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

2020-04-13 08:15任珂珂张晗陈诗仪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格瑞洛阿托颈动脉

任珂珂,张晗,陈诗仪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河南 洛阳 471000)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可扩张冠状动脉管腔,改善心肌血流灌注,但部分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易出现再发心绞痛、冠状动脉再狭窄、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不利于预后。研究发现,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病情控制具有重要作用[1]。他汀类药物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常见药物,可调节血脂代谢,减轻炎症反应。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抑制作用。鉴于此,本研究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41~84岁,平均(60.11±8.59)岁;病程1~12 a,平均(6.49±1.70)a。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2~83岁,平均(59.33±8.11)岁;病程1~11 a,平均(6.24±1.63)a。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内科学》[2]中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2)经冠状动脉造影及心功能检查确诊。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者;(2)合并主动脉炎、重度主动脉瓣狭窄者;(3)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4)其他重要脏器损伤者;(5)对本研究相关药物存在禁忌者。

1.3 治疗方法两组均接受PCI术,术后给予控制血压、延缓心室重构、扩张冠状动脉、抗凝等治疗。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浙江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127)治疗,每次10 mg,每天1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替格瑞洛(瑞典 AstraZeneca AB,批准文号J20171077)治疗,每次90 mg,每天2次,连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疗效标准如下。显效:心前区不适、憋气、窒息、胸闷、心悸、胸痛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上述症状改善,心功改善1~2级。无效:症状、心功能无变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颈动脉斑块面积、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3)心血管不良事件:随访3个月,记录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25例,无效13例。观察组显效32例,有效25例,无效3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57/60)]高于对照组[78.33%(4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2,P=0.007)。

2.2 颈动脉斑块面积、IMT治疗前,两组颈动脉斑块面积、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颈动脉斑块面积、IMT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颈动脉斑块面积、IMT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面积、IMT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IMT—内膜中层厚度。

2.3 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随访3个月,观察组失访1例,对照组无失访病例。对照组出现心力衰竭4例,再发心绞痛4例,恶性心律失常3例。观察组出现心力衰竭1例,再发心绞痛1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5.08%(3/59)]低于对照组[18.33%(1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0,P=0.025)。

3 讨论

目前,临床针对冠心病患者通常采用PCI术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缓解胸闷、心悸、胸痛等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PCI术后易出现冠状动脉再狭窄及多种心血管不良事件,且随年龄增长,术后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和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术后远期疗效欠佳。因此,给予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

阿托伐他汀是常见的他汀类药物,除具有强效降脂作用外,能有效降低血小板黏附性,增强内皮细胞功能,并对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具有抑制作用。有研究指出,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单一应用他汀类药物,虽可改善预后,但难以达到理想效果,需结合其他药物强化治疗效果[4]。替格瑞洛是第3代新型环戊基三唑嘧啶类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效果明显优于氯吡格雷,利用蛋白质与基因技术工程在特异性溶栓方面进行改良,可有效促进P2Y12受体结合ADP受体,造成血小板膜糖蛋白复合物结合ADP受体过程受阻,最终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与活化作用;可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抑制其脱落,可有效降低颈动脉斑块脱落所致脑缺血风险。此外,替格瑞洛药代动力学表现为线性,具有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并经肝脏代谢清除,体内基本无蓄积。本研究发现,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颈动脉斑块面积、IMT均低于对照组,可见将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可有效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降低IMT,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见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可降低冠心病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降低IMT,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

猜你喜欢
格瑞洛阿托颈动脉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替格瑞洛治疗STEMI行PCI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