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有效课堂要动态生成

2020-04-14 04:48陈蕾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0年2期
关键词:动态预设错误

陈蕾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它强调教学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固定不变、按部就班、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必须构建生成性的探究性活动过程。

理想的课堂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这样的课堂,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因此,我们应在“预设”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建构,更多地关注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那么,在课堂中怎样才能做到动态生成呢?笔者经过教学实践,认为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意外问题,动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强调生成的动态性,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这意味着上课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再创造的过程;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拘泥于课前的预设,不能只按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上课,而不管学生是否参与、是否投入、是否理解,按自己课前设计的教案照本宣科,而是要关注课堂生成的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意外,如学生的意外提问,学生对老师的不同意见等情况。很多时候老师没想到他们会问,问得莫名其妙,问得让教师无法解答。这时我们就要多倾听学生,尽最大可能与学生保持互动,把学生引导到学习的主题上。北朝长篇叙事乐府民歌《木兰诗》在描写木兰回乡中有这样一句话:“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其实体现了木兰聪明机智的性格特点。在课上有些学生就会意外提出:“木兰和士兵们一起打仗生活了这么多年,怎么可能不被别人发现她是女儿身?”

这时,我们就可以关注这个意外问题,马上展开讨论,让学生明确:“十二年”这个数和之前出现的“军书十二卷”里的“十二”一样,都不是确指,只表示“多”的意思,并总结出以下四个原因:1.北朝时期的女性多会习武骑马,从之前谈到木兰在出征前有条不紊地准备自己所需之物可以看出来,因此木兰的行为具有男性化的特征;2.北朝男子由于其地域特性造成他们粗犷豪迈的个性,不太会注意细节上的东西;3.北朝属于游牧民族,女性在平时的日常交往中比较随意,没有太多礼节的限制,与男性差别不大;4.战争的残酷导致将士们都把注意力放在保存自己的性命上,根本无暇顾及自己身边之人的性别。这样,这个意外的问题提出来后,语文老师没有随意呵斥学生的无理取闹,而是通过与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对问题的探究,增长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对文章的理解又达到了一定的深度,更增添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二、关注学生的状态表现,动态控制课堂节奏

精心的预设无法全部预知精彩的生成,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心的预设,也要关注课堂进程与节奏等细节的调控,要努力追寻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只有关注课堂进程与节奏,特别是捕捉有价值的细节对教学进行调控,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更大的生命活力,才能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例如语文课如果排到最后一节,有些学生会感到疲倦。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学生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语文教师除了要完成好教学任务外,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表现,调节学生情绪,从而控制课堂节奏,活跃课堂气氛。语文课堂的包容量是很大的,童话、传说、神话和时事新闻等应信手拈来,时而花上两三分钟讲讲这些“题外话”,学生的注意力会马上提升。

例如在讲《迢迢牵牛星》时,我们可以绘声绘色地给他们讲述“牛郎和织女”的神话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注意自己音调的变化,融入一些现代的故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专注度立刻就提高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灵活处理,及时对教学过程与节奏进行调整,使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统一,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能达到有效的课堂效果。

三、合理利用错误资源,动态帮助学生获取正确的认知

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錯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和形成良好教学气氛的基础,是克服各种教学障碍、保证教学成功的关键。“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我们应该用“资源”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错误是一种“宝藏”,它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我们做老师的要以真诚的爱心包容学生的错误,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错误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发现知识漏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例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时,一学生提出:文章最后说“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这句话“大约”和“的确”自相矛盾,这句话的语法有错误。显然,学生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不了解,对文章理解也不够深入。教师稍一思考,便将计就计地引导学生分析当时的社会环境,在那个毫无人情味的旧社会里,无钱医治且没有任何生存技能的普通人,很难活下去,所以用了“的确”;但是,整个咸亨酒店和来往的顾客都没有孔乙己的消息,所以用了“大约”一词。这样,世态炎凉的封建社会也被揭露得淋漓尽致,文章的主题也理解了大半了。这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小插曲,其实是教师对文本的细加工的精彩体现,我们语文教师应以睿智的点拨引领学生从错误中探究,抓住“错误”所带来的契机,赋予它特有的价值,创建一个与学生对话的良好的教学平台。总之,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从不知到知、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都是正常的。“课堂应该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学生出现错误并不全是坏事,关键是教师如何利用好。优秀的教师善于从学生的“错误”中找准“突破口”,或因势利导,在“错误”中发现合理因素,把学生从错误引向正确;或者将错就错,让“错误”暴露无遗,使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改正错误;或将“错误”与正确加以比较,让学生自行判断,自己得出结论。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动态实现教学目标

美国教育学家卡罗尔认为:“如果提供足够的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预定的目标。”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家早就有“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之说。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效果最好。根据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学习能力差异所表现出的学习成绩,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从而使每一层学生不同程度地得到最好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对课堂教学进行适当调控,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梯度的目标,设定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他们都有事做,都能把事情做好,过上充实的课堂生活。

普通中学学生语文基础水平的差异是明显的,许多初一学生的作文水平只有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水平,让他们写出500字以上且主题突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是不现实的。每周的作文训练交上来的多是抄袭和应付之作,一到考试学生们便临时抱佛脚,从作文选和网上背好几篇作文凑数。长此以往,学生害怕作文、厌恶语文课、放弃对语文的学习,形成恶性循环,初中三年下来,学到的知识寥寥可数。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我们不应该过多的抱怨,更理性和更现实的做法是制定出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写作方向,其实也就是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在掌握全班同学的作文总体水平后,根据实际情况把他们划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作为负责人统筹该组的工作,每个小组的写作任务不同,字数、题材、修辞手法的运用、人物描写、心理描写等写作手法的运用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写作能力较低的学生,我只要求他们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对水平稍高的学生,我要求他们能够合理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对一些优秀的学生,我要求他们的作文既要中心突出语言流畅,又应该结构完整,条理清楚,最好还能满足立意深、构思巧的标准。实践证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一定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发掘学生自身的特点,动态调整任务和要求,因材施教,就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提高,教学也变得更有效。

课堂教学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教学中如果只顾预设,不顾生成,不注意课堂调控,结果将无视或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因此而机械和呆板甚至难以有效生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善用动态生成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动态生成要避免脱离目标的无序偏离或过渡发挥,生成要关注教学目标,要以预设为基础;要避免强制作出某種选择,生成要关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多元思维;要避免七嘴八舌的生成,要及时发挥教师的引领;要避免表面上热热闹闹虚假生成,要注意延伸至深处;要避免违背社会主流价值的负面生成,要正确科学的引导;要避免教师一手包办的生成,要调用集体的力量。

总之,要想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坚持对课堂教学进行动态生成,只有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动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教育研究,1997.9.

[2]江泓.精心的预设,精彩的生成.教师之友,2005.5.

[3]范强.在生成中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新课程教学案例,2005.5.

猜你喜欢
动态预设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怒”与“努”
“浮”字等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浅析预设的应用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