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表演的构想和样式

2020-04-14 05:01陈晓欧
戏剧之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导演戏曲实践

陈晓欧

【摘 要】戏曲表演在创作实践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新的构想思考,突破传统样式,这样才能赋予戏曲作品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实践,戏曲,导演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3-0027-01

戏曲演员与其导演相比有着独特的差异。所谓戏曲表演是指介于影视指导与戏曲导演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表演类型。它有着特殊的表演样式,通过吸收中国戏曲、武术、现代影视剧等多种元素,最终成了极具独特性的表演样式。由于戏曲表演和其他类型的表演特征在对于所构思的作品样式地理解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实践上也有很大的区别。

一、关注人性及把握深度

戏曲表演需要对人性进行深度地关注与把握,否则就无法真正驾驭剧本的思想内涵,使表演出来的作品浮于表面,既缺乏深度又脱离剧本原意。优秀的戏曲演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思考如何能够更好地关注人性,把握剧本的深度,在对剧本的二次创作当中积极思考关于需要表现的人性的定位和落脚点,以便于更好地提炼出所要传达的作品内涵。明确了所要表达的人性内涵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去诠释的问题了,戏曲演员通过自己的理解对作品进行延伸,适当地去处理剧本当中的不同要素,然后进行筛选,这是戏曲演员的关键能力的体现。田本相先生认为:“一个演员对剧本思想性的深刻把握,是其实现原创性,也就是实现通常所说的二度创作成功的基础。演员对剧本思想深度把握如何,就是富于创意地阐释剧本的关键。如果脱离了剧作的内涵,强加给原剧多少东西,或把原剧解构成另一番样子,都不能展示作为一个导演的真正的创造。”

查明哲先生也曾经说过,“对于一个现代艺术家来说,最大的发现是对于人的发现,最大的无知就是对人的无知。”可见,关注人性,努力挖掘人性,是把握作品真正深度的关键一步,如果处理得当就能让戏曲作品更加具有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二、从体验到挖掘潜能

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的戏剧形式,戏曲演员必须进行大量的生活体验实践,来不断地加深对扮演角色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的体验,如果缺乏了这个实践步骤,那么就无法展示人物形象,更无法挖掘出演员的潜能,让表演达到更高阶段的深化。这是戏曲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要考虑的重点。比如演员首先要通过不断地锤炼唱、念、做、打等一系列表演基本功,更好地满足观众听觉和视觉上的享受。因此对演员的任用是戏曲导演需要认真去思考的问题。戏曲作品需要的“角儿”,是戏曲作品的压轴人物,也是整部作品的灵魂所在,戏曲表演需要对大腕和其他演员之间进行有效平衡,保证作品不出现严重地傾斜和失衡,这是戏曲表演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戏曲作品的叙事中包含了对时间和空间范围的解读,也引导人们进入某一历史领域,和其他艺术中展现的叙事体验一样,戏曲作品中也有着其最基本的叙述样式:时间和空间。无论是远景还是特写,都蕴含着强大的力量让人们为之震撼。 创作和构想的许多作品都需要也使用了不拘泥于传统的叙事方式来进行潜能挖掘。

三、通过对文艺作品改编来探索戏曲新样式

文艺作品的文体结构、叙述风格、故事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与戏曲有着天然的差异。

大多数文艺作品是线性的样式呈现,而戏曲则是立体的样式呈现,戏曲本身具有舞台性,因此在将文艺作品改编为戏曲之前首先要解决好“文学性”与“舞台性”的矛盾,戏曲演员要做好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工作。有人一度质疑,既然文艺作品具有平面性,为什么还要进行改编呢,这种实践尝试值不值得,会不会带来新的样式突破。本文认为关键问题不在文艺作品本身,而在于二次创作当中,戏曲导演通过将文学作品改编为戏曲剧本,本身就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处境”,在这种“处境”中,戏曲演员得以发挥自己的才能。

戏曲表演与其他舞台表演艺术相比,作品中有一种深厚的“处境”感觉,戏曲表演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将客观对象纳入一种“处境”里面,犹如海德格尔的“在世之在”,这种“处境”是真实的、客观的,是强烈的、饱满的,观众很容易就感受到这种“处境”,然后将自己也置身其中。其他演员则不同,比如现代影视剧表演实践的样式是另外一种风格,更偏爱“超现实”风格,另外这些表演虽然也有一种“处境”的动机创作,但是和戏曲表演相比,在回忆的“处境”的构想上面则远不如戏曲演员处理得适当和得体。

四、结语

戏曲表演在影像中展现的不是某种伟大,而是一种同情、通感,这是戏曲作品的意义所在。从戏曲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来看,如何能够更好地切入戏曲作品的客体,是一个始终需要解决的事情,而这种人文关怀、人文处境就是我对戏曲表演实践构想的最大理解和感受。

参考文献:

[1]袁青.戏曲导演戏曲导演艺术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8.

[2]谢柏梁,赵建新,吴新苗,梧桐,王馗,熊姝,李晓天,汪人元,党宁,边文彤,梁汉森,杨玉,郭宝玉,董新颖,周丽娟,阙艳华,王美凝,梁墨玉,苏凤,尹松健,肖艳杰,王定东,刘荃,胡颖.2015年中国戏曲发展态势研究[J].艺术百家,2016,32(04):22-39.

[3]周夏奏.艺术完整性与程式——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与戏曲导演制[J].文化艺术研究,2015,8(02):68-77.

[4]王玉坤. 戏曲电视节目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导演戏曲实践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翻转课堂”中教师“翻转”之反思
浅谈舞台行动在话剧排演中的重要性
分析导演在文艺晚会中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