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三红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郴州 423000)
机械通气是维持气道通畅、改善氧合、防止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的一项重要侵入性操作,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有文献报道合并VAP的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高达51.6%,是不合并VAP患者的3-4倍[1],国内报道VAP的患病率为4.7%-43.1%[2],出现如此大差异的原因是各医疗中心对VAP影响因素的管理力度不同,识别VAP发病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临床干预可有效降低其发病风险。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原发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80岁;因支气管、肺部疾患所致周围性呼吸衰竭,符合机械通气适应证、无禁忌证;持续通气时间≥48 h;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机械通气48 h内的肺部感染;机械通气48 h内死亡[3]。
1.2 方法 患者入组当天由同一名重症监护室医师对患者的以下资料进行收集和评估: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PACHE II)评分等多项指标,以患者死亡和拔管48 h为终点事件,记录机械通气时间和28 d内死亡人数。分别于机械通气第1 d、第4 d和第7 d对VAP组患者进行血清HMGB1水平检测,方法: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3000 r/min离心15 min,取血清,采用HMGB1 ELISA试剂盒(日本Shino-Test公司)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血清HMGB1水平,操作严格按说明书执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VAP组与非VAP组临床资料比较 与非VAP组相比,VAP组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7 d、血清白蛋白<34 g/L、氧合指数<400、HMGB1≥50 pg/mL患者所占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APPACHE II评分、SOFA评分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VAP发病的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7 d、白蛋白<34 g/L、氧合指数<400、HMGB1≥50 pg/mL是VAP发病的危险因素(OR=1.62、1.28、2.35、1.76,P<0.05)。
2.3 VAP不同预后组血清HMGB1表达水平 本研究46例VAP患者28 d内病死20例(病死率为43.5%),作为死亡组,26例存活患者作为存活组。两组血清HMGB1水平在入组时和机械通气第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第4 d和第7 d,死亡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血清HMGB1对VAP近期死亡的预测价值 ROC曲线显示,机械通气第4 d血清HMGB1≥55.16 pg/mL(敏感性92.6%、特异性77.4%)和机械通气第7 d血清HMGB1≥50.28 pg/mL(敏感性70.1%、特异性68.9%)是预测VAP患者近期死亡的理想阈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和0.73。
表1 VAP组与非VAP组临床资料比较[n(%)]
据统计,VAP是医院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类型[4],发病率占所有机械通气患者的4.7%-43.1%,病死率高达51.6%。
在VAP影响因素的报道中,高龄、长期卧床、意识不清、使用广谱抗生素、机械通气时间长以及消化道菌群移位较为常见[5]。本研究主要观察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临床指标对其发病的影响,与非VAP组相比,VAP组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7 d、血清白蛋白<34 g/L、氧合指数<400患者所占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三项为VAP发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OR=1.62、1.28、2.35,P<0.05)。白蛋白水平低代表机体处于负氮平衡代谢状态,对病原体的清除和抵御能力差;氧合指数是组织器官氧合状态的体现,氧合指数越低说明肺通气功能越差,对呼吸机的依赖越严重,机械通气时间越长,从而增加了VAP的发病风险。
综上可得出结论:机械通气时间≥7 d、白蛋白<34 g/L、氧合指数<400、HMGB1≥50 pg/mL是VAP发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HMGB1在血清中的表达与VA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VAP近期死亡的新型预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