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患者施行护理干预的可行性与优势分析

2020-04-10 06:47杨娜徐可
健康大视野 2020年6期
关键词:可行性护理干预

杨娜 徐可

【摘 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脑供血不足患者护理中所发挥的效果,总结其可行性和优势。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9月诊治的脑供血不足患者60例进行护理研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症状评分和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低,护理满意率评分高,组间数据对比P<0.05。结论:在脑供血不足的护理中应用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发病症状,提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供血不足;护理干预;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6--02

脑供血不足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高发于老年人群,致病因素为动脉血管破裂或堵塞,一旦发病会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进而出现头痛、记忆力下降、心烦、失眠和健忘等症状,严重可导致脑梗死等危险情况,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治疗脑供血不足需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脑供血不足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改善预后[1]。本文分析了护理干预在脑供血不足护理中所取得的护理优势,探究其临床推广可行性,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护理研究选择我院在2018年10月~2019年9月时间内诊治的脑供血不住患者60例作为护理对象。按照双色球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17:13,年龄为(59.4±0.3)岁;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6:14,年龄为(60.5±0.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数据相比P>0.05。

纳入标准:患者均经过CT或X线检查确诊为脑供血不足,意识清楚,均同意参与本次护理研究。排除标准:严重器官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障碍、不配合护理研究等。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策,护士要给予健康宣讲,讲解护理要点内容,并遵照医嘱给予生命体征监护、营养护理和用药护理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策,实施方法如下:①心理护理。患者发病后身体会出现较多不适感,加之对疾病的不了解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患者对治疗存在疑虑,不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患者存在的负面情绪需重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主动与患者沟通,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鼓励和安慰,取得患者的护理信任[2]。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在交流中进行正面引导,鼓励患者主动宣泄不良情绪,保持患者有积极、客观的康复心态。②健康宣讲。结合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尊重患者的个体化差异。针对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可采用专业性的词语进行讲解,讲解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预后等,重点讲解护理的重要性,提升患者的信任程度。针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指导遵守护理内容对于疾病康复的优势,引导患者主动配合[3]。③饮食护理。脑供血不足患者多带有脑动脉血管病变等风险,因此要控制患者血压,增加叶酸和钾元素的摄入。在日常饮食中注意清淡,控制盐分摄入,多食用大蒜,加速机体葡萄糖的转化,缓解脑供血不足的症状,调节血压和血脂[4]。

1.3 护理效果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恢复情况,症状包含头痛、头晕、焦虑和抑郁,症状评分总分为30分,评估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发病症状越严重。制定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评价指标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护理分析所取得的数据均选择软件包SPSS19.0来分析与检验,并对组间数据进行差异对比,计数资料表示为%,差异用X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差异用t检验,只有当P<0.05时可认定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为(9.3±0.4)分,对照组患者症状评分为(18.2±0.6)分,观察组患者症状显著减轻,t=21.96,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高,详见表1。

3 讨论

脑供血不足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与患者自身动脉血管异常有直接关系,患者发病后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等症状,若治疗延误可导致脑组织坏死,危及生命安全[5]。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和失眠等,不适感明显,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患者负面情绪加重会导致疾病恶化,影响预后,因此对脑供血不足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从本次研究数据分析上看,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各项症状评分低,对护理满意率高,表明护理干预在脑供血不足護理中取得了非常高的护理价值。护理干预包含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饮食护理等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加对疾病的了解程度,配合护理[6]。护士要主动与患者交流,把握患者的情绪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安抚患者的紧张心态。对患者进行饮食和生活质量,可规避疾病复发风险,综合改善预后。

综上,在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发病症状,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护理价值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张玉萍.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158-159.

刘志红,钟细妹,陈笑梅,等.护理干预措施在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6):863-866.

李春方.护理干预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4):136-137.

罗宏丹.综合护理干预对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6):185-186.

朱婷.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4):280-281.

邵明芹.对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222-223.

猜你喜欢
可行性护理干预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HDL-C,LDL-C,CK-MB和RBP使用朗道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