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晚期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2020-04-11 04:55何瀚夫熊曙光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气胸消融经皮

周 晴,何瀚夫,汪 晟,熊曙光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居首位[1]。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早期肺癌的最佳选择,然而,超过20%早期肺癌患者由于并发症或心肺功能差失去手术条件[2]。因此,通常采用姑息性化疗和放疗治疗晚期肺癌,其1 年生存率仅为15%~35%[3]。冷冻消融技术作为微创治疗手段,被广泛用于实体肿瘤的治疗,如前列腺癌、肾细胞癌和肝细胞癌,均取得良好的效果,近些年也逐渐成为治疗肺癌新的选择[3-4]。CT 引导下的氩氦刀经皮冷冻消融术是一种侵袭性小的消融或减瘤方法,可根据患者的疾病不同阶段提供根治性或姑息性治疗,且成本可接受[5]。本研究对2013 年至今,课题组纳入接受氩氦刀治疗的肺癌Ⅲb/Ⅳ期患者临床资料,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 年1 月至2018 年8 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和成都市城北医院住院治疗的肺癌Ⅲb/Ⅳ期患者47 例,年龄为43~85 岁,平均(61.8±8.6)岁,其中男28 例,女19 例,均取得肺恶性肿瘤病理学依据。纳入的研究对象均为接受放、化疗失败,CT 证实肿瘤进展或复发、一般情况较差,不适宜放化疗等常规治疗、由于确诊时已属于晚期,失去手术机会,且不愿接受其他治疗。所有研究对象在接受氩氦刀治疗前,均接受胸部CT、头颅CT 或MR 和骨扫描检查,经过放射科、胸外科、呼吸科和肿瘤科医师的综合评估。所有患者无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的禁忌证,排除全身情况差、严重出血倾向、妊娠;具有严重心、肝、肾、血液系统及精神异常、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1.1.2 仪器设备 氩氦冷冻系统为以色列Galil 公司Cryo-HITTM 低温冷冻手术系统。CT 为德国西门子公司16 排螺旋CT 机。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常规完善血液生化分析、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等相关检查项目,行胸部增强CT 明确肿瘤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确定穿刺点穿刺方向、氩氦刀刀头大小和选择单刀或多刀操作。在CT 引导下,用无菌手套装温水以保护皮肤,避开血管、神经、囊肿,根据病灶大小选择针尖直径为1.47 mm 的冷冻刀,插入肿瘤组织;然后启动氦气超低温冷冻系统,刀尖温度迅速降至-130℃~-170℃形成冰球,持续冷冻10 ~15min,术中行CT 扫描,确定冰球覆盖肿瘤范围。随后开启氩气复温系统,使温度达到15~20℃,复温时间持续5~15 min[6]。基于Joule-Thomson 节流效应,高压氦气和氩气分别使探针起冷冻和解冻效应[6]。上述冷冻和复温循环重复1~2次,缓慢拔出氩氦刀,并沿外鞘注入纤维蛋白胶,以降低出血和气胸发生的风险。

1.2.2 安全性评价与疗效评估 术后立即常规行胸部CT 扫描,以了解冷冻疗效并排除并发症。统计手术操作的穿刺成功率,术后发生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如出血、气胸、疼痛、发热、皮下气肿、咯血、胸腔积液、呼吸困难等表现,评估氩氦刀治疗的安全性。术后3、6 和12 个月随访胸部CT,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7]评估肿瘤病灶变化。患者接受氩氦刀术前最后一次胸部CT 扫描结果定义为病灶基线水平。局部疗效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其中CR+PR 作为治疗有效。随访12、24 和36 个月,观察患者的总生存期(OS),评价远期疗效。OS 为患者接受氩氦刀治疗至最后一次接受随访的时间,死亡或失访认定为随访终点。

1.2.3 生活质量评价 分别在术前、术后1 周及术后1 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完成生活质量(QOL)评分表的填写。量表分别从自我一般情况、家庭与同事的理解程度、自身对肿瘤的认识和对治疗的态度、日常活动、面部表情及治疗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方面进行评价,每一项评分从1 分至5 分,总分为60 分,生活质量良好为51~60 分,较好为41~50 分,一般为31~40 分,差为21~30 分,极差为<20 分。

1.2.4 体能状态评价 采用美国东部肿瘤协助组体能状态评分标准(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performance status, ECOG-PS),分别对研究对象术前及接受氩氦刀治疗1 周后进行评价。将患者的活动能力分为0~5 级,0 级为完全正常,5 级为死亡。前后对比评分降低≥1 分定义为体能状态改善,升高≥1 分定义为体能状态下降,评分不变为稳定。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GraphPad Prism 5.0 软件进行制图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 检验;多组间参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参数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 法。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47 例患者均获随访,全组无失访病例。入组患者中,肿瘤分期为Ⅲb 期14 例,占29.8%,Ⅳ期33例,占70.2%;按组织病理学分:腺癌13 例,鳞癌30例,腺鳞癌4 例。肿瘤直径在5 cm 以下者23 例,占48.9%,5 cm 及以上患者24 例,占51.1%。

2.2 安全性评价及近期疗效评估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穿刺成功率100%,术中无冷休克、冰球爆裂等严重并发症。基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制定的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CTCAE)4.0 版,根据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对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级,本组患者未发生3级及以上的不良事件。气胸和咯血为氩氦刀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4.3%(2/47)的肺压缩需放置胸腔引流管处理,其余并发气胸者可自行吸收。34.0%(16/47)患者术后出现咯血症状,其中14 例给予止血药后咯血停止。9 例患者术后出现了胸腔积液,其中3 例经胸腔引流管引流后好转,另外6 例自行吸收。6 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疼痛,2 例患者口服止痛药对症处理后疼痛缓解。发生纵隔及皮下气肿5 例,给予针刺、挤压及间断高流量吸氧等措施后,气肿吸收。术后27.7%的患者出现发热,均未行特殊处理,自行缓解。术后并发症情况见表1。

图1 68 岁男性患者,诊断为右上肺腺癌伴腰椎转移,接受氩氦刀治疗及随访

表1 基于CTCAE 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级(n=47)n(%)

术后随访胸部CT,与术前最后一次CT 扫描结果对比,其中11 例达到完全缓解(见图1)。术后3、6 个月和1 年的肿瘤客观有效率分别为66.0%、60.9%和51.2%,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3.6%、87.0%和75.6%。入组患者接受氩氦刀治疗术后的近期疗效见表2,术后各时间段复查病灶变化情况,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χ2= 2.017,P = 0.365)。

表2 氩氦刀术后近期疗效评估n(%)

2.3 远期疗效评估

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9.0 个月(95%CI:18.3~24.6 个月),1、2 和3 年生存率分别为85.1%、42.6%和27.6%,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mPES)为8.9 个月(95%CI:6.5~11.3 个月)。全组患者生存曲线见图2 ①。其中肿瘤直径大于等于5 cm 及小于5 cm 人 群,中 位PFS 分 别 为18.1 个 月(95%CI:14.5~21.8 个 月)、27.2 个 月(95%CI:22.6~31.9 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图2 ②。如图2 ③所示,入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1.0个月(95%CI:12.9~29.1 个月),女性患者的中位OS为20.0 个月(95%CI:15.1~24.9 个月),两组人群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2.4 生活质量与体力改善评价

图2 生存曲线

全组患者接受氩氦刀治疗后1 周,完成QOL 评分为(44.5±5.7)分,与术前(44.9±5.8)分评估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术后1 个月QOL评分为(49.2±5.6)分,与术前及术后1 周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3。患者术后1 周及术后1 个月体能状况如表3 所示,其中术后1 个月较术后1 周体能状况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9.721;P = 0.008)。

3 讨论

图3 氩氦刀治疗前后QOL 评分比较 (n=47)

表3 术后患者体能状况评分(n=47)

肺癌由于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造成社会负担大,大多数肺癌确诊已经是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接受化疗和药物靶向治疗只能略微延长患者的预期寿命,且接受多周期循环化疗可能减少患者的潜在预期寿命[8]。CT 引导下的氩氦刀经皮冷冻消融术是近年快速发展的技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等优势,能够减小瘤体负荷,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强抗癌信心;且与其他消融方法相比,消融范围更大,可同时消融多个病灶,转移率低等优势[9-10],为肺癌患者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治疗选择。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冷冻消融操作,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气胸是经皮肺介入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中,32.0%患者发生气胸,其中2 例需放置胸腔引流管。文献报道,并发气胸的发生率在12%~62%,其中0%~12%患者出现肺压缩大于30%需要安置胸腔引流管[3]。术中使用更多数量和更大直径的冷冻探针与增加气胸发生风险[11]。研究表明,当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气胸的发生率会增加,肺气肿患者发生气胸的风险约为54%,而无肺气肿的患者风险低至15%[11]。随着冷冻探针的精细化发展(从11 G,直径为3.0 mm到17 G,直径为1.47 mm),气胸的发生率近年来一直在下降[11]。术后34.0%患者出现少量咯血。研究证明,出血在冷冻消融术中发生率高于热消融模式(如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这可能是因为在解冻期产生更多的液体和诱导出血[12]。此外,除了消融区周围出现充血改变,在消融急性期,若有较大的血管保留在消融中心区域,也将导致更高的出血率。但是,有报道,接受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的患者,发生咯血的病例较没有出现咯血的病例,其局部肿瘤控制率更高,推测原因可能是出现咯血暗示肿瘤组织坏死和消融更完全[13]。其他并发症如少量胸腔积液、发热、疼痛和皮下气肿等,经过对症处理或自行缓解,上述症状均在2 周内消失。因此,CT 引导下氩氦刀经皮冷冻消融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尤其是使用精细探针,并发症发生较少,且大多轻微或呈自限性。

肿瘤的直径大小变化是评估消融疗效的直观体现,本研究利用CT 影像学结果,根据mRECIST 标准来评价氩氦刀治疗的近期疗效。术后随访结果表明,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在控制局部肿瘤进展方面起一定作用。由于存在纳入人群的异质性,不同研究氩氦刀治疗的近期疗效可能存在差异。此外,研究中发现,患者氩氦刀治疗后病灶缩小的速度存在较大的个体化差异,影响其缩小速度的因素目前尚不明确。

冷冻消融技术对于晚期肺癌能够实现减瘤并缓解症状。晚期肿瘤通常体积较大或者与邻近的组织、器官有粘连,因此经皮冷冻消融并不能保证肿瘤一定完全消融[3]。然而,最近大量研究结果证明了氩氦刀冷冻消融的有效性。Ismail 等[13]报道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Ⅲb/Ⅳ期)接受冷冻消融治疗的经验,其中9 名患者,冷冻消融覆盖了其肿瘤肿块的90%, 63 例患者由于肿瘤的位置和大小,覆盖了肿瘤肿块的60%~90%。Yamauchi 等[14]报道了24 例转移性肺癌接受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后,其中位OS 是43 个月,随访1 年和3 年的OS 分别为91%和59.6%。此项研究中的生存率比本文中的高,考虑与纳入的人群超过半数行氩氦刀治疗前接受过外科手术或放疗,且最大肿瘤直径不超过40 mm 有关。来自纳入60 项研究、29 657 例患者的meta 分析结果显示,接受化疗的晚期NSCLC 患者,其平均中位OS 仅为9.2 个月[15]。对于晚期NSCLC 患者,如果只接受姑息性治疗,其平均生存期为7.15 个月[16]。国内一项研究表明,氩氦冷冻消融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鳞癌患者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延长患者PFS 和OS[17]。因此,氩氦刀经皮冷冻消融治疗可以明显的延长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另一项研究分析了经皮穿刺氩氦刀治疗晚期NSCLC 的远期疗效及危险因素,一共纳入253例Ⅲb 和Ⅳ期NSCLC 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1.98 个月,1 年和2 年OS 分别为41.1%和27.6%。进一步多变量分析显示,肿瘤分期、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及是否联合化疗与预后明显相关[3]。在本研究中,肿瘤直径大于等于5 cm 组患者,生存期明显小于肿瘤直径小于5 cm 患者,与预期结果一致。此外,对于性别差异是否对预后有影响还有待更进一步研究。

体能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也是评价氩氦刀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术后1 个月患者的QOL 评分和体能状况均较术前、术后1 周有明显改善,说明氩氦刀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体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氩氦刀经皮冷冻消融是一种微创、安全、在肿瘤领域具有广阔应用的技术,适用于不能手术的早期肺癌治愈性治疗和晚期肺癌的减瘤治疗。肿瘤局部控制率高,并发症轻微且可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体能状况。联合化疗、放疗、生物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等多种手段,达到综合、个体化治疗,为肺癌患者提供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猜你喜欢
气胸消融经皮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消融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出现气胸后,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处理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