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毅,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RelatedGroups,DRGs),指根据疾病的主要诊断、伴随症、合并症、手术及治疗操作等临床情况,按疾病复杂程度和医疗资源消耗(住院日、住院费用)等情况,将病例分成组群。DRGs分组综合考虑了疾病严重度和复杂性,同时要考虑医疗资源的使用程度,医院能够按DRGs病组分析各专科的能力、效率、质量和水平。因此,利用DRGs指标促进医院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来源于J 省11 个地级市和省直属医院在内共12 个区域2017 年度28 家三级综合医院1233921 条出院患者病案首页,通过J 省卫生计生委DRGs 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分组分析后,提取相关指标信息。
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有一定原则,既要保证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又要避免指标之间的重复性,能真实反映实物特征信息。因此,就J 省卫生计生委从质量、效率、安全和范围4 个维度选择8 项DRGs 数据指标,建立J 省三级综合医院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三级综合医院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TOPSIS 法(TOPSIS 法根据有限个评价对象与理想化目标的接近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是在现有的对象中进行相对优劣的评价。基本信息)对样本医院进行综合质量评价。TOPSIS 法的基本思想是基于归一化后的原始数据矩阵,将有限方案中的正理想解与负理想解构成一个空间,待评价方案可视为空间上的某一点,由此可获得该点与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间的距离,从而得出待评价方案与正理想解的接近程度CI 值。根据CI 值的大小来判断评价方案的优劣,CI 值越大,说明越接近最优水平。
运用Saaty's(层次分析法)权重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国务院对三级医院的功能定位,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因此对一级指标对比打分设定为“质量”最为重要,其次是“安全”和“效率”同等重要,最后是“范围”,其重要程度相互之间的对比值按照1、3、5 的比例进行计算,见表2。
表2 一级指标权重计算
一致性检验结果认为各项权重判断无逻辑错误。同样方法计算二级指标权重,再运用乘积法确定指标的组合权重,见表3。
表3 二级指标权重及各指标组合权重
整体来看,J 省全省28 家三级综合医院,CMI 均值为0.90,D RG 总量为1114147.73,组数748 组,RW≥2 病例占比5.03%,三、四级手术占比23.25%,平均住院日9.68 天,平均总费用12713.47元,低风险死亡率为0.023%。
表4 J 省2017 年度各区域DRG 指标数据
由表4 可看出,省直属三级综合医院数量最多,出院患者数量也最多;CMI、DRG 总量、组数、RW≥2 病例占比以及三、四级手术占比这些“质量”类与“范围”类指标数值均位于最高值;安全类指标中,“低风险死亡率”最高的是I 市;效率指标中,平均住院日最长的是F 市,平均总费用最高的是省直属。
对平均住院日、平均总费用和低风险死亡率3 项低优指标进行指标同趋势化,再进行归一化处理,列出如下归一化矩阵表,见表5。
表5 归一化矩阵
计算各地区与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加权欧式距离后,以各区域与正理想解的接近程度CI 值作为最终排名结果,见表6。
表6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是将临床诊疗过程或者资源消耗相似的病例分到一个组中,这种相同DRG 组病例具有疾病特征、严重程度、资源消耗的同质性,不同DRG 组具有显著差异性的分组方案,实现了不同评价对象技术难度CMI 的可比性。
绩效评价按照评价方的不同分为两类:一是由卫生行政部门作为评价方,评价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即我们常说的“外部绩效评价”;二是由医院内部管理人员作为评价方,评价医院不同科室、不同职级的医务人员,即我们所说的“内部绩效评价”。
每一种统计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可取的一面,各评价方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本文中的TOPSIS 法因其具有对数据分布类型、样本含量无特殊要求、评价结果直观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综合绩效评价领域中。此方法能明确给予卫生行政部门各评价对象的具体排名,且结果能够反映出与“正理想解”的具体差距,但也有其缺点:一是当数据离散程度较大,即各评价对象数据差距较大时,评价结果不太稳定,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二是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过于尖锐,不太适宜对争端较大的群体进行评价,因此不利于卫生行政部门推广和应用评价结果。要消除这些影响,可以考虑选择秩和比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档处理,避免矛盾尖锐化。也可以选择多种统计方法结合运用,根据指标的定义和比较方式选择若干种方法,通过适当的模型,将其组合成为一种评价模型,充分利用各种统计方法的优势,取长补短,使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以求更加全面且客观地评价各公立医院综合质量。
目前,DRGs在基层医院甚至地市级医院普及程度尚不高。绝大多数医院未将DRGs与实际学科建设紧密结合,未利用DRGs工具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部分科室未能合理规划学科建设,优势学科不明显。病案首页填写的完整性、准确性存在一定问题。医院相关部门未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支撑DRGs工作的开展等。对此,提出以下4点建议:
为促进DRGs在医院内部的推广运用,医院需要加强DRGs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在掌握DRGs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推动DRGs工作实践。医疗机构可在院内定期举办DRGs专题讲座或培训班,由浅入深地讲解DRGs分组原理与具体应用,通过分析各专业DRGs指标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提出医疗服务能力、效率、质量、病案首页等方面的建议,以促进各学科DR Gs指标不断优化,学科能力进一步提升。
定期从省级DRGs平台上获取各学科的DRGs指标数值与全省排名,分析各个DRGs指标的优劣,每季度公布各学科DRGs综合评价排名情况。建立适当的宣传与奖惩机制,将DRGs评价结果直接与科室绩效挂钩。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根据工作重点,适时调整考核指标,以此来激励各专业、持续改进。
综上所述,利用DRGs能够有效促进学科建设。医院可以参考全省同级、同类、同专业的DRGs指标标杆值,更加客观、真实地的反映本院各学科建设水平及发展动态,为医院学科评价提供数据支持。医院内部利用DRGs指标,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学科医疗服务能力、医疗质量、工作效率、学术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科学、有效地推动学科能力建设,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