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佐辛静脉麻醉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2020-04-10 06:47吴其瑾
健康大视野 2020年6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根治术

吴其瑾

【摘 要】目的:探索地佐辛静脉麻醉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腹腔鏡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2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为试验对象,选择区组随机化分组,各60例,分别选择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地佐辛静脉麻醉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结果:观察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1.15±0.21)min、意识清醒时间(14.98±1.27)min、睁眼时间(3.13±0.51)min、拔管时间(5.64±1.51)min短于对照组,手术中30分钟VAS评分(2.28±0.21)分、术后10分钟VAS评分(1.57±0.43)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实施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时运用地佐辛静脉麻醉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效果显著。

【关键词】地佐辛;罗哌卡因;麻醉;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中图分类号】R735.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6--02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随着微创时代的到来,开始广泛推广于临床,与传统手术相比,更具有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创伤小等优势,但随着相关研究增多,临床学者发现术前、术中的应激反应可影响手术进展和效果。而抑制应激反应的主要措施的麻醉,目前常用麻醉措施为局部浸润罗哌卡因、地佐辛静脉麻醉,其各具有优劣性[1]。而本文在面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时,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如下文所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12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为试验对象,选择区组随机化分组,分为两组,此次试验均在2017年8月16日至2018年8月16日期间完成。入选标准:(1)患者均无手术禁忌症,术前经心电图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正常;(2)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在I~II级之间;(3)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病变。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内分泌疾病患者;(2)排除药物成瘾史或存在药物过敏史患者;(3)排除伴有严重心肺疾病史患者。

观察组平均年龄为(52.68±3.42)岁,平均体重(65.44±4.39)kg,男31例,女29例;ASA分级:34例II级,26例I级;手术类型:35例右半结肠切除,25例左半结肠切除。对照组平均年龄为(52.79±3.51)岁,平均体重(65.23±4.44)kg,男32例,女28例;ASA分级:33例II级,27例I级;手术类型:36例右半结肠切除,24例左半结肠切除。两组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需在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动脉血压、心率等指标。诱导麻醉药选择:0.15mg/kg苯磺酸阿曲库铵、0.08~0.12mg/kg咪达唑仑、0.1~1.0ug/kg舒芬太尼、0.2~0.6mg/kg依托咪酯。进行机械通气,呼末二氧化碳分压为29~34mmHg,潮气量9~11ml/kg,呼吸频率10~16次/min,氧流量每分钟2L。麻醉药物维持:间断静脉滴注5~10ug舒芬太尼+7mg阿曲库铵,静脉输注每分钟4~8mg/kg丙泊酚。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切片前10分钟,局部注射20ml罗哌卡因(0.5%),在手术结束前30分钟,静脉注射2ml生理盐水。观察组采用地佐辛静脉麻醉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切片前与对照组相同,局部注射罗哌卡因,手术结束前30分钟,静脉注射10mg地佐辛。两组在手术结束后,送入恢复室,并静脉注射0.5mg阿托品和1mg新斯的明。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VAS评分、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意识清醒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VAS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2]:最高分10分(代表当前机体剧烈疼痛感),最低分0分(代表机体无明显疼痛感)。

1.4 统计学处理 实施SPSS22.0软件统计学处理,当P<0.05时代表统计存在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是目前治疗结直肠癌金标准,属于微创技术,虽可控制病情恶化,但可因麻醉选择影响手术效果。目前常用的麻醉技术为局部浸润罗哌卡因、地佐辛静脉麻醉,其中罗哌卡因属于长效局麻药,是酰胺类药物,能够起到明显局部镇痛、镇静、神经阻滞等作用,通过抑制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阻断神经传导和兴奋;地佐辛属于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能够对u受体发挥拮抗、激动等双重作用,发挥较强镇静、镇痛疗效[3]。本次联合局部浸润罗哌卡因、地佐辛静脉麻醉方式,更能够减少外周和中枢敏感化,阻断疼痛病理生理机制的不同相对靶位,减少机体对硬膜外镇痛的依赖性,阻断手术初期刺激性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减少外周伤害刺激性,减轻外周敏感,同时还可减少神经损伤、硬膜外血肿等发生率,利于意识恢复,缩短术后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获取满意镇静、镇痛效果。

总而言之,联合麻醉能够发挥较强镇静、镇痛功效,用于实施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肖娜.不同麻醉方式对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9,36(2):396-397,398.

陈敬锋,许礼旭,陈磊等.不同麻醉方式对直肠癌患者感染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7):4029-4031.

孙鑫,宋杰,杨雪峰等.地佐辛在直肠癌根治术后全身麻醉恢复期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8,37(4):437-440.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根治术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