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梦麟
摘要:少儿舞蹈教师是少儿舞蹈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是实现少儿舞蹈教学的中坚力量。这就要求少儿舞蹈教师除了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具备健全的文化修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渊博的知识以及良好的综合文化素质。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决定着少儿舞蹈教育事业的水平和发展高度。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舞蹈教师,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深刻体会到,成为一名合格的少儿舞蹈教师应当做到“德艺”双修。
关键词:少儿舞蹈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素养
一、教师要拥有职业道德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唐代教育家韩愈将传授仁义之道、做人之道,视为师者的首要条件,说明拥有高尚品德是成为一名教师的必备条件。少儿舞蹈教师也不例外。
(一)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是神圣的艺术家,优秀的教师能以身作则,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崇高的职责。
“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只有爱岗敬业,才会有刻苦钻研、直面困难的勇气;才会全身心投入工作,对工作充满热爱和激情。只有忠于职守,才会有扎根专业、“托举”学生的底气;才能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寻找人生的乐趣,并引导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为人师表,关爱学生
古语有云:“言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笔者一直以“严于律己、公平客观、尊重理解”的原则来引导、教育学生。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明白了“身教重于言传”的道理:想要学生准时上课,自身必须做到守时;想要学生穿戴整齐,自身必须做到衣着整洁;想要学生动作规范,自身必须做到行云流水。
在与学生的相处中,要关爱学生,做到公平客观、尊重理解。不以成绩好坏区别对待,做到公正、客观地点评,耐心细致地纠错,科学合理地训练,直到充分掌握要领;不以师者身份压制学生,充分尊重、理解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在各自能力范围内享受舞蹈的美和乐。
(三)强烈的使命感和自我价值认同感
少儿舞蹈教师是少儿舞蹈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是实现少儿舞蹈教学的奠基石和中坚力量,是少儿舞蹈艺术教育的启蒙者和守护者。教师应该带着这份骄傲和自豪,肩负起这份光荣的使命,带领学生在舞蹈世界里自由翱翔。德国教育家雅思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应当以此为据,用自己对舞蹈无限的追求和炽热的爱去撼动、唤醒学生对舞蹈美的追求。
二、教師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
舞蹈是以人体为表现工具,通过节奏的变化、律动的和谐,经过美化的流动性动作来表达情意的时空艺术。作为传递美的本身,教师需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而作为授课主体,就要求教师拥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专业素质
1.过硬的专业技能
作为一名专业的少儿舞蹈教师,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精通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才能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练功,扎实自己的舞蹈功底。只有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才能体会某个技巧所需的“巧劲”、某个动作的精髓、某个片段的呼吸、某个作品所需要表达的情感。在自我内化后,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用精简的语言、规范的动作示范,更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使他们更快捷、更清晰地掌握动作要领。让学生练习立竿见影,缩短“苦练”的时间。
2.良好的文化底蕴
舞蹈是文化的直接载体,只有“脚踩文化,才能头顶艺术”。一个舞者的文化底蕴不仅决定其理解、驾驭舞蹈的能力,更决定其传播舞蹈文化的广度和深度。作为一名少儿舞蹈教师,只有不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理论武装思想、通过实地体验采风,深刻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舞蹈形式,才能让舞蹈注入灵气和生命;才能拓宽自己的舞蹈思路和视野,充实教材,反哺教学;才能在教学中“授之以渔”;才能让自己的艺术生命持久长青。
(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1.示范教学能力
舞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在教学中以示范为主要手段。特别是低年段学生,他们的学习以模仿为主,就更加要求教师要进行规范、准确的示范,确保学生启蒙学习的质量。规范、准确的示范也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眼球,达到让学生喜欢教师、信服教师的目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2.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如何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如何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教师的想法和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一些与少儿沟通的技巧。低年段学生喜欢具体、生动的语言。面对他们,教师需要将舞蹈语言儿童化。比如做“勾绷脚”的动作时,就可以说:“小朋友们听好啦,我们现在要把腿和膝盖伸直,5个脚趾头贴着脚背翘起来,看谁翘得高、贴得紧哦;然后脚后跟贴着地面,把五个脚趾头并拢,尽全力亲亲地板。一起来试试吧。”这样形象具体的说法,能更好地让学生完成动作。面对高年段学生,就力求语言清晰精准,让学生迅速明白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或者意图。比如对单腿前桥技巧的描述,可以这样说:“1.面向前方,手正上位,左脚向前出脚,脚尖点地。2.左脚抬起向前上步,蹬、摆腿成前后分腿顶。3.直膝、绷脚、顶肩、立腰。4.右腿脚尖先落地,左腿控制在前上方伸。5.重心继续前移,胸腰成软踹起身,左脚随后落地。”
3.组织教学和调控课堂的能力
舞蹈课程是在动态中进行的,想要教学活动在“动而不乱”中有序开展,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学生能在教师的管理下有秩序地学习和展示。在学生情绪低落、舞蹈感觉欠佳时,教师应该给予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与激情;在课堂气氛压抑沉闷时,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保持最佳状态,有效学习。这样能够把握好教学节奏,让课堂自由但不散漫,井然有序。
4.因材施教的能力
在小学阶段,我们把学生分成低年段(6、7岁)、中年段(8、9岁)、高年段(10、11岁)。
(1)低年段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充满童真、乐于模仿、表现欲望强烈,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时,课程目标应该小而巧,符合学生的身体特征。比如:通过一节课,学会勾绷脚、学会手位的变化、学会胯软开度的训练等。舞蹈教学内容应当把“趣味性”和“游戏性”放在首位。其中“趣味性”的具体表现是:①伴奏音乐富有童趣、节奏鲜明、朗朗上口或者选择童谣。比如《小雨点》《咯咯咯》《蜗牛》《我有一双小小手》等。一首歌曲就能完成一项课程内容(基本功要点):勾绷脚的练习、头的练习、胯的练习、手位练习等。②营造有趣的课堂情景,通过改变室场布置、角色扮演,使得课堂内容生动化,增强代入感和参与感。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度过每一分钟,让他们感受学习舞蹈的乐趣。
(2)中年段学生纪律意识、个人约束力增强,课程目标的设置在低年段学生的基础上加强面部表现力的训练,提升基本功难度,弱化游戏感的设计,逐步让舞蹈课程走向正规化。
(3)高年段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增强,接受能力也相对提高,肌肉控制力以及对情感的表达也相应有所提升。课程目标应着重开发身体语言,将含、腆、俯、仰、拧、倾的韵律贯穿教学始终,增强肢体灵动感和线条感。
教学內容应注重:①尝试不同的舞蹈种类,感受不同民族的舞蹈特点,积累舞蹈语汇。比如维吾尔族舞蹈“三步一抬”“响指、移颈、翻腕”等动作特点,表现沉稳含蓄、挺拔向上之美;傣族舞蹈“三道弯”表现婀娜多姿、外柔内刚、灵活跳跃之美;藏族舞蹈“颤膝摆胯、微动肩胸”的舞姿形成别致的“钟摆式”的“一边顺”之美。②完成精简的舞蹈组合。比如古典舞身韵组合、芭蕾形体组合、中国舞身段组合等,注重完整性和规范性。
综上所述,舞蹈教师是培养学生学习舞蹈文化艺术,进行美育陶冶的专业群体;是人类舞蹈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舞蹈教师的工作能力,决定着舞蹈教育水平和发展方向,舞蹈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特别是少儿舞蹈教师肩负着舞蹈启蒙教育的重任。因此,从事少儿舞蹈工作的教育者,应该从以上角度出发,努力钻研,成为一名家长信赖、学生喜欢、优秀的少儿舞蹈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