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亮
本文主人公刘琬璐
当年,16 岁的她因汶川地震而改志学医,赴美留学几年间,她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了20多篇论文。2019年,她拒绝美国的高薪挽留,回到浙江大学任教,27岁就当上了博导和首席研究员。这个貌美如花的教授小姐姐,有着怎样的励志青春?
当年,16岁的她因汶川地震而改志学医,赴美留学几年间,她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了20多篇论文。2019年,她拒绝美国的高薪挽留,回到浙江大学任教,27岁就当上了博导和首席研究员。这个貌美如花的教授小姐姐,有着怎样的励志青春?
初见27岁的博导刘琬璐,令人不禁想到那句“她明明可以凭颜值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而且,为了留住她,美国的医学科研机构抛出了一系列优厚待遇,但2019年春天,在纽约留学6年的刘琬璐,还是毅然选择了学成归国!
1992年,刘琬璐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普通家庭。她高考那年,正好是2008年。当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虽没有对刘琬璐所在的学校造成太大影响,只停了三天课,但她却对130公里外的那场灾难感同身受!
“尽管自己身边并没有很多伤亡,可那段时间我觉得整个世界都是黑白的,没有任何的色彩。”成都的震感,以及电视中触目惊心的灾后场景,永远印刻在了刘琬璐的心中。
在经历了这场大地震后,青春活泼的她才懂得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刘琬璐从电视上看到来自各地的医疗小组远赴汶川、雅安等地,对那些在地震中受伤的灾民施以救援,就觉得“白大褂”们和英勇无畏的军人一样伟大,不由对医生这份职业心生仰慕。于是,高中时代从没考虑过学医的刘琬璐,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毅然选择了浙江大学医学院。
除了汶川地震之外,刘琬璐选择学医还和家人有关。她读高三时,母亲患上了一种罕见病,花了一年的时间才确诊,却一直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只能保守治疗。
“类似我妈妈的疑难杂症还有很多,目前医学界都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案。这也是我选择做医学研究的原因,我梦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朝一日能改善这种情况,让我的亲人和所有家庭的病患,重新拥有健康的身体!”
因为明确了未来的方向,刘琬璐升入浙江大学不久,便加入了老师的实验室、课题組,开始了科研之路。科研是单调而枯燥的,如果心里没有足够的爱去支撑,刘琬璐也会像一些师兄师姐那样,毕业后转行去经商。每当因为难以攻克一道道科研难题而加班熬夜导致不停地掉头发时,她都会想到妈妈的病,想到那些在汶川地震中身受重伤,又被医界高手治愈的灾民们……
刘琬璐至今牢牢记得,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实验室中,张贴着两句点燃了她心中激情的励志标语:“将来的你一定会感激现在拼命的自己!”“你要非常努力,才会在未来看起来毫不费力!”
2013年从浙江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刘琬璐又以令人羡慕的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始了长达5年的求学生涯。
赴美留学期间,她为了赚足学费,减轻家人的经济负担,还在学习和科研的间隙挤出时间,每周打两份工。一份是在私人健康中心,为客户的各项身体指标数据做管理顾问,督促他们定期前来中心做体检,并提供健康分析报告。另一份则与刘琬璐所学的专业毫不搭界,为了多一份收入,她每个周末都到加州一个大型的华人超市去当促销员。
每天深夜下班后,刘琬璐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她租住的那间“巴掌大”的小公寓,还要抱着电脑整理和分析相关的科研资料,经常忙到凌晨才能上床睡觉。次日天刚亮,她又会在闹铃的催促下爬起来,赶往学校读博士课程,做实验……
一个人身处异国的孤独感,为生存打拼的艰难,以及遇到科研难题时的压力,有时候也会让刘琬璐感到难以喘息。但是,她却从没有心生退意。既然选择了梦和远方,就要为此风雨兼程!
面对同学邀请她一起在美国创业,用所学的医学知识赚大钱的诱惑,刘琬璐也不为所动。“经商我不擅长,并且也不是我的兴趣所在,我还是想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她对那位外国同学说。
刘琬璐知道,耐心和坚持是一种修行。既然已经选择了从事医疗科研工作,自己就要享受科学之美,笃定地沿着这条能造福全人类的道路走下去!如果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看见诱惑就动摇,那势必会半途而废,乃至一事无成!
2018年博士毕业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表观遗传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的刘琬璐,已经在业内崭露头角。5年时间里,她共计在Science(《科学》)、Cell(《细胞》)、Nature Cell Biology(《自然细胞生物学》)、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等高水平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共20余篇,引起国内外行业专家的瞩目!
能有这么多的研究成果,刘琬璐说,这和她身处很好的研究环境有关。“在这些国际期刊上发文一般都需要3~5年的研究周期,我经常同时进行多个课题。”虽然有压力,但对刘琬璐而言,寻求真理、探索科学奥秘能给她带来最大的快乐,她形容科研是“让我止不住想念到失眠的对象”。
2019年3月,美国纽约一家著名的医学科研机构,慕名向刘琬璐开出了年薪50万美金、公司为其配车、帮她租住花园别墅等优厚条件,想把这位来自中国的“学术超女”挖走。刘琬璐却微笑拒绝了,“对不起!我想回国工作。”
随后,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向刘琬璐发出了诚挚邀请,希望她能回归祖国,回到母校,为国内培养出更多像她这样的优秀医学科研人才。
尽管母校给出的执教待遇,根本无法和美国那家大公司相提并论,但这次刘琬璐却在西方同学们的诧异中,爽快地答应了,而且她的声音中透着欣喜:“好,这正是我希望的!”
就这样,27岁的刘琬璐回到浙江大学,成为这所名校最年轻的博导,以及首席研究员!
“她是国内非常紧缺的交叉型科研人才,学术成果非常豐富!”院长欧阳宏伟对刘琬璐赞赏有加。一般来讲,想成为一所高校的科研带头人,至少要有三四年的博士后训练,而刘琬璐只进行了一年的博士后研究,就被作为精英人才引进,可见母校对她的重视。
当年在实验室中称教授们为“导师”的刘琬璐,现正蜕变成为浙大年纪最小的科研带头人,她拥有自己的独立实验室,能够独立决定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经费使用、人事安排,也有了一群叫自己“导师”的学生。而且,其中有的博士生年龄比她还大一点!
除了老师,刘琬璐在浙大还充当了一位知心姐姐的角色。“可能因为是同龄人,除了学术交流之外,学生们也都愿意和我分享生活上的事情。”
其实,早在美国读博士期间,刘琬璐就作为助教带过学生。“最开始,我并不喜欢带学生。我是一个自我驱动力很强、工作效率很高的人。带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帮助他们,去适应他们的工作节奏。”但是,经历了几个月的教师生活后,刘琬璐很快适应了教师这个新身份,并爱上了这个职业。她现在开设了三门课程,而且通常一堂50分钟的课程,她就要花费三四个小时去做准备。认真负责的治学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在刘琬璐的课堂上,时常会暴出金句。有学生替自己的师兄咨询她:“刘老师,我的一位学长都28岁了,他在犹豫还要不要读博士后,读的话,年龄是不是太大了?”
刘琬璐听了嫣然一笑,妙语回复道:“如果担心现在才开始学某样东西,年纪已经太大的话,不妨这样想——就算因此放弃不学,年纪照样还是会变大的。”博士生们听了她的话纷纷点头,并抱之以热烈的掌声。
当有学生向这位“知心姐姐”写信,诉说生活和工作上的苦闷时,她都会认真地回复,并宽慰对方说:“记住,心大了,事儿就小了。”
执教一年后的今天,刘琬璐不再觉得这是“浪费”时间的苦差事,从2019年8月开始,她每周都会写一封长长的信发给实验室的同学们。到目前为止,刘琬璐已经写了二十多封,有几封甚至多达三四千字。
“我这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的迷茫和选择,科研上、生活上、职业发展与规划上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刘琬璐希望通过书信告诉学生自己的经历和思考,给他们一些启发,不只是在现在,也在未来。
2019年教师节,刘琬璐收到了一封她第一个博士学生写给她的万字长信。在信中,博士生讲述了她的人生经历,以及对老师的感谢。“我当时非常感动,都看哭了,这封回信让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刘琬璐动容地说道。
在教学与科研之外,这个90后博导也很爱美,她喜欢自驾旅游,以及音乐和美食,并不像外界所想的那样,搞科研的人都很呆板,而且,刘琬璐还是一位跨界摄影高手呢!
2019年11月,有学生把刘琬璐上课的短视频发到了网上,并配文简单介绍说:27岁的刘琬璐老师不仅科研能力一流,还是国内罕见的90后博导,医学出身的她进入导师行列后,既有教授范儿,也没有失去美女小姐姐的优雅可亲……
有人说,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藏在你的气质里。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刘琬璐本就是个年轻美女,而她身上那股自信的学者气质,更是别人竭尽全力都未必装得出来的。所以,“90后美女博导”的短视频一经上传,就被大量转发,刘琬璐也随之走红网络。
对于自己的突然走红,并被网友们封为“天才女孩”“学术美女”,刘琬璐微笑道:“我也看到过大家的热评,其实过誉了。巴尔扎克说过,人的才华不过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我的经验是,只要你能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保持耐心、坚持和专注,每个人都可以圆梦的!”
责编/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