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芳
摘 要:针对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当前创业课程存在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创新创业型社会发展。为此,結合国内外相关经验进行分析,实现创业型经济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希望通过研究分析,进一步促进创新型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创业课程;经济背景;应用本科;文化建设
0 引言
针对当前的创业型经济环境及市场发展趋势,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显示,当前我国的创新创业课程缺少针对性,在课程内容的设计过程中,教育内容过于死板,缺少对学生创业意愿的了解和引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相对较差。在此情况下,若创业课程一味地去传授创业技巧,更易导致学生无所适从,甚至产生反感情绪。另一方面,对于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而言,过于传统的创新创业课程反而缺少实际的应用价值[1]。因此在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课程体系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并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解除学生学业学科压力,尊重学生创业意愿,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等问题[2]。针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课程体系结构的优势,更新知识和专业技能,实现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改善。
1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课程现状
1.1 院校创业课程教学内容单一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课程体系较为单一,难以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活动范围,难以保障教学和实际应用的有效结合。调查显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成长经历的大学生在创业课程教育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价值观的碰撞,部分学生道德缺失,在学习和应用创业技巧过程中易出现道德崩塌,导致创业活动中出现信任风险等问题[3]。部分学生缺少实践和人际沟通技能,对市场发展的认识不充分,导致在实际创业过程中存在恶意竞争等观念。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开发等方面,部分高校只把创新创业课当成普通的选修课,只采用通用教材辅助教学的形式,且对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取十分敷衍,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课程通用的教辅材料并不能完全体现出社会发展趋势以及金融环境、就业前景、专业就业形势以及大学自身的特色,忽视深层次的知识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课程教育内容及模式普遍过于单一,课程体系不完整[4]。在课堂后台的隐形课程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存在很大问题,学校里并不具有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的场地和相关设备器具,硬件设施不符合创新创业课程开设要求,相关院校没有严格地设立学生创业基金,政府缺少相应的支持和优惠政策,校内的创业精神的文化教育和引导也没有按时开展,这些问题严重导致教师和学生都无法建立对创业的深度认识,以至于缺乏对创业的基本认同态度。另外,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老师对于创业课程的安排态度十分散漫,导致创业课程不能构成成熟的体系,无法完成针对性教学。
学生自我的创业意识薄弱,在创业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老师应提前做好有关创业内容的调查,从而制定相关的创业教学方案[5]。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创业意愿进行调查,对于有明显创业意识甚至有具体创业计划的同学,如果老师的创新创业课程就只是单一的注重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而没有做过多实际的创业技术的引导,那么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对于学生的教学是没有实际价值和意义的[6]。相反,对于创业意识轻微或者根本没有创业计划的学生,老师就需要重视对创业精神的传播教学,切记不能一味进行创业技能的课堂教学,这样会让本身就创业意识淡薄的学生更觉得索然无味。创新创业课堂教学的设计要既满足大众需求,也要很好地顾全不同创业意向学生的实际需要。
1.2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课程师资力量不足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注重思考如何丰富创业课程,将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落到实处,注重创业精神和知识的传播[7]。但当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没有专业的创业教师,现有的教师教学方法简单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创业兴趣,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重视解决这两大问题:第一,缺乏专业的创业课程教师,师资力量匮乏,早就有大量数据显示,我国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存在创业类教师师资不足问题,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由于大多老师都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还无法形成自己的授课体系,因此教师的创新创业专业知识还很有必要加强,具体的创业知识架构还需要进一步摸索。第二,教师授课方式老旧,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老师对于创业课程的教育都十分简单,就是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因此无法将课堂与创业教学进行真正的融合,也无法满足学生更深层次的对创业知识以及技能的获取,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度和对创业的兴趣[8]。由于创业课程的特殊性,在实际的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社会经验,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具有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强大的创业知识理论以及较为丰富全面的创业实践体会等,再辅以灵活幽默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此环环相扣才能有效完善大学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促成创业课程的丰富多彩,为学生以后的创业实践提供参考信息,具有极高的教学意义。
1.3 院校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高等教育的改革不再是单一的精英化教学,而是提升教育普及度。尽管近些年高等教育的金字塔顶教育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不错的成绩,学生的数量和招生范围都进一步扩大,学生受教育程度也大幅度提升,但是接踵而来的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问题却不容乐观,学生的就业压力非常大,大部分学生面临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境地,所以为了解决目前的就业困境,高校就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创业的提前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创业,这也是有效解决就业困难的方法之一[9]。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的需求来看,创业教育的重视和改革都迫在眉睫,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履行大学教育理念的根本要求,这将支持我国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教育战略计划以及实际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就业困境。
实际上创业课程的教学应该形成一套体系,创业教学的正确开启离不开各个环节的配合和辅助。而如今国内院校对创业教学的开展就缺乏各个方面环节的支持。首先就学院本身就有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作为创业课程的设计开展者,学院并不能充分认识到创业课程教学对未来的重要性和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学院没有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专业的创业教育指导中心以及处理各项创业交易事务的分管中心。另外学院也缺少对创业实践基地的建立,各种创业设备和相关物资等硬件设施投入不够,只是一味进行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学,这种讲课方式单一,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无法成功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导致学生没有条件而无法参与到实际创业实践当中。
2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课程建设的意义
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展应该将其统一设置到日常的课程教学管理当中,做到对基础创业知识内容的有效讲解,训练学生更系统的创业素质以及传播积极向上的创业精神[10]。应用型本科院校也要注重创业通识教学任务的开展,尽可能将创业教学普及化,让更多的学生都能接受到创业知识的教育,增加惠及面和普及度,将授课对象的范围扩大到全校学生。同时要保证学院对创业课程的修习规定,创新创业课程必须以必修或者选修的形式来设计开展,以学分的形式来管理约束学生,学生完成课堂教学实践任务之后获得的学分形成创新创业学分,统一输入到学生的个人教务系统里,创新创业学分作为课程学分的一部分记入学生评分体系,在实际的创业教学中对学生起到约束管理的作用。其次,把创新创业课程融合加入到学生现有的专业教学里面,这不仅仅是完成创业教学的目标,同时这也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创业课程教学修改的努力方向和目标所在。高校应该彻底落实和学习创业教育的改革目标,建立完整的创新创业体系,把创业课程高效地融合到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做好日常分理和教学,避免教学过程中认识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课程,促进创新型经济的发展。
3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课程体系的建立
3.1 优化创业课程内容
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课程体系的建立,首先需要清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和实际创业需要求以及课程属性。正确的创业课程内容分布应该是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正常比例进行教学,在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实践教学所占比例相对更为重要。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应结合实践并辅助以创业教学理论进行优化,更好地区分创业教育的理论导向课程和实践导向课程的侧重点。其中,理论导向课程应该侧重于学生如何正确了解创业以及如何着手于创业等等这些基本创业理论的学习,而实践导向课程则应该侧重于积累实践经验,进行创业实战演练或者模拟等等举办相关创业实践活动,通过自主演练让学生参加真正的创业实习,制定完整的创业计划书等方式让学生提前感受到真实的创业竞争压力,获得实际的创业体验和创业技能,培养和形成学生敢于创新的实践精神。其实,创业人才的培养既需要学生掌握专业系统的创业知识,也要求学生切身体验创业模拟过程的艰难,这样才能更加真实地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的真正融合,达到创业课程内容优化设计的目标,更好地对学习者的创业技能进行有效提升,才能為高校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创业型人才。所以,高职类学院应该注重创业课程教育内容的合理分配。
3.2 加强校企合作
进行创业教育离不开必要的企业联盟合作,校企合作在创业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开展和逐步推进过程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创业课程中所涉及的知名校友经验座谈、开展研讨以及举办必要的创业讲座等等这些都需要学院邀请已经成功的创业企业家和学生进行经验交流和知识传输,通过他们自身的创业经验分享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传播自主创业意识和相关创业技能,学院需要将经常合作的校企企业家和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邀请到创业课程上,面对面地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传输和实际指导。
3.3 完善监管机制
应用型本科院校针对于创新创业的教学还需要加强完善学分的管理和评估系统,设计一套完整的创新课程考核制度以及学分评估体系。评估结果更能直观地反应出学生在创业实践学习过程中的反馈情况。因此,相关院校应该在正确改革创业教育的同时设计建立一套完整的创业课程评分制度,不能单纯地将创业课程划分到公共课程来授课,这样老师就不能对创业课程引起重视以至于缺乏大量的创业课程种类,学生也不能得到约束达到认真学习创业目的。学院应该切身实际地设立创业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增加创业课程的种类,学生就能够根据自身专业和实际需求选择创业的修习内容,避免各专业学生一起上创业课程而导致学生得不到实际专业的创业教育或者学到的创业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应该设计一套完善的创业教育优惠制度给相关授课教师,优惠政策的建立和进一步细致化都直接影响创业教育的有效拓展,更甚至于调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3.4 建立专业的师资团队
我国的创业教育应该注重对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培训,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重视加强教师团队的技能培养,积极开展在职培训。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都以辅导员或者就业指导中心老师为创业授课老师,需要加强对创业课程教师的日常培训,完善教师的创业知识体系,提升他们创业教学的专业技能,正确地对教师进行创业教育的思想引导,让教师们明白肩负的创业教育责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创业教育态度,通过培训加强教师的自主创业精神。本着只有出色的老师才能教育出出色的学生的理念对创业师资进行必要的一系列培训辅导。只有老师自己具有创业的信念和精神才能把这种创业热情传递到学生身上去,调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并保证课堂的授课效果。
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在当前阶段应多借鉴学习国内外创业课程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优化。调查显示,在美国各大洲学院的创业课程授课的教师,超过百分之七十五的人都有过自己创业和开办企业的经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人现在还拥有自己的企业并做得蒸蒸日上。这些教师都具有创业实践经验,通过把经验和课程理论巧妙融合,调动课堂气氛,做到面对面实战教学,让学生积极地进行课堂实验互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收获知识开阔眼界。教师重视自身经验教训和课堂环节的结合指导,给学生更直观的“创业感受”教学,目的是授予学生必备创业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真正的创业技能,避免单调乏味的理论知识灌输。美国如此的创业课程教学受到很大的成功,为美国院校的进一步创业教学成功打下基石。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好好学习和借鉴人家的成功经验,克服创业师资、授课教师创业理论不完整、实战经验严重不足等问题。
4 结束语
我国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仍然以传统的讲座等模式为主导,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活动仍过于守旧,缺少实际的讨论和创业模拟活动等。部分高校虽然设有创业课程和赛事,但创业课程教学内容仍趋于传统,始终以教师为主体进行创业教育,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针对校园举办的创业大赛等相关活动,往往与社会需求相背离,难以满足市场发展需求,且针对创业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缺少有效的解决对策,过于理想化,不符合实际情况。部分学习的创业课程缺少经济和管理基础知识的指导,导致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在创业型经济下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以期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创业,促进创新性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洋.“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探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2(1):58-61.
[2]刘卫东,雷轶.基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46(8):8-14.
[3]靳慧,朱军.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以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1):74-75.
[4]于敬如,仲忱.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目标要素研究综述[J].教育现代化,2017,24(2):36-37.
[5]胡叶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36(51):223-224.
[6]梁丽红,于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路径研究——以保定學院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19(6):40-43.
[7]郑妮.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以安徽新华学院为例[J].南方农机,2017,32(24):35-36.
[8]王卓文.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高等教育的启示[J].北方文学,2017,14(12):206-206.
[9]王红亮.基于校企合作视野的医学生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4(23):150-151.
[10]杨敬辉.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法学专业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8):230-231.
基金项目: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双创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20—ZDJH—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