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凤花,刘延祥,魏连海
(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天津 300193;3.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193)
失眠症是指患者在无法达到睡眠时间和(或)质量,继而对日间社会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的一种主观体验,多是由于心理或社会等方面的压力间接造成的,患者会出现诸如入睡难、睡眠质量不佳、睡眠时长缩短、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该病症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自身健康造成困扰和不良影响。严重者会产生焦虑或抑郁等精神障碍,甚至有诱发机动车事故等社交、工作障碍的危险。在西医治疗失眠症中,多采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褪黑素、抗焦虑抑郁药等进行治疗干预,长期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会对物品产生依赖,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反跳反应。而针灸治疗失眠症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且这种治疗方法副作用小。基于此,本文将对失眠症治疗中应用中医针灸的临床治疗情况展开深入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针刺法 体针法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针刺方法,该治疗方法主要是在针刺得气候用以实泻虚补或平补平泻的一种施针方法,留针时常一般控制在30 min,一日一次或隔一日一次。2007年,刘智斌等在《头皮发际区排针法治疗失眠症160例》中,将失眠患者随机分组,A组行头皮发际区排针法,B组用口服氯硝安定的传统治疗方法,经观察研究发现:A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80%,而B组的有效率为82.5%,结论得出,两组差异疗法的疗效差异不大,P>0.05[1]。2008年,宋蕊在《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中对86例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一组服用脑力宝、安定和谷维素等方法治疗,另一组用针灸治疗,结果发现:针灸治疗组疗效为87.5%,另一组的有效率为78.9%,P<0.05[2]。充分表明针灸疗法对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性。此外,多研究者在研究中也发现针灸疗法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3]。
1.2 电针法 电针法是采取电针仪输出脉冲电流,并毫针作用于人体经络腧穴的一种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将毫和电生理效应结合起来,除了治疗效果有保证外,还能有效减少医者的工作量。2008年,彭冬青等在《点阵风池穴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中研究发现:在采用电针、药物合并治疗方法中,在治疗老年性失眠方面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方法,同时也优于单纯的针刺疗法。
除了上述两种较为常用的针灸治疗方法外,临床上常用到的治疗方法还包括耳穴法、提针法、综合治疗法、滚针法、穴位敷贴法、穴位埋线法和子午流注针法等不同的治疗方法,在具体应用中其治疗效果也有所差异。在此不作赘述。
2.1 取穴方法 在临床治疗中,针灸取穴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表现症状进行辩证取穴;另一种是根据医生的经验进行取穴。在临床上的取穴部位主要有:心经、肝经、肾经、督脉取经,针灸穴位主要包括:照海、申脉、百会、四神聪、神门、安眠、印堂和太冲等。
2.2 针刺时间 针灸治疗失眠症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临床上对患者失眠症的治疗时间并无特别要求,到底是什么时间段对患者治疗效果最好也尚无定论。有学者提出,下午施针的治疗效果较好,根据专家和学者们的研究发现:在下午或晚上针灸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上午。但也有研究对此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无论一天当中的任何时间段进行针灸治疗,对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都没有较大影响,从统计学的角度不具有差异。因而,在针灸治疗失眠症的针刺时间选取上,仍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探讨空间。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罗本华在基于不同观察指标对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中提出,针灸治疗方法多样,虽然在对人的神经行为和睡眠机制改善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但在治疗失眠症方面,相比较西药治疗,其临床适用性更强。在中医针灸辩治失眠症的过程中,引起失眠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临床上包括肝火郁结、痰热扰心、脾胃气虚、心胆虚怯等不同证型,因而在临床治疗中,穴位的选取通常为太阳膀胱经、任督二脉、足少阳胆经等穴位,其选取依据为通过通经舒络的治疗方法来缓解患者的失眠症状。笔者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成果总结分析和多年所学发现: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疗效,副作用小,值得推广,未来笔者也将持续做好这方面的临床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