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本科高校越南语口译人才培养探讨

2020-04-12 04:18尹全芳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越南语口译人才培养

【摘 要】本文论述“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本科高校越南语口译人才的培养,分析越南语口译人才的需求,结合广西本科高校的越南语口译课程教学情况,从学校层面加大对口译课程建设的支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加强口译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 越南语 口译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7-0124-04

近年来,“一带一路”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根据国家海关总署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中国与越南的贸易增幅排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第二位,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8.1%。广西有多达8个县市与越南接壤,在与越南的贸易往来中占据着绝对的区位优势。在此背景下,势必需要大量的越南语翻译人才,当前越南语高质量口译人才的缺口很大,高校如何进行越南语口译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越南语口译人才需求分析

(一)境内需求。越南语口译人才在境内的需求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政府部门的需求,二是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其中政府部门需要的翻译人才的数量较大。通过查询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发布的职位及专业要求,可发现招聘越南语岗位的单位与往年相比增加不少,主要招聘单位为各省、市、县的政府相关部门,如外事办、出入境管理局、公安局、派出所等相关单位。招聘越南语岗位的工作地大多集中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区,其中与越南交界的广西、云南对越南语翻译的需求量最大。这些单位招聘的越南语翻译岗位的人员入职后将承担单位内部与越南和越南语相关的工作,或由政府部门调派参与一些相关活动的工作,如中越青年大联欢系列活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东盟智库论坛等活动和会议都需要越南语口译人员的参与。而在活动或会议的高峰期,越南语口译人员往往一员难求,特别是在举办一些较高层次的国际大型会议时,在外事部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往往需要在各个高校借调一些教师担任译员的工作。

除了政府部门,国内一些与越南有业务往来的公司和行业,如传统的国际贸易、国际物流、旅行社、酒店服务、建筑等行业,以及近年来新兴起来的跨境电商、移动支付、网络营销、信息技术、旅游服务、电子竞技等产业或领域也需要大量的越南语翻译人才。这些公司办公地点分布全国各地,招聘的越南语翻译人员的工作地点主要以在境内为主,在有必要的情况下需要临时出差越南,出差的次数和时间地点根据各公司的安排各不相同。

(二)境外企业需求。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迅猛,许多传统制造业产业升级转型,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成本增加,使得大量的企业将生产基地转到了政治环境较为稳定、经济基础良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相对价廉的邻国越南。这些驻越中资、台资、港资企业为了节约生产经营成本,普遍雇佣越南当地员工参与生产,但是越南籍员工不会中文,难以沟通和管理,国内派去的技术人员也没有掌握越南语,与越南员工无法进行有效沟通。部分企业为了方便交流,会尝试对越南籍管理层员工进行中文的培训,或者对中国籍的管理人员进行越南语的培训,但是培训出来的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员工最多只能进行一两个词语或者短句的日常交流,没法在专业领域进行深入探讨,这时候就需要聘用精通越南语及行业知识的口译人员来担任沟通的桥梁。因此更多的企业会选择聘用越南语专业毕业的口译人员加以行业知识培训,作为公司的管理层人员直接参与驻越企业的生产管理,这些工作人员工作地点以常驻越南为主,偶尔回国培训或休假。

二、广西高校越南语口译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问题

目前,广西区内开设越南语专业的本科院校主要有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外国语学院、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百色学院等。根据调查,大多数学校越南语本科专业在高年级即三、四年级阶段会开设专门的翻译课程,但大多数学校的翻译课程只有一门,课程名称一般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少部分学校开设有越南语笔译和越南语口译课程,但是仍处在探索阶段。以笔者所在的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越南语翻译课程在2016年以前为越南语翻译理论与实践,2015年底,随着南宁国际化进程的发展,为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翻译人才,才大胆进行改革,将越南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细分为越南语笔译及越南语口译两门课程,并且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这两门课程的课时。经过几年的摸索,我校越南语笔译和口译课程教学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收获,但总体来说还未能够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授课教师队伍建设上仍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专业及课程设置有待调整。在专业设置上,目前广西高校越南语本科人才的培养因学校政策、师资力量、学生生源等原因,仍普遍以传统越南语专业教学为主,未能够开设越南语翻译的专业。而在课程设置方面,传统的越南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般会在低年级开设语音、基础、综合、视听说、口语、阅读等课程,到了高年级才开始增加翻译类的课程,口译课程往往被视为提高学生越南语口语的一门课程,越南语口译课程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较为滞后,并且课时比较少,约每周2-4节课。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虽然对传统翻译课进行改革,细分为笔译和口译课程,但口译课程也仍然是开设在大三年级的两个学期,其中三年级上学期口译理论加实践课每周6节课,开课16周,共96课时,下学期则每周开课4节,共64课时。据了解,我校已經是广西区内越南语本科专业开设口译课程课时最多的学校。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得当。适合本科阶段越南语专业的口译教材极度缺乏,教学内容可选范围狭小。目前市面上较合适的越南语口译教材仅有广西民族大学韦长福等老师于2017年出版的《汉越口译理论与实践》。在此之前,老师们在教授越南语口译课程的时候,往往只能参考其他语种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所擅长的知识面来摸索和制定教学的内容和方向,在收集口译课程上课的材料时,难以把握材料的涉及面、难易程度和科学性等,使得越南语口译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由于课程的教学内容不统一,目标不明确,老师在上课的方法上主观性较强、随意性较大、无章可循,更谈不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许多老师将口译教学重点放在词语解释、句子成分划分等细节内容的讲解上。在上课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课记笔记和听译练习为辅,忽略了学生技能的操练实践和篇章意思的整体把握。经过这样的课堂培养,学生掌握了很多词汇和句型的用法,记了很多笔记,似乎学习和积累到很多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并没有转换成口译的能力,能力没有提升,学生也就无法很好胜任真实场景中的口译实践。

(三)口译教师队伍力量薄弱。作为口译课程的教师,一般来说至少需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有较为独特的口译课程教学方法和较高的教学水平;二是有丰富的口译翻译经历或经验;三是具有精湛的口译技能。广西区内现有越南语专业教师本科大多毕业于越南语专业,研究生阶段则是亚非语言文学专业,越南语发音标准、基础知识扎实,听、说、读、写、译能力比较强。但绝大多数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口译课程的学习和培训,对口译这一门新兴的课程不了解,甚至很少有接触。教师很少有社会工作的经历,多数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学校去教学,本身掌握的知识不够全面,口译实战经验缺乏,也跟不上快速发展的时代潮流。口译实战经验的缺乏和口译课程理论的不足,使得许多越南语口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除了口译教师个人能力薄弱外,口译课程教师团队的建设也难以开展,主要原因为各校越南语专业班级少,每个年级为1-2个班级,到高年级才开设两个学期的口译课程,需要的老师数量少,而每所学校的专业教师数量大多也在10名以内,绝大多数老师需要担任1-3门课程且每学期教授的课程都可能不同,无法做到一位老師只专心研究一门课程的教学,因此专业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开展也不尽如人意。

三、对越南语口译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学校加大对口译课程建设的支持。学校引领专业发展建设的方向,学校的政策常常会直接影响到专业和课程建设的好坏。在越南语口译课程建设方面,从学校层面来说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增加经费投入,加大对口译课程硬件软件的建设;二是在课程设置上下功夫,制定目标明确、特色鲜明且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加大越南语口译课程硬件和软件经费的投入,第一是投入建设同声传译室、语言训练馆等可供学生进行口译训练的相关实验室,以及购买与教学相配套的软件,如翻译软件等;第二是加大对越南语口译课程教师培养的力度,提供包括教师提升学历、参与国内外进修、参加会议研讨等方面的经费支持。

广西各高校越南语专业口译课程大多设置在三年级,但是并不意味着低年级的课程与口译课程毫不相关,在四年的学习中,所有专业课程都是环环相扣、息息相关的,因此需要学校做好相应的课程设置,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做到结合地方和本校特色,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必须是科学合理的。在开设口译课程前应做好相关课程的准备,学生能够顺利接受口译训练的前提是牢固的双语语言知识、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较强的心理素质。因此本科学生的口译课,须在学生通过基础阶段的课程学习,打下良好语言、知识和技能基本功后的高年级开设。口译课程的训练想要达到良好的效果,需要系统部署,统筹规划好学生在校阶段专业课程的衔接,从基础阶段听、说、读、写等相关的课程教学开始,有意识地为提高阶段的口译等课程培养对应的能力,使得“听、说、读、写”能够真正服务于“译”, 反过来“译”也促进“听、说、读、写”的教学,二者有机结合。

(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材料的使用对越南语口译课程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可选教材还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在庞大的现实和网络资源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非常难的,需要教学团队共同讨论,所选教学内容应具有经典、时效、真实、重难点突出等特点。

1.教学内容的来源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如已出版的教材、其他语种口译教材理论部分、教师自身参加口译实践的材料、互联网上获取的中越文相关资料等。

2.教学内容应涵盖语言+百科知识,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单纯的语言学习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口译人才,为了适应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学内容应涉及政治、经贸、文化、旅游、医疗卫生各个领域及社会热点话题。广西高校还应立足地方经济、紧密结合广西区域发展的特点,利用广西与东盟的地缘优势来选择符合广西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培养主要面向东盟国家的越南语口译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在教学内容难度上,应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在制定教学内容前必须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难易程度相对合适的教学材料。切勿为了过高的目标去选择“高大上”的材料,一旦选择的材料太难,超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他们会产生畏难心理,进而逐渐对这一门课程失去信心,不带信心的学习,再多的课时、再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也没法让这门课程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需选择不同地区口音的材料作为教学内容。越南语大致分为北、中、南部三种口音,其中以北部音作为官方标准音,广西高校的越南语教学以教授北部音为主。但是这三种口音的区别较大,甚至对于越南本国北方人来讲,中南部音有时候也需要特别留意才能够听明白。越南中南部人口众多、工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也较为迅猛,我们在提供口译服务的时候,将不可避免会遇到这些客户。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需要选择不同地方口音的材料作为学生口译训练的材料,以便学生能胜任不同口音的口译场景。

5.编写口译课程教材或讲义,不断进行更新教学内容。在可选教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越南语口译课程教师在授课中大多以自选讲义作为上课的材料,通过多年教学,每一位教师都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以及大量的授课资料。口译教师们可以资源共享,将手中的材料加以收集和整理,汇编成越南语口译课程讲义或教材,并在往后的教学当中不断更新,这样越南语口译课程可选的上课内容将日渐丰富,教学质量也会不断得到提高。

(三)改革教学方式。口译教学应该遵循技能性、实践性、理论性、阶段性四个原则,也就是说口译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综合语言艺术,在口译教学当中应以向学生传授口译的技能为主,在学习具有指导性意义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加上持之以恒的、科学的口译实践,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口译人才。因此,我们的口译课程的授课形式也应灵活多样。

1.课堂当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需要转换。要改变以教师讲解词语和句型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是指导者的角色,在授课中以精讲为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采用项目导向、情景模拟等,把口译课堂设计成口译现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主讨论为主的任务型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助合作的精神,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

2.口译课是综合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口译教学中应注重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与课内外实践相结合。在课内组织多种形式的口译场景模拟训练,鼓励学生多参与校内外的一些实践性口译翻译活动,如参与各校举办的东南亚实践周活动中的口译大赛、电影配音、口译工作坊等。广西高校应充分利用区内举办的一些与越南相关的活动,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越青年大联欢,中越贸促会,中越禁毒知识大赛,广西各边境城市举办的边关旅游节、水果交易会、足球友谊赛等活动中组织学生担任活动的口译志愿者,参与活动的过程,从而积累口译实战的经验,同时弘扬广西当地特色文化。此外各院系应该积极联络,与区内外相关单位、公司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口译实习实践基地,努力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口译实践机会。

3.将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口译教学当中。除了积极使用翻译实验室、同聲传译室、翻译软件这些传统的信息技术手段,当前网络直播课堂成为了授课学习最常用的方式。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挡了全国师生回校上课的脚步,为了不耽误课程的开展,大多数学校展开了线上网络教学,老师们也纷纷成为了授课的“主播”。面对网络纷繁复杂的各种直播、录播软件,许多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找到了比较适合自己课程的软件,如比较常用的腾讯课堂、腾讯会议、钉钉直播课堂等在线课堂,都可以很好地实现教师将文档、PPT、视频、录音、图片等各种教学资料分享给学生,并且可以进行实时讲解,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布置、批改作业等。虽然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也会发现这些软件还会有或多或少的欠缺,但是对于习惯了课堂面对面教学的老师和同学们来说,无疑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窗口。即使恢复了学校的课堂教学,老师们也仍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软件来服务我们的教学活动,比如将教师收集的一些最新资料上传供同学们学习,收集同学们的学习成果,同学们也可以将自己收集到的材料上传,实现学习资料的共享。在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的有机结合下,切实提高越南语口译教学质量。

(四)加强口译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种方式,优化口译教师队伍的结构,提高教师素质,努力打造“双师型”口译教师队伍。

1.作为口译课程的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保持对专业和课程发展的敏感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主动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跟上新时代发展的步伐。提升的方法有多种渠道,如争取机会到国外高校访学深造,不断提高口译教学能力;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挂职,参与这些单位的口译工作,积累相关行业的口译实践经验;参加区内外高校或相关机构举办的口译培训班,系统学习口译的理论和口译教学的方法;积极参加翻译类的论坛或会议,与翻译界的同行深入交流口译实践;定期组织小范围研讨会,将开设有越南语口译课程的相关学校的老师们聚在一起,互相交流口译课程的教学经验,将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来,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法。

2.聘请相关行业专家入校兼职讲授口译课程,开设讲座。越南语口译教师队伍目前以校内的教师为主,他们缺乏行业口译实践,而行业内专家精通某个行业知识,但比较缺乏翻译理论知识。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邀请不同行业的专家为老师和学生们授课、开讲座。通过授课,学生们可大致了解专家所在行业知识,以及口译人才需求情况和特点。校内老师通过与专家的交流,可以探讨如何比较有针对性地展开口译课程教学,以此弥补校内教师实践经验的缺乏。

综上所述,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优秀的越南语口译人才需求量很大,广西高校在越南语口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要目的,根据区域地方特色,按照社会的需求不断更新培养目标、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和手段、更新教学思想和理念、加大对口译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培养出符合广西区域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口译人才。

【参考文献】

[1]冉永红.新形势下的本科口译教学[J].中国翻译,2013(5).

[2]仲伟合.口译课程设置与口译教学原则[J].中国翻译,2007(1).

[3]袁媛.“一带一路”框架下广西语言服务竞争力分析及提升策略[J].百色学院学报,2018(2).

[4]刘和平.翻译教学模式:理论与应用[J].中国翻译,2013(2).

[5]黄小芬.“一带一路”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越南语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研究[J].智库时代,2019(16).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重点项目“‘新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东盟语种急需口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2016JGZ174)

【作者简介】尹全芳(1984— ),女,广西武鸣人,广西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越南语教学,越南语言文化。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越南语口译人才培养
纳苏彝语越南语亲属称谓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汉语经历体标记“过”及其在越南语中的对应形式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存在句否定形式与情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