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一凡
面对中美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飞速发展,欧盟的焦虑感与紧迫感最近几年不断上升,欧盟层面及其成员国都希望以顶层政策规划和实际支持举措来推动本土数字经济产业的起飞以及相关企业做大做强。很长时间以来,欧盟对于个人数据隐私、垄断规则、数据安全等方面有着较高关切,在形成欧盟对国际数据和网络空间监管规则独到思路的同时,也在技术上制约了本土企业对数据的有效运用,给相关产业带来限制。不过,欧盟已经开始转换思路,试图在数据使用规则和产业发展之间构建新的平衡。
欧盟委员会上月发布了《人工智能白皮书》和《欧洲数据战略》,这是欧盟对数字相关经济产业发展的最新规划,提出将价值观、个人权利和市场价值相结合的欧洲新“数据理念”,以期打造有利于促进政府、企业、研究机构、消费者等有效安全利用数据的“欧洲数据空间”,在人工智能领域强调道德和价值原则同时提出要加强工业、技术和创新能力。欧盟还为一些过往视为禁忌的技术开了口子,比如取消应用面部识别技术的全面禁令。欧委会内部市场委员布雷顿表示,欧盟希望本土包括企业在内的机构充分利用欧洲的数据创造价值以及开发人工智能应用程序,以维护其工业地位、经济竞争力以及技术与数据主权。
另外,欧委会3月发布的《欧洲工业战略》也以大量篇幅提及欧洲把握数字化机遇,发展智能制造、云计算,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转型等内容。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所说,与以往欧盟数字战略的文件相比,《人工智能白皮书》和《欧洲数据战略》已对技术风险和价值观的强调有所淡化,寻求经济收益和规则治理中的新平衡。
不过,欧盟虽然一如既往地推进数字经济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本身起点和发展速度仍持续处于“后发者”的位置。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大程度上就暴露出欧洲数字经济及相关技术应用与世界前沿的差距。
在此次抗疫中,中国将大数据广泛应用到感染者旅行轨迹溯源、评估健康状况、调动运输物流等方面,网络通讯基础设施可支持数千人视频,人工智能用于追踪和预测疫情暴发,社交网络提供健康咨询等均投入实战,为抗疫中的信息交换、资源调动、医疗体系支撑等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而欧盟在应对疫情特别是“封城”“封国”后,数字技术应用和数字经济发展深度不足以满足政府、企业和民众的爆发式需求,比如对数据收集使用的限制令基础生物数据无法支撑疫苗研发所需的样本需求,普遍性的带宽不足使欧盟不得不要求网飞、亚马逊等“限流”以保证办公网速,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传统零售业扩展网购业务也因物流和订单处理不足而遭遇挑战。
事实上,由于欧洲国家长期习惯于现金交易、实体店购物等传统消费模式,疫情当下虽然大幅增加数字经济需求,但弥补缺口难以一蹴而就,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线上零售占总零售比重分别为10%、5%和4%,与中国36%的水平相差甚远,意大利和西班牙每年餐饮外卖市场规模不足10亿美元,欧洲本土诸多基于数据学习的移动应用因不符合现有数据监管规定而无法开发或商业应用。
欧盟在此次疫情中已意识到,过去围绕数字产业的过度谨慎立场或许不适应其在这一领域的发展需求,欧盟机构和企业层面都在积极推动数字技术的实战应用。《人工智能白皮书》已经提出要推动用欧盟本土的海量数据对人工智能进行训练,培育自主发展能力,欧盟委员会近期也已提出,要以欧盟资金支持超级计算机研发针对新冠病毒的药物治疗方法。在商业领域,法国3月份第一周传统零售送货上门业务同比增长29%,家乐福等传统超市也在积极寻找物流公司合作提供网购服务。
数字经济对“封城”“封国”情况下的生活保障、线上办公、医疗健康信息交换等有着重要意义,数字技术对防控传染者、寻找传染源、组织分配医疗资源乃至病毒研究等的辅助则直接服务于抗疫大局,欧盟在此次抗疫中发现对数字转型的巨大需求以及供需两端较大的不平衡性,使其与域外国家合作的动力有所上升。
事实上,中欧数字合作一直是中欧关系中的“潜力股”,但因中欧传统上数据治理逻辑的差异性及欧盟对自身数据安全问题的过度看重,至今未能将潜力变现。当前,欧盟对这一领域需求的井喷式增长将成为推进合作的新动力。在此次抗疫中,中国的数字技术展现了出众的实力与潜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将“钉钉”列为远程教学软件推荐名单,阿里巴巴创立的数字化物流调度系统“世界电子贸易平台”也与比利时列日地区紧密合作,协调空运和中欧班列为欧洲运输大量抗疫医疗物资。广阔的发展机遇近在眼前,我们希望看到中国企业和技术的参与,能与欧盟数字发展的战略方向成功契合,起到“1+1>2”的效果。▲
(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