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

2020-04-11 13:55:16杜雯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肺源病程阻塞性

杜雯

(遂宁市中心医院,四川 遂宁 629000)

近年来随着周围环境的恶化,现代人不良生活作息的影响,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成了我国近几年的高发疾病之一,并逐渐呈老龄化趋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存在多项独立因素,其主要病变部位是肺部,但随着疾病恶化加剧,患者其他脏器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肺心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就是常见的一种。肺心病会加重患者右心负荷,带来生命威胁,因此临床上比较重视对该疾病的治疗防控,基于此,本文将探讨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5月,研究对象为此阶段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2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其分为常规、吸氧两组,其中常规组运用常规治疗;吸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常规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7:9,年龄区间为39-76岁,平均年龄为(57.51±4.33)岁,病程为6-10年,平均病程 (8.23±2.37)年。吸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6:10,年龄区间为38-77岁,平均年龄为(57.62±4.21)岁,病程为6-11年,平均病程 (8.52±2.13)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确诊标准,病历资料完整,无其他影响研究结果并发症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其他基础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式,既针对患者症状、病情需要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吸氧组在此基础上,添加费雪派克呼吸治疗仪进行治疗,在使用之前先进行参数设定,初始温度为37oC,湿度100%,流量为40 L/min,依照患者情况调节合适的吸氧浓度(维持在30%上下),待患者血氧饱和度达到90%上下时,调整流量为 30 L/min,氧浓度为30%。每天进行吸氧3次,每次2 h,在通气前帮助患者固定好导管,佩戴舒适。

1.3 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治疗后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其中显效为患者临床症消失,呼吸频率、动脉血气、食欲等指标恢复正常,心功能在II级以上;有效为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各项指标趋于正常范围,心功能等级在提升1级;无效为患者症状及其他参数指标无变化,并有恶化趋势。

表1 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t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为P<0.05。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吸氧组治疗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常规组76.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引发的心肺病,会导致患者肺动脉高压,体内供氧不足,呼吸频率紊乱,进而导致右心衰竭、劳动力耐力下降,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状,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

本次研究表明,吸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说明通过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采用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能有效改善传统临床治疗显效率低的局面。这是因为通过用呼吸治疗仪进行治疗能有效调节患者氧浓度范围,纠正患者低氧状态,改善肺泡内二氧化碳含量。将温度调至37oC,湿度调为100%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肺部纤毛的清理功能,从而有效稀释痰液,帮助患者进行排痰,减轻病症。

总而言之,通过采用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方式,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升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肺源病程阻塞性
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作期66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小青龙汤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
沉蛤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力衰竭肺肾气虚型31例
中医研究(2014年2期)2014-03-11 20:28:17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56例
西部中医药(2014年6期)2014-03-11 16:07:45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