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强
摘要:东北黑土地是我国珍贵的土壤资源。阐述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利用现状,针对当前黑土地保护利用中存在的质量不高、政策缺位、技术研究不够等问题,提出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的相关策略与建议,以期为推动全省黑土地保护利用和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提供参考。
关键词:黑土地;保护;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0)01-0071-03
黑土地是地球上珍贵的土壤资源,为我国连续多年获得粮食丰收作出了重要贡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黑土地保护,连续6 a中央都在一号文件中对加强黑土地保护和利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共同把黑土地保護好、利用好;要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解决好中国粮食和中国饭碗问题。国家有关部委自2015年开始,在东北地区实施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项目建设。本课题通过系统分析全省黑土地保护利用现状形势,进一步明确黑土地保护利用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技术模式等,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推动全省黑土地保护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1 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利用现状
1.1 辽宁省黑土地范围及基本情况
黑土地是指拥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地,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适宜农耕的优质土地。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北起大兴安岭,南至辽宁省南部,西到内蒙古东部的大兴安岭山地边缘,东达乌苏里江和图们江,行政区域涉及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东部的部分地区。辽宁省黑土区面积占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的10.07%,主要土壤类型有黑土、草甸土、暗棕壤、棕壤、水稻土等。根据农业农村部划定的范围,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利用重点县包括新民市、辽中区、康平县、法库县、海城市、台安县、抚顺县、清原满族自治县、本溪满族自治县、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灯塔市、辽阳县、开原市、铁岭县、西丰县、昌图县等17个县(市、区)。
1.2 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成效
2015年以来,在中央财政大力支持下,辽宁省启动实施了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工作,在技术模式、工作机制、政策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1.2.1 黑土地保护的氛围逐步形成 相关业务部门加强耕地保护领域立法,《辽宁省耕地质量保护办法》《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等法规规章的颁布实施,为耕地生态环境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及黑土地保护提供了制度依据和保障。同时,《辽宁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修订)》列入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及黑土地保护利用法规规章体系。
1.2.2 黑土地保护的政策机制逐步建立 2015—2017年,落实中央财政资金1.8亿元,在法库县、铁岭县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1.33万hm2(20万亩)。2016年以来,共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亿元,支持海城市、昌图县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性措施。在试点工作中,鼓励采取第三方服务等方式,支持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开展深耕深松、秸秆还田、有机肥积造施用、坡耕地治理等农艺措施和工作措施,初步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1.2.3 黑土地保护的技术模式逐步完善 以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科研、推广等部门开展联合攻关,集成推广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肥沃耕层构建、化肥减量增效、种植结构调整等一批可复制、能落地、接地气的黑土地保护综合技术模式。同时,加强黑土地保护监测,建立标准化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21个,开展耕地质量自动监测与物联网技术集成,为掌握黑土地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和制定黑土地保护政策提供基础支撑。
1.2.4 黑土地保护的生态效益逐步显现 通过试点探索,实现了“三提两改”。一是耕地质量由5.72等提高到4.90等,平均提升0.82个等级,相当于平均增加粮食产量50 kg/667 m2以上;二是土壤有机质含量由17.75 mg/kg提高到18.36 mg/kg,平均提升3.44%;三是畜禽粪污、秸秆等有机肥资源分别由65%,73%提升到75%,85%以上;四是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得到改善,耕层厚度由18 cm增加到30 cm以上;五是产地环境得到改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
2 黑土地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黑土地退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形势不容乐观,任务依然艰巨。
2.1 黑土地质量依然不高
由于长期高强度利用,加之土壤侵蚀,黑土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据统计,全省黑土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9.31 g/kg,较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22.97 g/kg)下降了15.93%,导致土壤容重增大、空隙减少,通透性变差,保水保肥能力弱化,影响了黑土的产出能力。全省黑土区耕层容重平均为1.29 g/cm3,较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1.10 g/cm3)增加了0.19 g/cm3。长期小型机械化作业,翻耕深度只有8~20 cm,加之水蚀风蚀和农机具碾压,导致耕作层变浅,土壤板结硬化。据调查,全省黑土区耕层平均厚度仅为18 cm,较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30 cm)减少了12 cm。
2.2 黑土资源保护政策缺位
国家层面尚未出台黑土地保护法律法规,现有地方法规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不够,缺少必要的管理手段。黑土地保护服务机制创新不足,多方投入、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耕地地力补贴、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涉及黑土地保护利用的相关政策缺乏相互衔接,步调不一致,补助标准不统一,部分内容又交叉重复,未形成政策合力。
2.3 政府主導作用不强
各级政府多把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视为业务工作,对黑土地保护利用仅限于项目实施层面,对黑土地宝贵资源永续利用的认识不到位,缺少对黑土地保护利用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可持续性的整体研究和设计。黑土地保护利用组织领导和监管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2.4 科技支撑服务能力不足
黑土地保护基础性、前沿性科研成果少,对栽培、农机等配套技术的集成组装不够,缺乏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区域、可复制、可推广的黑土保护利用的技术集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力量弱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较慢,难以开展土壤改良、地力培肥、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服务。工程措施与农技、农机以及生物措施等方面的技术融合不够,自然资源利用率不高。
3 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的对策建议
目前,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正处于先行先试、探索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后,要把推进黑土地保护置于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支持力度,加深技术研究,加快统筹推进,更好地保护利用好黑土地。
3.1 理清保护思路
加强黑土地保护应以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土地资源安全、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调整优化结构,创新服务机制,推进工程与生物、农机与农艺、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改善东北黑土区设施条件、内在质量、生态环境,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3.2 压实政府责任
建立中央统筹、省级负责、县级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将黑土地保护上升为政府行为,压实到县(市)、细化到乡镇、分解到田块。进一步发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增加黑土地保护考核比重,压实各级政府黑土地保护责任。完善黑土地保护法规规章,用法律法规约束农业生产者行为。
3.3 强化政策协同
针对当前支持黑土地保护利用政策资金交叉重复、使用分散、标准不一等问题,建议从顶层设计进行优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黑土地保护利用资金重点用于支持秸秆还田、畜禽粪便堆沤抛撒等技术措施的应用和推广。
3.4 加强技术集成
统筹土、肥、水、种及栽培、植保等生产要素,形成用地养地结合、生产生态兼顾的种植制度、耕作制度、施肥制度和灌溉制度。针对黑土地存在的耕作层浅、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等主要障碍因素,重点推广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配合施用有机肥和深松深翻等技术措施。
3.5 加强宣传示范
在加强媒体宣传的同时,利用发放明白纸、印制技术挂图及日历、在村级告示栏通告等形式,宣传黑土地保护重要意义及技术模式等内容,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开展深耕深松、秸秆还田、有机肥积造施用、统筹统配、精准施肥、种肥同播服务。
4 结语
根据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利用现状,今后几年,应以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为载体,针对黑土地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工程与生物、农机与农艺、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实施以地力培肥、耕层构建、结构优化、养分平衡为主的黑土地保护综合技术模式和保护措施,改善黑土地设施条件、内在质量、生态环境,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
参考文献
[1]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东北区耕地质量问题与对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区划所.耕地质量演变趋势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东北黑土区耕地质量主要性状数据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4]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沈阳农业大学.东北黑土区耕地质量评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Abstract: The black land in Northeast China is a precious soil resour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lack land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for strengthening the black land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black land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such as low quality, policy absence and lack of technology research,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the whole province's black land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and consolidating the foundation of food security.
Key words: black land; protection;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