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脱贫攻坚战的世界意义

2020-04-14 04:44程云杰
对外传播 2020年3期
关键词:成就受众攻坚

程云杰

2020年是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也是对外解读中国脱贫攻坚战实践的关键一年。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已使7.5亿民众摆脱绝对贫困,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大规模减贫的奇迹。联合国的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有7.83亿人生活在贫困之中,占全球人口的11%,其中大部分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应该说中国的成就给全球减贫事业注入了信心,探索了路径,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脱贫实践提供了经验。但是中国在脱贫攻坚领域做出的贡献并不只是体现在绝对贫困人口数字的加减上,要把这个贡献讲生动、讲清楚,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方面。

一、增强脱贫故事的思想性

摆脱贫困是国家治理的世界性课题,关系到个体的命运和人类的未来。中国取得的成就并不是一种偶然,它和中国民众的不懈努力、执政党的初心、奋斗目标、国家治理的机制特色和中国的文化传承都有着密切关系。决战收官之年带给对外报道的一个契机和挑战就是如何讲好中国特色的减贫故事。就对外传播来说,用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去提炼成就背后的体制机制优势是一种方式,但对普通读者来说,可能会有些生硬,不大容易被接受。其实不妨更多考虑从新闻故事出发,提高每个故事的思想性,不仅去报道贫困群体的命运变化,还要讲好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特别是变化发生后,摆脱贫困的群体和地区跟外部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呈现方式上,不断探索媒体融合的思路,把文字报道与短视频结合起来,统筹传统文字线路和新媒体平台的播发,让对外报道能够以更丰富的形式直接面对海外终端受众,以扶贫故事为窗口帮助海外受众了解中国的社会、经济、风土人情和减贫妙招,发现不同社会制度下人们对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从而对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合理性有更直观的认知。在故事挖掘上,宜采用国际视角,讲述中国扶贫经验的溯源和推广,把不同国家贫困人口的命运变化连接起来,用扶贫故事展现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事实。总的来说,就是把普通民众作为对外报道的主角,通过记录普通民众的故事来展现中国是如何给千年绝对贫困划上历史句号的。

二、聚焦挑战和压力

摆脱贫困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社会各界在脱贫攻坚战役中面对的各种挑战和压力应该是对外报道的重点,这些挑战和压力既有各个国家面对的共性问题,也有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受资源禀赋限制面对的特殊问题。中国如何因地制宜在扶贫政策和机制上不断推陈出新,探索提高精准扶贫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值得对海外受众深入解读的国家治理故事。这里面需要开发的议题非常多,比如,党和政府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扶贫策略如何以市场为导向、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如何加强对扶贫资金利用的监管,提高资金资源的利用率,如何发挥扶贫开发的作用,把一个地区的扶贫与长远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如何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好财税金融政策的杠杆作用,扶贫过程中的开放和创新是如何体现的,脱贫攻坚对中国的基层治理和干部队伍建设又有怎样的推动等等。解读这些议题的难点在于如何跳出中国语境,设法从海外熟悉的视角或感兴趣的角度来切入中国的实践,不断追踪新挑战、解读好新方案。此外,在报道挑战和压力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具有普遍性的中长期难点重点议题,也要聚焦极端贫困地区面对的突发的短期冲击,比如自然灾害、疫情所带来的新挑战。总的来说,就是要丰富报道的层次和视野,增强报道的感染力,记录好当代中国的奋斗故事与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用事实呈现中国在脱贫方面“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和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发展理念。

三、做好中国农村的文章

脱贫攻坚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主战场在农村,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农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也在农村。但是长期以来,农村议题在中国新闻对外报道中的比重并不算大,相比较农村新闻来说,城市新闻的海外曝光度更高。一般来说,海外读者对中国制造业、服务业的认知也会多于对中国农村经济的认知。这种报道结构上的不平衡不利于向海外受众更充分地展示中国发展的全貌。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够鼓励记者更多深入农村,挖掘一线故事,讲述好农业农村的变革、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特别是广大农民不断拓展的视野,中国人民奔小康的故事会更加丰满,海外受众看到的中国新闻也会更加接地气,更具可读性。这个领域要实现突破,难点主要在于如何提高海外落地。一般来说,国际新闻的重头戏在时事政治以及与资本市场、贸易、商业活动密切相关的议题。中国的农村故事能否占领海外媒体的版面,更多进入海外受众的视野,一方面取决于中国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报道形式的创新和报道思路的优化,比如,更多依托新媒体平台进行新闻发布以便直接面向海外终端受众,围绕主要农业贸易伙伴国、农业科技合作国对中国农村发展的关切做好有针对性的选题策划。

四、客观评价脱贫攻坚的成就

改革开放后,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经济总量突飞猛进,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攀升。在对外报道中国脱贫攻坚实践的过程中既要把成就说充分,又要避免把话说满。虽然现阶段绝对贫困的现象正在被逐步消除,但是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绝对贫困的标准也在不断演变,告别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在梳理成就的过程中也要增加对压力和挑战的前瞻性报道,客观展现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大变局中努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深化改革来提高发展质量的实践。总的来说,就是要实事求是,既要展现中国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又要避免因为过度成就报道造成海外受众对中国发展现实的误读。虽然从经济总量来看,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从人均指标来看,中国仍然和发达国家具有相当大的距离,这在对外报道中是需要把握的。另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对脱贫攻坚成就的观察最好是能成系列、分专题、具有一定连续性的追踪报道,避免零散和同质化,比如,对习总书记考察过的贫困地区以及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居住的贫困地区进行持续追踪就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五、聚焦脱贫攻坚战的溢出效应

世界的发展从来都是在相互联系中实现的,中国的脱贫攻坚成就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随着贫困人口的减少,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整体在不断提高,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也会逐渐增强,这对世界和亚洲的经济发展都是好事。如果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有能力逐步解决好低收入群体的社会医疗保障和技能培训等难题,能够通过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来提升困难群体的发展空间,这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也具有借鉴意义。对外报道的重点不妨围绕中国成就的溢出效应做好文章,比如,围绕扶贫攻坚的机制体制创新,特别是这些创新的可资借鉴之处,要多做研究,增强报道对海外受众的贴近性,同时还应更好地发挥智库和研究机构的作用,提高报道的专业性;可以抓住一些重要节点,比如国际消除贫困日,對中国的扶贫实践与国际交流进行比较集中系统的梳理。有海外媒体把中国称为“全球解决农村贫困最好的地方”,中国的脱贫攻坚实践到底怎么样,并不是所有海外媒体都有充分的认知,不妨鼓励更多海外媒体记者走向脱贫攻坚一线,看看驻村干部的工作生活、贫困户的生活变化与期盼,以及乡村的变化;也可以发挥自媒体的作用,从不同侧面展示中国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

今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2020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党中央的这些判断表明了“三农”工作在2020年的特殊重要性。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围绕脱贫攻坚的对外传播也自然具有特殊的意义,值得新闻人加倍努力。

猜你喜欢
成就受众攻坚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燧人氏钻木取火
年轻有为
攻坚脱贫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