Wang S , Noe R A . Knowledge sharing: A review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Review,2010,20(02):115-131.

[7]  郭韧,周飞,林春培.组织知识共享氛围对管理创新的影响:基于员工自我效能的调节中介模型[J].科研管理,2018,39(10) :70-78.

[8]  杨保军.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品牌进化与营销绩效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19):159-164.

[9]  潘闻闻,邓智团.多元主体、确权约束与创新街区知识共享的有效性研究[J]. 南京社会科学,2019(03):64-73.

[10]  孙金花,刘芫,胡健.感知知识个人所有权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知识付费调节作用下的中介效应[J].现代情报,2019,39(05):80-88.

[11]  徐亚萍,刘和东.研发人员知识共享机制研究[J].山西科技,2018,33(04):1-5+10.

[12]  刘和东,徐亚萍.合作创新中知识共享关键要素的影响效应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02):90-97+112.

[13]  曹萍,张剑,熊焰.IT外包中组织内外部控制机制对知识转移的影响效应[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2):97-106.

[14]  耿瑞利,申静.不同文化視域下社交网络用户知识共享行为动机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45(01):60-81.

[15]  张红兵,杨博,张素姣.高校教师创新团队知识共享机制——基于“融知”发酵的视角[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9,22(02):1-6.

[16]  严东强,朱梦妍.基于知识共享的高职教学团队组织机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17(16):244-245.

[17]  万红新.“互联网+”背景下知识共享型课程的教学传导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 2019, 6(28):213-215.

[18]  居佳,任旭,郝生跃.项目紧迫性对项目团队内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团队双元文化和员工调节焦点的作用[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9,31(02):154-166.

[19]  吴素春,万卉林,王纯阳.知识共享网络结构与学习绩效关系研究——基于“管理学”教学班的调查[J].高教探索,2019(02):40-47+76.

猜你喜欢
知识共享教学改革
价值网络关系结构跃迁中知识共享模式演变
西部独立学院教师知识共享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ISM和AH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
信息自由与版权法的变革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