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菲
摘 要:该文介绍了合肥市包河区林业和六安市裕安区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六安市裕安区茶产业发展可借鉴的经验,提出了生态为先、茶产业为纲、旅游为引擎、文化为媒、联动发展为目标等对策建议,以期助力裕安茶产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包河区林业;裕安茶产业;借鉴; 助力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24-0074-02
2017年合肥市包河区与六安市裕安区开始了结对帮扶工作,双方互相选派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挂职锻炼。笔者借此机会,深入包河区实地考察,学习当地林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裕安区茶产业实际情况,学以致用,借鉴先进理念助推茶产业发展,以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1 包河区林业概况
合肥市包河区是全国唯一濒临五大淡水湖(巢湖)的省会城区,区域面积340km2,其中16.8km黄金湖岸线,坐拥“一湖十河”,生态资源富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6m2,享有“水清岸绿、天蓝气净、城湖共生”的生态之美。一直以来,包河区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近年来更是以“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林业提质增效工程”为契机,突出生态保护和修复,不断探索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的共同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持续推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赢,培育扶持了以大圩葡萄、徽王蓝莓为主的经果林采摘观光业和环巢湖生态旅游业两大林下经济支柱产业,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优美、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的新发展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
1.1 种植业初具雏形 全区现有经济林总面积700.6hm2,主要品种有葡萄、蓝莓和无花果。据统计,经济林种植与采集年产量15360t,实现年产值15360万元,年加工产量30t,年加工产值187.5万元。据测算,全区经济林总营销额约2亿元。全区现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个,产值千万元以上企业2个。经果林新品种新技术标准化建设水平高,使用优良新品种约26个,良种推广率约73%。
1.2 环巢湖生态旅游业发展良好 建设有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湖滨国家湿地公园、牛角大圩生态农业园等,集聚了湖光山色、森林湿地、草原花海、四季农耕等多样化旅游资源,2019年全年累计接待生态旅游游客近千万人次,累计实现生态旅游收入逾5亿,连续举办了13届“春色滨湖”旅游节、17届“大圩葡萄”节、八届徽王蓝莓节等。
2 裕安区茶产业概况
六安市裕安区位于大别山北麓,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心地带,同时也是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六安瓜片”的主产区,红色文化与茶文化在此交融。茶产业一直是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裕安区乃至六安市对外宣传的名片。
2.1 茶产业基础深厚 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2019年茶园总面积达到1.15万hm2,总产量达7350t,一产总产值11.74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5140t,产值11.28亿元,茶叶平均产量约600kg/hm2,产值10.2万元/hm2,茶农年人均茶叶纯收入4326元。目前全区拥有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六安市冷水村茶业有限公司2家省级龙头企业、15家市级龙头企业、六安市裕安区邓冲六安瓜片茶叶专业合作社1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3家省级示范合作社。
2.2 茶产业发展瓶颈 裕安区茶产业单一,良种繁育相对滞后,仅以春茶生产为主,产业链不完整。近年来,裕安区积极响应六安市市委、市政府关于“六安茶谷和淠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号召,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茶主题公园、茶谷小站等均已完成前期基础建设,但还不完善。旅游开发不足,人气不高,区域发展带动力不强,茶产业发展受到制约。
3 可借鉴发展经验
3.1 科技创新应用 包河区一直注重林业科技创新,在蓝莓和葡萄两大特色产业上成果颇丰。一是建立健全蓝莓标准化种植技术和系列深加工关键技术体系,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制订地方标准3个以及企业标准1个,示范推广物联网技术,促使蓝莓鲜果提前成熟,延长蓝莓鲜果采摘期,增加经果林收入。二是依托大圩镇葡萄产业发展优势,联合辖区内林业企业,组建省级林业科技攻关平台和攻关团队各1个,开展盆栽葡萄促花快速繁育种植技术研究和省级科技攻关课题葡萄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研制省级林业科技成果盆栽葡萄促花快速繁育种植技术研究1项。该研究成果将为大圩葡萄基地乃至全国葡萄产业发展壮大探索出一条新路径。此外,专门成立葡萄专业合作社1个,研究示范推广葡萄生产新品种和新技术,示范带动当地农户提升葡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3.2 生态旅游多业态发展 包河区积极探索生态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森林体验、自然教育、康养等多业态方向转变。依托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植被资源,开展自然文化互动教育和趣味科普教育活动。编制了《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图鉴》作为自然教育活动素材,并与合肥市教育局、包河区教体局及各中小学校合作开展中小学生户外森林课堂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普、体验、休闲等活动,强化全民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意识。2019年全年累计为合肥市10万余名中小学生提供自然教育服务,成为学生春秋季研学教育最受欢迎的公园。与此同时,完成基础项目建设投产运营后,挖掘、整理和弘扬环巢湖及合肥地区的文化历史,以系列文创产品为载体,借助名人效应、文化效应形成一批新亮点和新卖点,实现旅游附加值。在已有运营项目基础上,不断完善并加快项目提升,同时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进行整合,创新性开发新项目。
4 启示
4.1 生态为先 秉持“自然生态”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倡导低碳消费,进行低碳开发。裕安区有着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生态环境纯净天然,远离现代工业污染。茶叶产区海拔300~800m,云雾缭绕、山峦重叠、绵延起伏、溪流飞瀑、林木葱翠,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六安茶叶优良的内在品質。
4.2 茶产业为纲 围绕茶产业进行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形成全产业链的茶主题度假休闲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促进茶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技术交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以科技创新保障茶园生态安全、提升茶叶品质,开发深加工茶产品,如茶饮料、茶食品、茶药品、茶工业用品等,提升茶叶附加值。
4.3 旅游为引擎 以茶产业为基础,重点打造茶叶技术培训基地、茶文化教育基地和茶叶生产体检中心等。利用茶园、已建成的项目,结合农田、林地、河流的优势,逐步完善项目配套设施,开发休闲农业、林地休闲、户外运动、水上运动等项目,聚集旅游人气。
4.4 文化为媒 六安茶历史悠久,久负盛名,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庐州六安(茶)”之称;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里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提到六安产“银针、毛尖、梅片”,其中“梅片”即“六安瓜片”。六安茶历来评价很高,“六安瓜片”更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六安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在1955—1964年授衔的开国将军中,六安市独山镇就有16位。充分挖掘当地的茶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优势,将项目打造出独特的灵魂。
4.5 联动发展为目标 以可持续经营为目标,通过本地寻求或招商引资引进大型企业进行运营管理,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放在突出的地位,实现茶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良性联动,促进裕安区人民增收、地区经济腾飞。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