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
6个小时轮一次班,交班时穿脱防护用品、洗漱加上往返医院的时间大约需要10~11个小时,虽然很累,但米冬梅已经逐渐适应了这种称为“武汉强度”的生活了。
米冬梅
3月2日,记者采访了太原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中来自山西省煤炭中心医院的神经外科主管护师米冬梅。米冬梅告诉记者,她除了感动还有满满的信心,坚信自己可以不负众望、不辱使命、胜利归来!
刚穿上防护服时,米冬梅很不适应,除了觉得憋气以外,防護服本身的负重加之护目镜会限制视线,给她的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除此之外,在饭点帮助患者搬运饭盒时,跑一趟就一身汗,不但觉得憋闷还气喘吁吁。为了节约防护资源,医护人员在工作期间不能吃饭,不能喝水,只能依靠尿不湿来解决自己的紧急需求,这些问题时刻在考验着医务人员的体力和毅力。米冬梅说:“每当有些坚持不住或者觉得辛苦时,一看到患者脸上的微笑,还有轻症患者和我们一起为了战胜疫情而努力的身影时,我都感动得热泪盈眶,在这种热情的包围下给自己加油鼓气,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患者早日痊愈出院。”
这次武汉之行,让米冬梅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是坚强的,同时也是脆弱的。由于自己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所以对还未成年的患者印象很深刻。前几天,一个17岁的男孩和米冬梅取药,他不说话,只是用手机编辑信息和米冬梅进行简短的交流。自从那天起,米冬梅只要有空就去看望这个患者,了解得知,这个男孩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者,不说话的原因是他嘴巴上有皮肤病一直不曾治愈,疼得张不开嘴。病痛的折磨使男孩心情消极,这一天不但没吃早饭,连药也没喝。米冬梅面对这个让人心疼的男孩,一种母性的本能让她驻足,悉心地安慰着他吃药,用母爱温暖着这个17岁男孩。
快下班时,米冬梅又去看他,这一次他对着米冬梅笑了,还张嘴说了话。米冬梅在心里默念,希望男孩经历过疫情之后,能够恢复健康,他的生活能够充满阳光,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