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荣
【2020年中考作文备考试题】
以“其实,我很在乎”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600字左右。
【名师题解】
该作文题中的四个词语,我们分别来讲讲:第一词——“我”,第一人称,暗示写作者:作文必须写“我”的感受,而不是他人。阅读者首先会关注“我”的感受是否“真实”。第二个词——“在乎”,有两种解释,一是“在意,放在心上”;二是“介意,把不愉快的事放在心里”。字典上说,在乎、在意、介意多用于否定形式,也就是说通常表现形式是不在乎、不在意、不介意,所以说“在乎”,隐含着一种否定,对“不在乎、不在意、不介意”的否定,这也暗示着文章是要写出一点否定的味道:我不是不在乎,我是很在乎。第三个词——“其实”,暗示了作文中应该有一个转折,写出表面与实质的不同,这才能突出“其实”。这样看,本文的行文思路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之前不在乎,或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乎的,后来发现自己是在乎的。第二种:我是在乎的,但是别人对我有误会认为我不在乎,其实我很在乎。第四个词语——“很”,是程度副词。对“很”的程度的表现,是决定文章精彩程度的一个因素。“很在乎”到底是怎样的在乎?要注重内在的思想感情,也要能外化为语言、动作,要能体现“程度、深度”。
这样审读四个词语,就发现这篇作文并不好写。如果,我们把题目完整地咀嚼几次,发现题目在选材上也有了明确的范围限制。“其实我很在乎”应该更侧重于隐含着的一贯以来的,而不是偶尔的、突发的。这个角度看,如果是写人,应该是生活中熟悉的人;如果是写事,应该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写陌生人,写偶发事件,除非是将偶发事件作为引子,引发了自己的思考,与自己以往的事件、思想感情相联系,这样才能说“其实”。
【素材推荐】
素材一:2012年2月27日,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从此,世界建筑殿堂上,有了中国人的姓名。王澍1981年考入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毕业前夕,导师特别叮嘱他:“切忌急功近利,要守得住寂寞,多思索,多体验,厚积薄发。”毕业后的整整10年,他没有参与任何一座房子的建造,放弃了很多唾手可得的赚钱机会,一直扎根于文化的吸收中,扎根于最基本的实践与探索中。在此期间,他常常与工匠们一起工作,在实践中获取经验,充分发掘建筑材料的再利用价值和经济实用性,从各地的拆房现场收集了700多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砖弃瓦。这些积累,终于成就了《瓦园》的驚艳出世。此后,王澍一发不可收,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宁波历史博物馆等系列经典建筑相继问世。这些作品,让西方的建筑权威人士毫不吝啬地将普利兹克建筑奖破天荒地颁给了中国人。
素材点拨:每一次成功所绽放的光芒,不是那瞬间的张力,而是无数岁月所积攒的力量。所谓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正是持之以恒,完成了幼苗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的抱负。除了坚持,王澍成功的原因就是他对建筑事业的热爱,正是因为他内心始终如一的在乎和热爱,才能让自己一路坚持。
素材二: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节选自章中林《父亲的背影》
素材点拨:这是一篇表达父爱的文章。事实上,全文更充满作者“爱父”的情愫,父亲倒吊在树上,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这样的比喻本身就足以反应儿子对父亲的在乎。进而作者又来一笔回忆,当年的“宽阔脊背”与当下的现状对比,文字自然透露出作者对父亲的在乎。而“蜕皮的蝉”、“黢黑的烧火棍”、“皲裂的麻秆”这些比喻能在这瞬间出现在作者笔下,是当下父亲的“枯瘦”、“苍老”形象,在我心里激起波澜起伏的情愫,这是“在乎”父亲的最好表达。
素材三:炉子,成为我亲密的朋友,几十年来,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它,有时爆裂,有时温柔,它伴我寂寞,给我安慰和喜悦。窗外,北风呼号,雪花乱飘,这时,炉火正红,壶水正沸,恰巧一位风雪故人来,一进门,打打身上的雪花,进入了我的内室,沏上一杯龙井,泡沫喷香,相对倾谈,海阔天空。水壶滋滋作响,也好似参加了我们的叙谈,人间赏心乐事,有胜过如此的吗?
每晚,我必卧在床上的,对着孤灯,夜读至十时,或更迟些。炉火伴我,它以它的体温温暖着我,读到会心之处,忽然炉子里砰砰爆了几声,像是为我欢呼。有时失眠了,辗转不能安枕,瞥看炉子里的红光一点,像只炯炯的明眸,我心安了,悠悠然,入了朦胧的境界。
——节选自臧克家《炉火》
素材点拨:《炉火》是臧克家先生的一篇意在言外、情凝其中的优秀作品。作者很“在乎”炉火主要是通过如下的路径实现的:一是通过“也好似参加了我们的叙谈”、“炯炯的明眸”等拟人、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炉火”的在乎喜爱之情;二是通过将暖气与炉火形成对比,突出炉火光亮、有个性、富有活力的特点;三是分别用铜“火箱”、篝火与炉火来正面衬托,突出炉火发热,发光,也能发出震撼人心的声响的特点。这样水到渠成地表达了作者几十年来,始终留恋着炉火的原因。
【佳作示例】
其实我很在乎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徐睿逸
冷风拂过面颊,在肌肉深处,留下寒冷的印记,那近乎惨白的阳光照射到我身上,没有一丝感觉。
这个周末本不该是这样。
爸妈突如其来的外出,搅乱了我想象之中那幅温馨的景象。
只有一个人的家,又从何提起温馨呢?
昨夜信誓旦旦的保证再度映现在脑海里:“没事!我一个人在家也不会无聊。”那句话说得是那样的毫不在乎,令人看不出任何的波澜。
眼下手机就在身边,却丝毫没有了玩的欲望,那墨黑的屏幕似无底的深渊,近乎下一秒就要将一切吞噬。手脚不由得向后缩了一点。
联翩的浮想被一声铃声打断,茶水的表面因手机的震动上下微颤。手机屏幕被缓缓点亮,上面显示我收到了一条短信。滑开,是妈妈发来的短信:“你在家里好好的,午餐我帮你点了外卖……”
白屏黑体,是那样简单,又是那样真切。它在我的眼里、心里镌刻下痕迹。一阵风缓缓吹过,拂过面颊,凌乱了发稍,却裹挟着一份不同以往的温柔与和煦。一如青石自由落入水中,激起的一两点水花逐渐晕染于圈圈的涟漪,久久地充盈在脑海里。那般似水的温情,像那冬日的暖阳,融化了心头的坚冰,眼角泛起的丝丝晶莹,徘徊又消退,伴随着从前那份天真与执念,在眼中匿去。
“嗯。”我就回复了一个字,一副微笑的表情,仅此而已。关上手机,阳光不再冷酷无情,那橙黄的光彩在起起落落的鸟鸣中挑逗着皮肤,温暖油然而生。我似乎重又找到了什么遗失的东西,心中充实了些许。
曾以为自己不在乎什么,直到今天才发现我错了。
——我在乎的,其实很多,哪怕只是那样简单的一条短信。
也不知过了多久,阵阵敲门声如期而至,我近乎是跑着去开门的。迎面,是爸妈溢满笑顏的问候:“一个人在家是不是很无聊啊?”
我摇了摇头,却不像从前那般冷漠,缓缓地,一字一顿地说:“我也有在乎的东西。”
爸爸妈妈望着我,似有一笑而过的表情,却是那样的轻淡,不易察觉,我想他们一定是明白了。
已至傍晚,太阳靠在远处的山坡上,有气无力地倚着。望着那赤朱遍染的天空,我一抚自己凌乱的发丝,心头的几分暖意再度漾起。
原来,我不是不在乎。
【教师评点】
作为一篇扣题作文,有如下优点值得分享:
一、善于用生活的细节建构故事情节。茶水的表面因手机的震动上下微颤,“‘嗯。我就回复了一个字,一副微笑的表情……”,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二、善于描写感受。不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受,如“我也有在乎的东西”,还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如本文开头的第一节的描写;还运用想象和比喻的手法,如:“那般似水的温情”“像那冬日的暖阳”……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