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叠瑶
4月,本是草长莺飞、外出踏青的好时节。但一场疫情,让更多人只能在家中空叹这大好春光。虽然现在还不是最终吹响战役胜利号角的时候,但连续多个省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清零”、各地援鄂医疗队陆续撤离等一个个好消息的传来,无疑给人们打了一针强心剂。
没有人比新聞媒体人更需要了解人们最关心的东西。据我个人的观察,虽然疫情相关的消息仍然是最大的新闻点,但近半个月以来,关注焦点已经逐渐从疫情本身转移到如何复工复产、如何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节奏中来。对待疫情,大众的心理已经逐渐从对抗走向适应。
这是3月末的一个周末,虽然北京的诸多景点还在关闭中,但依旧挡不住人们外出踏青的脚步。在郊区一处并不知名的滨河公园内,能看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外出游玩。有人在和孩子打羽毛球,有人坐在草坪上野餐,有人在欣赏北京第一波杏花开放的盛景,还有人在教孩子骑自行车……热闹的场景与平时并无二致。唯一与平时不同的,就是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戴着口罩。
如今,受疫情影响的人们已经逐渐开始学会与疫情相处,不少行业也已经有复苏的迹象,即便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餐饮服务业。一名远在贵州某三线城市的奶茶店老板告诉记者,现在每天的营业流水能达到一千元以上,这让他自己都很出乎意料。
4月,是让人们看到希望的季节。30年前,同样也是在4月,国家决策开发浦东的消息也同样给当时的人们带来希望。20世纪80年代后期,上海的“城市病”集中暴发。一江之隔,浦东和浦西两岸并没有形成两岸共同繁荣的局面。上海往何处去?
浦东开发不仅是地方规划,更是国家战略,是当时的中国向世界展现改革开放决心的窗口。在浦东这片大地上,人们用前所未有的勇气,冲破了旧观念的束缚,在建设浦东新区的过程中实现了无数个创新和“第一次”。
“希望”往往能给人们带来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从1990年到2020年,整整30年过去了。我想,没有什么比此时此刻回顾浦东开发的历史更具有启示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