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疾病诊断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0-04-11 13:55:12单群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血细胞形态学红细胞

单群

(山东省单县东大医院检验科,山东 单县 273700)

发热是机体应对有害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医学认为或许与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所致[1]。当前医疗技术在不断提高、医疗设备在不断更新,促进实验室检测水平也随之提高[2]。鉴于此,本文为了深入探究发热疾病诊断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临床价值,选取了2018年6月-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10例发热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0例发热患者和110例健康体检者均于本院接受检验,样本纳入的时间是2018年6月-2019年5月。对照组男63例,女47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75岁,年龄均值(48.27±13.31)岁。观察组男65例,女45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76岁,年龄均值(49.43±13.86)岁。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以及患者的同意,且患者年龄均大于18岁,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其家属也支持研究,对比两组对象各项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集两组对象10-15 mL晨起空腹静脉末梢血,摇匀后使用显微镜对细胞计数,自然干燥后采取瑞氏染色展开染色制备血涂片,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染色检查。常规分析两组对象血细胞,显微镜检查血涂片并分类计数红细胞,观察每个细胞的形态变化,检测时间在1 h内完成。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对象血细胞形态异常率;观察两组对象红细胞形态指标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 18.0这一统计学软件对文章涉及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对象血细胞形态异常率 对照组异常细胞、小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均0例,白细胞变化3例(2.73%)、异形淋巴细胞变化2例(1.82%),共5例,总发生率4.55%。观察组异常细胞20例(18.18%)、白细胞变化15例(13.64%)、小细胞性贫血3例(2.73%)、大细胞性贫血6例(5.45%)、异形淋巴细胞变化15例(13.64%),共59例,总发生率53.64%。观察组血细胞形态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对象红细胞形态指标水平比较(Mean±SD)

2.2 对比两组对象红细胞形态指标水平 观察组红细胞形态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发热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而血细胞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直接或间接反应机体病理变化,使医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初步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3]。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属血常规检测内容,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其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应用价值也在提升,是临床检测疾病的重要手段[4]。血细胞形态学检验通过检测人体细胞数量异常变化和生理变化,能对发热疾病的机制作出判断,为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价值。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形态学检验,其中红细胞对发热疾病的检测意义较大,其体积的增加,会引起HCR的增加,进而RDW-SD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细胞形态异常率(53.64%)显著高于对照组(4.55%),观察组红细胞形态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发热疾病患者的血红细胞形态异常率情况发生风险明显高于健康群体,提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当前诊断发热疾病的重要方式,能清晰探查患者血细胞形态变化,明确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发热疾病患者临床价值较高,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可明确患者疾病变化,应积极推广。

猜你喜欢
血细胞形态学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家教世界(2022年34期)2023-01-08 13:52:50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河南科学(2020年3期)2020-06-02 08:30:16
血细胞分析中危急值的应用评价
云南医药(2019年3期)2019-07-25 07:25:16
沙塘鳢的血细胞分析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及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1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
医学微观形态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数学形态学滤波器在转子失衡识别中的应用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
一例与附红细胞体相关的犬脾脏肿大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