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的风格特征

2020-04-14 05:01刘梦媛
戏剧之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风格特征

【摘 要】在1600至1750年间诞生了诸多音乐作品,助力欧洲音乐事业良性发展,许多音乐佳作流传至今深受大众喜爱,其中宗教音乐作为巴洛克时期音乐流派之一,具有反宗教情怀浓郁、给人启示等特点。本文通过探析巴洛克时期宗教音樂风格特点,以期汲取该时期音乐发展经验,助推宗教音乐事业良性发展。

【关键词】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风格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3-0043-03

巴洛克时期主要是指16世纪至17世纪,是西方艺术史的关键时代。“巴洛克”(Baroque)出自葡萄牙语,是“不合常规”之意,常用来比喻有瑕疵且有艺术性的客观事物,而后该词被纳入法语语境并被英语引入在全球范围内广为流传。在17世纪末期巴洛克与离经叛道、稀奇古怪常联系在一起,18-19世纪仍作为评价违背古典艺术与自然规律做法的标准。在巴洛克时期的宗教音乐产生背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反宗教运动兴起。在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社会关于人性的觉醒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反宗教运动不断增多,反宗教势力影响范围日益拓展,教会宣传态度随之发生转变,为宗教音乐风格的形成奠定基础,第二,巩固君主专制政体。巴洛克时期中产阶级不断强大,对当时艺术形态的转变作出突出贡献,中产阶级艺术市场随之拓展,为巩固君主专制政体取悦中产阶级的宗教音乐逐渐兴起,第三,民众树立科学精神,对世界的探索更为深入,对自然的兴趣不断增强,感受到“人”的强大,成为非宗教势力发展基础,为宗教音乐多元发展奠定基础。然而,当前与巴洛克时期相关宗教音乐研究成果较少,客观上为本次研究创造条件。基于此,为助力宗教音乐事业良性发展,探析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风格特征显得尤为重要。

一、解读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风格特征形成因素

(一)音乐数量增多,音乐语言丰富,宗教音乐体悟加强。意大利是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转折发展主阵地,在继续发扬古代宗教音乐风格前提下,非宗教音乐数量不断增多,音乐词汇更为丰富,非宗教音乐与圣乐之间的关联日益紧密,器乐风格、声乐风格、民族音乐存在明显差异,为此在该时期发展来的宗教音乐具有风格多变特点,宗教音乐旋律悠扬,大合唱、清唱剧、歌剧等形式较多,前奏曲、协奏曲及奏鸣曲均由器乐创作得出。

(二)在人文主义觉醒与宗教服务之间寻求平衡点。巴洛克艺术在意大利兴起,与反宗教改革事件关系紧密,其中罗马是反宗教活动风暴地带,为巴洛克音乐艺术兴起奠定基础。虽然在人文主义觉醒时期巴洛克音乐艺术形态并非由宗教发明,但宗教势力盘根错节,并不可能在数次反宗教活动中消失殆尽,为此该时期音乐仍为宗教服务,教会是巴洛克宗教音乐发展支柱之一,同时具有浓郁的享乐主义色彩。

(三)探索人的更多可能性,宗教音乐形式更为多元。在16-17世纪“日心说”被提出,以此为契机建立新兴科学体系,该体系有别于经验哲学及中世纪神学,为牛顿、开普勒、伽利略建立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奠定基础。在此背景下“宗教改革”兴起,其中基督教于巴洛克时期开始第一次改革活动,实质是资产阶级改革,其中约翰·卫斯理、雅各布斯·阿民念、门诺·西门斯等助力新教徒教派发展,一方面探索“人神共存”的更多可能性,另一方面助力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得以提高,经济驱动宗教音乐变革,使其调性有别于文艺复兴初期的单一及保守状态,大小调形式变得丰富多元,宗教音乐感染力更强,力度、速度成为音乐表现侧重点,使该时期宗教音乐风格特征更为鲜明。

二、解读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风格主要特征

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具有节奏欢快、活泼,律动性强等主要特征,多采用复音音乐、多旋律复调法,强调宗教音乐作品情感,通过音乐力度、速度的调整凸显宗教音乐思想感情,曲目调性更为多元,助力该时期宗教音乐事业稳健发展。从宗教音乐表现形式角度进行分析,相较于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音乐体裁更为多样,披着宗教外衣的资本主义需借助音乐的转变予以改革,宣扬改革理念,满足君主专制需求,以中产阶级、贵族为导向进行创新,为丰富宗教音乐作品风格奠定基础。弥撒曲、清唱剧、经文歌、神剧是宗教音乐表现的主要载体,在西洋音乐中占据极大比重,是助力该时期西洋音乐发展的主要力量。

(一)揉入世俗内容。在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音乐风格较为单一,节奏相对舒缓、曲调较少,主要以宣扬宗教文化为主,在巴洛克时期有别于传统宗教音乐的内容充斥其中,在音乐中揉入世俗内容,使宗教音乐成为世俗情感表现载体之一。例如,《马太受难乐》(Matthaus psssion)共由78首分曲组成,通过乐曲再现耶稣受审、被捕、被出卖、钉在十字架及埋葬等情境,在音乐中既囊括情节,又展现宗教崇高精神内涵,借助宗教音乐表达世俗思想情感,为此该乐曲被视为宗教音乐的巅峰之作,主要源于其歌颂人类正义、崇高、热情等精神情感,体现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主要的风格特征。

(二)实际礼仪效用削减。基于16-17世纪人们的科学意识苏醒,资本主义发展与固有宗教权力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有些音乐礼仪等实际效用不断减弱,成为人们精神情感的寄托。例如,天主教会的弥撒曲(Mass)具有典礼及礼拜等实用性,在不同场合、季节吟诵不同经文,主要由信经、荣耀经、圣哉经、慈悲经、羔羊经、降幅经构成,其中巴赫B小调弥撒曲共由27段、5个部分构成,作为宗教合唱体裁音乐,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礼仪实用性不断降低,与信众的日常生活关联紧密,富含诸多音乐技巧,可以展现成熟音乐家的成就与理念。

(三)宗教音乐表现形式增多。对巴洛克内涵进行简要分析可知,一切有悖常规及传统审美且存在一定残缺的艺术,均可纳入“巴洛克”概念范畴,音乐表现亦是如此,为此该时期宗教音乐挑战传统表现形式,挣脱宁静、理性束缚,展现宗教浪漫主义情怀,强调宗教音乐艺术想象力,成为音乐家体现个人修养、技巧、情感的重要载体。

(四)宗教音乐装饰性加强。基于巴洛克时期人们对“人性”的理解更为深入,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加强,加之文艺思潮、社会风气、资产阶级改革等客观因素影响,使该时期宗教音乐具有极强的装饰性,修饰音应用较多,宗教音乐经过精雕细琢展现情感冲击,在演唱时通过炫技进行即兴装饰,使宗教音乐更具表现力、律動性。装饰音与旋律融合得当,同时不影响宗教音乐内容清晰度。

(五)节奏多元。为适应社会发展、君主专制、人文科学精神觉醒发展实况,宗教音乐故事表现力加强,赋予神作人性光辉,故事情节更为丰富生动,为展现故事内容宗教音乐节奏随之发生转变,通过调性变化、节拍交替、力度调整等形式赋予音乐作品冲击力、故事性、对比性,体现出某种愿景、情感及态度,起到渲染氛围、烘托高潮、情绪变换等积极作用,同时设定宗教音乐表演标准,客观上可提高宗教音乐表演质量。

(六)歌词密集且旋律性强。在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具有歌词密集特点,宗教音乐歌词虽然世俗性强,但并不低俗,深入诠释人文精神理念,通过歌曲旋律及歌词展现宗教音乐中心思想,演唱者则需带入情感并善用表演技巧营建宗教音乐情境,将语言逻辑与音乐逻辑融合在一起,凸显宗教音乐抑扬顿挫,演绎宗教情感波澜起伏,使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更具表现力、感染力、人性化,提高词曲结合质量,助力宗教音乐良性发展。

(七)转变对位法。在古希腊时期对位法较为简单,表现手法单一,旋律具有明显的朗诵性,然而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对位法不断调整,表现形式较为复杂,许多歌词与声调不匹配,音节长短存在不合理之处,客观上为表现宗教音乐情绪奠定基础,使风格明显,节奏及速度存在差异的曲式不断增多。

三、解读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风格特征对音乐事业发展的影响

(一)从宗教音乐内涵方向着手探析巴洛克时期对音乐事业发展的影响。16-17世纪科学事业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资本主义改革深入推进,“人”对社会的影响随之加强,宗教音乐既服务于教会,又服务于人性及人类精神,人文主义在宗教音乐中觉醒,宗教音乐内涵得以丰富,使音乐情感的表达更为系统全面,为推动音乐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从宗教音乐表现形式方向着手探析巴洛克时期对音乐事业发展的影响。在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句子长短不一,对演唱者气息有一定要求,器乐、声乐、旋律空前复杂且华丽,修饰音较多,曲调具有象征性、形象化,旋律内存在和声特性,加之习承以往宗教音乐表现形式,使该时期宗教音乐旋律既存在规整之处,又存在律动鲜明之处。“教会调式”被大小调体系取代,同时和声体系更为复杂,灵活运用不协调的和音赋予教会音乐情感色彩,使“十二平均律”得以在17世纪发展起来。

(三)从宗教音乐创新方向着手探析巴洛克时期对音乐事业发展的影响。巴洛克时期音乐艺术不走寻常路,有些宗教音乐节奏欢快,有些宗教音乐句子不规整,还有些宗教音乐颠覆神性并展现人性,这都体现该时期宗教音乐“创新”属性。经过时间考验那些曾经被贴上“离经叛道”“残缺不全”标签的音乐作品成为宗教音乐创新实践的里程碑,成为宗教音乐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使创新火种始终保留在宗教音乐体系内,继而助力音乐事业高效发展。

(四)从宗教音乐发展追求角度着手探析巴洛克时期对音乐事业发展的影响。巴洛克时期的宗教音乐极具个性化、时尚性,许多音乐艺术家利用乐器、音响等表现形式展现宗教音乐艺术魅力,有些表现手法延续至今与其他音乐形态融合在一起,继而赋予音乐更强的表现力,体现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作品对音乐事业产生的积极影响。

(五)从宗教音乐表演角度着手探析巴洛克时期对音乐事业发展的影响。为更好地诠释巴洛克时期的宗教音乐作品需表演者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掌握气息。基于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作品旋律变化莫测,节奏较为欢快,歌词密度大,为此要求表演者控制气息,可以通过调节气息提高作品表现力、艺术性。根据较长的词句及修饰音调控气息,保障词句连贯、感情丰沛。做好多半音阶、上行音阶、下行音阶旋律练习工作,使过度音域演唱质量更高,在气息调控下宗教音乐演唱声区更为统一,声音更加灵活多变,体现宗教音乐旋律特点,第二,演绎方法。在正确掌握发声方式及呼吸方法前提下,落实气息协调、声音控制演唱目标,使声带振动更为得当,宗教音乐演唱声音更为动听,为诠释音乐情感奠定基础。这就需要演唱者对宗教音乐内涵、情境有所了解,了解该时期音乐理论、技法、音乐体裁,掌握美声、歌剧音乐特点、演唱风格、艺术特色,使表演者音乐素养得以提升,可以根据宗教音乐内涵予以表演,第三,创新能力。基于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求新图变,为此该时期音乐表演方式应灵活多元,这就需要表演者具备创新实践能力,可以妥善处理音乐词汇,运用个人情感、技巧完整地演绎宗教音乐作品,对新时代宗教音乐表演形式的革新给予极大影响。

(六)从宗教音乐风格特征变化要素角度着手探析巴洛克时期对音乐事业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作品风格特征进行分析可知,经济、政治、科学等因素对宗教音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此研究音乐事业发展不仅需从音乐旋律、节奏、歌词、器乐等角度进行分析,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第一,科技。科学技术是人们探索客观世界,了解现实事物的重要“工具”,揭示事物发展规律,可以透过事物表象探寻本质,为此在科学事业发展背景下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内涵中“人”的比例有所增加,世俗性逐渐取代宗教性,科技唤醒人性,对宗教的理解更为客观,第二,社会体制。巴洛克时期艺术革新是资本主义社会体制变革必由之路,主要源于单一化生产模式无法满足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需求,社会需通过创新谋求新出路,为此助力该时期宗教音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从表面上来看是“离经叛道”,从本质上来讲是音乐事业探索发现的求知之旅,第三,经济。经济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基础,基于巴洛克时期中产阶级壮大,一味献媚贵族宗教势力音乐形态发生转变,迎合大众审美做出创新,使该时期宗教音乐风格更为突出,并为音乐事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作品受科技、社会体制、经济等因素影响较为深远,为此存在揉入世俗内容,实际礼仪效用削减,宗教音乐表现形式增多,宗教音乐装饰性加强,节奏多元,歌词密集且旋律性强,转变对位法等风格特征,音乐数量增多,音乐语言丰富,宗教音乐体悟加强,在人文主义觉醒与宗教服务之间寻求平衡点,宗教音乐内涵更为饱满,探索人的更多可能性,宗教音乐形式更为多元,在助力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与时俱进的同时推动音乐事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漪涟选编.走进巴洛克[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8.08.

[2](意)斯特凡诺·卡图齐(Catucci.S.)文,博尼-皮耶里-克里同工作室等图.王亚琴译. 巴赫和巴洛克音乐[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3.04.

[3]王婷婷编著. 西方古典音乐鉴赏[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3.12.

[4]孙炜博,潘霞编著. 走近经典 从巴洛克到现代经典音乐[M]. 北京:蓝天出版社, 2009.06.

[5](日)中岛智章著. 图说巴洛克[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9.03.

[6]赵鑫珊著. 伟大的巴洛克文明群落[M]. 上海:文汇出版社, 2011.10.

[7]王瑞芸编著. 巴洛克艺术[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7.12.

[8](德)托曼编著. 巴洛克艺术 人间剧场 艺术品的世界[M]. 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13.03.

作者简介:刘梦媛(1990-),女,河南焦作,中国音乐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西方音乐史。

猜你喜欢
风格特征
傣族舞蹈中基本体态短句的风格特征及训练方法
浅析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对节奏与风格特征的把握
北海与上海两地水彩画比较研究
浅析蒙古族民间舞蹈中“绕肩”的审美规范
基于民族风格特征的云南原生态音乐分类研究
论巴赫音乐的多重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