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葵
【摘 要】戏曲如何讲好中国现代故事,是一个需要在创作实践中认真探索的重要问题。首先,故事要讲得真实亲切,使人“心悦诚服”,因此应该重视表现普通人的命运;其次,要注意发挥戏曲艺术之所长,发挥剧院和演员具有的优势。武汉市京剧院创作演出的“汉口女人三部曲”等现代戏积累了许多值得重视的经验。
【关键词】戏曲;中国故事;真实感人;武汉市京剧院
中图分类号:J81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3-0004-04
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我理解这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指实践创造。全国各族人民每天都在创造宏伟的业绩,这是最生动的中国故事;二是对新闻宣传和文艺创作的要求,我们必须追逐时代前进的步伐,及时反映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反映新的时代精神,创作新的史诗。讲好中国故事意义重大,对内,这是最有说服力的宣传教育手段,它可以帮助群众感奋起来,增强四个自信;对外,它可以使外国人通过生动的事例了解中国,增进相互了解,加强文化交流互鉴,增强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推动大家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现在全国各行各业包括新闻出版、文学影视、音乐舞蹈、教育卫生乃至文物展览等部门都在认真讨论和积极践行讲好中国故事。王国维说过:“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讲故事本是戏曲的强项,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戏曲,特别是京剧等古老剧种,讲好新的故事,讲好中国现代故事却很难。现在各地创作的现代戏数量不少,但深入人心、具有较强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不是很多。能到外国演出的现代戏作品就更少。
据驻外国记者和外交官记述,由于外国人看到反映中国现代生活的作品少,就很容易对中国产生误解。《参考消息》的记者王亚宏说,中国芭蕾舞团在英国演出《牡丹亭》引起强烈反响,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英国人希望从文艺作品中看到中国现代生活,却看不到。“21岁的英国大学生马丁·伍德和他的同伴丽莎都是主修视觉专业,为了完成论文看了几场中国电影。但他们反映,从电影中看不出当代的中国究竟是什么样子。谈到中国文化符号时,伍德首先想到的还是长城和熊猫,他的同伴丽莎则对美味的中国菜印象颇深。而这些符号显然都与现代无关,或许在伍德和丽莎的父辈30年前看来,中国文化产品的代表也是这几样。”“在不少英国人眼中,传统中国文化充满了浪漫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而当代中国文化则更加物质化。”①
外交家傅莹说:“中国的形象受到西方有偏见的媒体和人士不断歪曲和涂抹。面对外界的指责和猜测,中国人一直在苦苦解释。”“我们在对外传播中不仅讲‘中国不是什么、‘中国不做什么,而且开始更多地讲述‘我们是什么、‘我们要做什么,以及‘我们会成为什么。”“讲实实在在的中国故事,講事实、讲数据、讲困难、讲作为,是最有说服力的。毕竟,真实的故事最能打动人、说服人。”②
文艺作品应该写怎样的故事呢?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艺术作品,形成“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之势。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
文艺深深融入人民生活,事业和生活、顺境和逆境、梦想和期望、爱和恨、存在和死亡,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艺作品中找到启迪。③
创作的题材是非常广阔的,我们不应该束缚自己的思想,把题材搞得狭窄。关键在于一要有正确的思想导向,二要真实,使读者、观众感到与自己的心灵相通。社会的发展决定人们共同的命运,但是在同一社会中每个人的命运又会因本人的行为及外部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文艺作品只有表现出不同的个人命运才会使人感到真实和亲切,这样才会有艺术的感染力。
关于文化“走出去”,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教授说,“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问题是接受问题,要潜移默化,不管你怎么样去推,都要‘心悦诚服——别人听了后能不能听进去,听进去之后能不能在其身体里面发挥正面作用。此中还牵涉到认同问题,这个认同一定得是自愿的,通过军事和经济的力量虽然可以让人看到文化的影响力,但这种影响不能内化到人的生命中去。”④
无论对内还是对外,要讲好中国故事,都是要使人信服和感动。
二
故事的核心是人物。只有塑造出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故事才能生动感人。中国故事应能表现出中国人的民族性格,表现出中国新的时代精神。
武汉市京剧院近年创作演出了《生活秀》《水上灯》《美丽人生》等反映武汉现代生活的作品,被称为“汉口女人三部曲”,引起广泛关注,主演刘子微由此也获得了更高的声誉。刘子微和武汉市京剧院还有意向要努力把反映现代生活的剧目带到国外演出。戏剧理论界对这些作品和这一创作现象进行总结是有意义的。它对戏曲(包括京剧)如何讲好中国现代故事可以提供很多有益的启示。
“汉口女人三部曲”表现的都是“小人物”,他们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都在坎坷的命运中表现出不甘屈服的奋斗精神,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体现出一种正能量。这样的人物会使观众感到真实,感到亲近。比如《生活秀》中的双扬,是一个在吉庆街卖当地特产鸭脖的个体户,但她有自己的梦想,就是一定要把这一“事业”办成,“让勤劳和智慧创奇迹”,并且进一步发展成全国的连锁店。她不仅是想自己生活得好一些,而且要支持弟弟考上好大学,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大学梦。
但是这一梦想并不是轻易可以实现的。一些手中掌握小权力的干部出于个人私利要给她设置障碍;亲戚为了争夺房产要故意使绊子;弟弟爱姐姐却给她惹祸;心爱的人因想法不同要铲除她的立足之地,等等。受挫后她有痛苦,但并不灰心和放弃。爱她的卓老板要带她远走,过更高档的生活,但她眷恋着吉庆街,“只有在这条街上才能找到自信和快乐”。双扬是千千万万中国人中的一个,她的经历和情感是大家都能够感同身受的。
《美丽人生》中的李美丽也是这样的人物。她身上有市井女人的俗气,希望嫁一个好丈夫使自己过上好日子,但不能够妥善处理夫妻关系并最终给自己带来不幸(丈夫因她的举报感到屈辱而自杀),公婆和儿子都对她产生怨恨。她的人生却因此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人生路从头再来永不息”。为了抚养儿子,她做了女人难以承受的“挑工”,历尽艰难把儿子培养成才,但儿子以怨报德,对她说出绝情的话。她感到失望和痛苦,“活不了了,没脸活了。”一度也想和丈夫一样跳江自尽,但她转念一想,“我不能让儿子也背上和我一样的债,我是妈!”“绝不能面对人生成弱者。”于是坚强地活下去。这是痛苦的人生,也是美丽的人生,李美丽的人生因敢于面对痛苦而美丽。看到戏的最后,我们忘了她开头的俗气,而感到她内在的“美”。中国古典美学认为,美与丑不是绝然对立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李美丽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对立统一与转化。
塑造好英模人物的形象是当代戏剧创作应该承担的任务。如何使舞台上的英模人物使观众感到真实亲切,是需要在创作实践中努力探讨的问题。英模人物有高于一般群众的精神境界,但他们也一定有与一般群众相同的喜怒哀乐,而且精神境界的提升也一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所以我想,写英模人物的戏可以从“汉口女人三部曲”中取得一些借鉴。
讲好中国故事,包括对外讲中国故事,题材应该是广阔的。最近看到一则报道:西南地区一位叫李子柒的女子,在海外视频网站上赞美中国乡村生活获得大量“粉丝”。她传播的内容也引起了争论,有人认为她“把中国落后的一面展示给了外国人”,但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给予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说:“外国人看懂了李子柒的热爱,这也解释了为何李子柒的很多作品没有翻译却依旧火遍全球。”“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说:“李子柒成功的关键在于她表达的中式生活之美,在赏心悦目之际让人愿意接近。”“李子柒的样本意义,绝不应被忽视。无论怎样的文化,想要让别人理解,必先打动人。”⑤我想这对我们戏曲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也是有启示意义的。
三
用戏曲的形式讲好中国现代故事首先要有好剧本。所以要强调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生动的原料,加以集中创造,才能反映出生活的绚丽多彩的面貌。一则报道说,一位英国的翻译家罗宾为了翻译好中国的文学作品,在深入中国民众的生活上下了实实在在的功夫。他在西北大学工作十多年,并到县里“支教”。他说:“包括英国人在内的很多外国人并不了解中国,他们和以前的我一样,只知道兵马俑、长城,以为‘秦就是中国历史的起点。”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他经常钻入公交车、菜市场、公园的人群里学习方言,又追随陕西作家小说中主人公的脚步,到陕西多地的乡村采风,尝试找到方言俗语既原汁原味又通俗易懂的英语表达方式。⑥我们中国的剧作家在深入生活上能够如此下功夫的能有多少人?这里也有客观原因,由于剧作家要与剧团的生产紧密联系,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深入生活,在这一点上是不如小说家的(但我想这一问题总应想办法解决)。
另一方面,戏剧所需要的故事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故事。如前所说,各条战线上的新成就、新的发明创造,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某个人的突出成绩和功绩,都可称为“中国故事”,也都可成为报告文学和影视作品的题材,但戏剧故事必须有独特的戏剧性。现实生活是不大可能提供完整的戏剧故事的。(如延安时期从前线回来的同志带回“白毛女”的故事就使鲁艺的同志们非常兴奋,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戏剧材料,这样的材料是不可多得的;即使这样的材料在创作时还是要进行一定的虚构)优秀的小说包含丰富的生活内容,也往往有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可以为戏曲改编提供扎实的基础,所以选取合适的小说进行改编是戏曲的一种传统的做法。
“汉口女人三部曲”都是根据小说改编的。选择什么样的小说,这需要创作者有鉴赏力。既要看到小说的思想价值,又要看这样的故事是否适合舞台演出,还要看故事中的人物是否能发挥“这一个”演员的表演优势。改编需要进行再创造。从叙述性的文学作品改编为通过演员表演来体现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既需要对文学作品有深刻的理解,保留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又需要充分发挥戏曲艺术之所长。从舞台呈现看“汉口女人三部曲”,基本做到了这一点。由于舞台演出时间的限制,剧本对原作的情节必须进行压缩和集中,人物也要减少,但对生活形式要以更丰富的手段展示出来。在《生活秀》和《美丽人生》中,导演都努力把城市市民生活和汉口特有的一些生活场景进行舞蹈化和戏曲化,呈现出五光十色的色彩。板凳、酒瓶、挑工的担子,都成为辅助戏曲表演的道具。这些生活是平庸的,但人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就会从平庸中体味出美来。在《水上灯》中,女主角杨水滴是汉剧演员,主演刘子微有汉剧功底,剧中穿插了汉剧的片段,增加了作品的观赏性。在《生活秀》中,还把杂技魔术的手段运用进来。当卓老板说要带双扬去北方看雪时,马上吹气成雪,舞台上幻化出一片雪景来,使观众随剧中人一起进入奇妙的世界。现代戏所反映的生活与传统戏有根本的不同,所以必须扩大表现手法和手段,这也是争取青年观众的途径之一。武汉市京剧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四
在这些新的创作探索中,主演、院长刘子微无疑是起到关键作用的。作为院长,要有创新的勇气和敢于担当的精神;作为演员,既要有探索的胆量又要有深厚的艺术修养为基础。我对刘子微缺少直接的了解,只是看了她的一些演出,但从一些材料中得知,她是具备这样的条件的。
武汉是京剧重镇之一,武汉的京剧与海派京剧有相通之处,刘子微继承了汉派京剧敢于趋时、大胆吸收新的艺术元素的传统,敢于在争论中迈出自己探索的脚步。许多优秀的前辈艺术家都是在艺术上敢于“冒险”的闯将。刘子微是继承了前辈的这种大胆创新精神的。她演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探索意义的剧目,如果说参演《洪荒大裂变》还是“被”选入的,那么后来的《贵妇还乡》《三寸金莲》则都是她的主动选择。在这些作品中,善恶、美丑都是辩证统一在人物的身上。徐棻老师的多个剧本都在寻求中外人物行为、心理的相同处和相异处,刘子微主演的《贵妇还乡》在剧作的基础上,表现了何晓丽在故乡受过心灵创伤、成为贵妇后要回来进行“报复”的复杂心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恶”的生成过程,这一过程真实而又令人不寒而栗。观众在对人物心理理解的过程中,会得到一种残酷的警示。《三寸金莲》是根据冯骥才的小说改编的。女人缠足、以小脚为美是传统文化中十足的糟粕,小说中所写的“品莲会”等是低級趣味的丑恶现象。传统戏中有难度很高的“跷功”以表现小脚女人的“婀娜多姿”,新中国建立后按剔除糟粕的要求,废除了跷功。但后来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跷功可以作为表演技巧保留下来。在刘子微主演的《三寸金莲》中,根据剧情的需要用了大量的跷功,而从内容的角度说,这又是美丑集于一身的表演。刘子微发挥了跷功的表演技巧,展示一种戏曲表演的“美”,而不是用“丑婆子”式的表演来表示对这种丑恶现象的批判,但也不是表示对小脚现象的肯定。作品的这种复杂性也引起了争议。这些都为刘子微在“汉口女人三部曲”中的创造积累了对人物的体验和用京剧的手段进行表现的经验。
要进行创新探索是要以演员具有较深的功底为基础的。善恶美丑集于一身,爱恨情仇复杂纠结,这样的人物和情节对于演员是有吸引力的,它能激发演员的创造;但必须是有创造力的演员才能胜任。刘子微认真学习传统,转益多师,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人物深刻理解,娴熟地运用戏曲表演的技巧来塑造人物。前面有了《贵妇还乡》《三寸金莲》等作品的探索经验,所以“汉口女人三部曲”等作品才能取得成功。
五
戏曲的创作与演出当然首先是为中国观众服务的,要以中国观众喜闻乐见为主要目标。但在世界各国人民希望看到新的中国故事的新时代,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示这种文化在当代的发展,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戏曲的走出去,今天已不是难事,各个剧种、剧团出国的次数和规模都远远超过当年的梅兰芳。但是这些出国演出的影响还都没有梅兰芳那样大。现代戏出国演出更是少有尝试。所以我想,刘子微以及其他院团如果要把现代戏带到国外演出,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以期取得预想的成果。
梅兰芳当年演出的是古装戏,但外国的艺术家从中看到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看到了中国美学精神。如史达克·杨在评论中说:“他(梅兰芳)对中国艺术有很深的研究,促使戏剧、音乐和舞蹈中许多古老形式得以复兴,例如,他把中国古代舞蹈配以现代音乐。他把中国传统中迄今分为不同行当的闺门旦和花旦的表演风格相结合,而且得心应手地从这两者之中汲取精华,以这种融合灵活地丰富和扩大他所扮演的人物的形象。”⑦
戏曲现代戏能否达到这样的境界?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锤炼。传统戏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它的唱腔和程式动作等形式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现代戏的表演和唱腔要達到这样的高度,则必须把更多的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其中。如果说梅兰芳演出的古装戏使人们从历史中看到现代精神,那么演现代戏就需要能使人们从现代的生活形式中感到中国历史传统的深厚和美。这不仅是为了到国外去演出,而且它促进我们提高在国内演出的艺术水准。希望刘子微和武汉市京剧院以及全国各戏曲院团能为此做出新的努力并取得新的成绩。
注释:
①参考消息记者王亚宏《英国:对中国文化产品需求不同》,《参考消息》2011年11月1日.
②傅莹《讲好中国故事 改进国际传播》,《参考消息》2018年3月12日.
③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5日.
④张梅.精神人文主义与民族文化复兴—访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教授[N].中华读书报,2019-3-27.
⑤颜婷《李子染向世界“讲好了中国故事”》,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019年12月11日报道,《参考消息》2019年12月13日载.
⑥《参考消息》记者蔡馨逸《罗宾:让世界认识更多“贾平凹们”》,《参考消息》2019年10月17日.
⑦斯达克·杨.梅兰芳[A].梅绍武译.梅兰芳艺术评论集[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