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劈裂1例

2020-04-11 09:27:58任洪杏陈斯敏王斌陈毕峰孙代红叶应嘉
眼科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前房虹膜右眼

任洪杏,陈斯敏,王斌,陈毕峰,孙代红,叶应嘉

(武汉爱尔眼科汉阳医院青光眼科,武汉 430050)

虹膜劈裂临床上较为罕见,相关临床表现及诊断等报道较少,武汉爱尔眼科汉阳医院收治1例虹膜劈裂患者,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8岁,因“左眼视物模糊20余年”于2018年2月6日就诊于武汉爱尔眼科汉阳医院。患者20余年前曾行左眼小梁切除术,眼科查体:右眼(oculus dexter,OD)无光感(no light perception,NLP),左眼(oculus sinister,OS)光感(light perception,LP),光定位准确,右眼巩膜葡萄肿(鼻上),角膜可见片状云翳,前房浅约1/4 CT,房水清,瞳孔固定散大,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腔,眼底模糊,隐约见视网膜色淡,血管闭塞,色素沉着(图1),左眼结膜上方滤过泡扁平,角膜透明,前房浅,约1/4 CT,虹膜层状分离漂浮于前房,上方虹膜切口引流通畅,瞳孔光反应迟钝,晶体混浊(图2),杯盘比(cup/disc ratio,C/D):0.4。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示:R 13.0 mmHg(1 mmHg=0.133 kPa),L 16.0 mmHg。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右眼角膜混浊,各象限前房角狭窄,晶体脱位(图3);左眼前房浅,颞侧前房角狭窄,其余象限关闭,虹膜层状分离,晶体混浊(图4)。B超:右眼晶体脱离,左眼玻璃体混浊。诊断:左眼虹膜劈裂;右眼晶体脱位。

2 讨论

虹膜劈裂症为罕见眼病,1922年Shcimit[1]首次描述,将其称为“虹膜分开”。1945年Loewenstein等[2]首次报告了虹膜劈裂症的病理学改变,并命名为“虹膜劈裂症”(Iridoshcisis)。目前临床上又将其称为“虹膜层裂”“虹膜层裂症”。本病65岁以上多见,单眼或双眼患病,多为双眼,无性别差异;病因不明,最初多数学者认为是虹膜基质层生理性老年性萎缩或血管闭塞性疾病,伴虹膜基质层退行性变[3-5]。而1988年Carnevalini等[6]使用虹膜荧光造影技术发现劈裂部位的虹膜血流灌注正常,否认了以往认为是缺血导致虹膜萎缩的观点。本病多表现为自发性的虹膜基质层碎裂、松解,分为2层,并漂浮于前房,多见于下方虹膜,瞳孔正常。

虹膜劈裂症应注意与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鉴别,前者主要见于65岁以上患者,常双眼发病,病因不明,角膜与虹膜接触部位可有水肿,虹膜基质层状分离,膨胀堵塞房角,瞳孔无明显改变,常继发闭角型青光眼及晶体半脱位,本病无需特殊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而后者主要见于30岁左右的女性,单眼发病,角膜广泛内皮细胞形态改变,密度降低,虹膜基质萎缩,周边虹膜前粘连,房角关闭,瞳孔常有移位变形,表现为“多瞳症”常继发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主要为高渗剂、角膜接触镜、角膜移植、青光眼药物或手术治疗。

本例患者右眼晶体脱位于玻璃体腔,文献[7-8]中也报道过相同体征,可以考虑为虹膜劈裂的并发症,但本例患者右眼虹膜未表现出劈裂的典型体征,右眼是否诊断虹膜劈裂有待商榷,虽然虹膜劈裂常双眼发病,但也有单眼发病的报道[7,9],其发病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考虑到患者目前病情稳定,眼压正常,行白内障手术有可能造成角膜内皮损伤、虹膜损伤等并发症,且操作难度大,采取保守治疗。国外有研究[10]报道:白内障术中采用黏弹性眼科植入装置,注入前房,将病变的虹膜与手术区域阻隔,保证虹膜损伤尽可能减少,效果较好。还有研究[11]利用虹膜拉钩将病变虹膜固定,这都是不错的方法,希望未来能应用到虹膜劈裂合并白内障的手术中。

猜你喜欢
前房虹膜右眼
掩其右眼
掩其右眼
视野(2023年18期)2023-10-22 14:30:13
双眼虹膜劈裂症一例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疗效观察
今日健康(2020年2期)2020-06-08 07:58:08
左眼右眼
小读者(2019年24期)2020-01-19 01:51:38
“刷眼”如何开启孩子回家之门
虹膜识别技术在公安领域中的应用思考
警察技术(2015年3期)2015-02-27 15:37:15
基于Hough变换的快速虹膜识别算法研究
电视技术(2014年19期)2014-03-11 15:38:23
942例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分析及处理
不同手术方式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