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乐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山西 长治 046000)
冠心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该病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着较大联系,患者常表现为心前区突发性发作性绞痛,还会出现发热、出汗、恶心等症状,情况严重者,会由于心肌缺血而死亡[1]。有研究表明[2],通过早期检测血清胆红素及尿酸水平,有利于冠心病的诊断,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54例(2017年6月-2018年12月),评估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对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 2017年6月-2018年12月,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女为28例、26例,年龄56-75(62.48±3.27)岁,观察组男、女为30例、24例,年龄57-74(62.58±3.81)岁,病程0.5-7(4.59±1.18)年。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抽取两组受检人员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尿酸水平可通过尿酸酶终点法进行测定,使用贝克曼AU58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血清胆红素水平可通过重氮法进行测定,使用贝克曼AU58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观察指标 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直接胆红素、血清间接胆红素、尿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分析数据,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11.44±3.15)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4.67±0.75)μmol/L,血清间接胆红素(6.72±1.16)μmol/L,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酸(372.81±31.83)μmol/L,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冠心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患病人群为中老年人。近年来,我国冠心病人数越来越多,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质量造成了较大影响。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早期进行有效的诊断,尽早明确疾病并进行积极的治疗,对其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11.44±3.15)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4.67±0.75)μmol/L,血清间接胆红素(6.72±1.16)μmol/L,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酸(372.81±31.83)μmol/L,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血清蛋白相结合,并且能结合自由基,这样能清除机体内超氧自由基,进而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冠心病患者具有高尿酸症风险,比较容易出现尿酸盐析出的情况,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进而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尿酸是一种嘌呤代谢产物,尿酸排泄减少或嘌呤代谢紊乱都会导致高尿酸血症,这种疾病会损伤人体内皮功能,促使血小板聚集,进而加大血栓形成风险。在血液系统疾病及肝胆疾病诊断中,血清胆红素是一种血红蛋白所分解代谢的产物,能作为重要诊断指标,但低浓度,没引起人们重视。所以在冠心病诊断中通过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能诊断疾病,利于后续治疗。
故,在冠心病诊断中,可将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结果作为观察指标,为疾病鉴别提供依据,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