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敏
摘 要:老龄化是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家庭养老及“四、二、一”家庭结构下对居住区绿地环境提出了新的思考。老年人随着生理机能的衰退从而引发心理及行为的变化,居住区绿地环境是其主要的活动场所,合理的绿地环境能够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及舒适度。根据老年人特点进行分析,总结规律结合现阶段居住区绿地环境设计问题,以达到最优化设计。
关键词:老年人;居住区绿地;优化设计
1 研究背景及现状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现阶段我国老龄化状态下的城市养老模式主要为家庭养老,居住区绿地是老年人接触自然环境的重要环节。但现阶段居住区绿地设计中针对老年人存在以下问题:居住区老年人绿地系统公共服务设施现有体系的项目有待深化和完善;居住区老年绿地系统公共服务设施现有体系布局缺乏层次;居住区绿地中针对老年人的绿地服务设计层次性缺乏。
2 老年人特点分析
老年人是指60岁以上生理机能逐步衰退,经历完全自理到需要他人帮助直至需要他人护理过程的阶段。进入老龄阶段人体的机体组织、生理结构及功能、运动机能等都呈现衰退现象。体现为:新陈代谢缓慢,功能减退,适应能力减弱;内部器官如骨骼肌等器官萎缩严重,外部表现为耳聋、驼背、身体比例缩短等;肌肉易疲劳,耐力差、弹性差、抵抗力低,不能坚持长时间运动;呼吸系统表现为肺通气不畅,肺活量下降;记忆减退、反应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协调性变差、生理睡眠时间缩短,易出现疲劳等症状;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顺序性下降。
3 基于老年人特点的居住区各类绿地的设计方法
3.1 宅旁绿地设计方法
宅旁绿地包括住宅前后、宅间、近宅及建筑本身的绿化,是老年人高频绿地空间。宅旁绿地面积较小,应当减少地形变化、高差交错,结合楼体的无障碍坡道可将栏杆扶手延伸至绿地中结合廊架或花架设计,形成半封闭空间,满足老年人静坐、休息、聊天的需要,可设计在住宅东向山墙方位,不影响首层住户,东向采光属阴,符合半封闭空间的夏季纳凉需求。
加强邻里交往也是减少老年人孤独感及预防意外的有效手段。在宅旁绿地中适当增加休息座椅可以让老人在这里聊天、交流、晒太阳,座椅可以设计在楼体山墙西侧,保证光照的充沛,但同样需注意与首层住户的距离问题,可在桌椅与楼体间增加灌木,进行分隔降噪。
3.2 组团绿地设计方法
组团是居住区最小一级构成单位,为这个区域服务的公共绿地即为组团绿地。组团绿地的面积根据组团中楼体数量及户数、人数指标进行计算,绿地指标为大于等于0.5m2/人,面积一般在150—350m2范围内。相较于宅旁绿地,组团绿地与楼体距离稍远,但组团绿地构成元素丰富、群体针对性强。
设计中需考虑小群体活动区的动区空间,身体健康及低龄(60-69岁)的老年人在居住区绿地的活动中具有较强活力,锻炼及健身是其主要活动目的,例如:武术、太极、舞蹈、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形式都应布置在组团绿地的动区中,设计中应考虑地面的软质铺贴、景观色彩的调节、植物的选配、休息座椅的设定等,同时需要注意围合性的空间穿插,保证住区环境。
儿童活动区同样需设置在组团绿地,在现有家庭模式中,老年人陪伴儿童情况普遍,独居老人也喜欢看儿童玩耍,因此可以将老年人活动空间与儿童活动空间相连,或在儿童活动空间中开辟老年人休息、看人的空间设定。
3.3 小游园及居住区公园设计方法
居住小区中小游园面积约为0.7—1.5公顷,绿地指标为大于等于1m2/人,可设计数量大于1个,单个面积一般不大于1公顷,绿地指标约为大于等于1.5m2/人,形式最为丰富。
3.3.1 水景景观设计
水景景观是居住区公共绿地中的重要组景元素,围绕水景可设置健康步道,满足老年人散步、运动、观景的需求,针对小型水景可以形成观景、听声、看水流动势的需求,但无论什么形式的水景景观应设置在面积较大的公共绿地空间中,同时加强标识提示,控制水体深度,浅水池一般深度在300mm左右,如水深较大,需加宽驳岸进行防护。
3.3.2 地形设计
居住区公共绿地面积较大,通过地形调整可增加景观空间感,营造景观视角。在老年人集中活动区域场地应平整,有软质地面铺贴,减少地面抬升及下沉的频率。在老年人非集中活动区域,应以微地形设计为主,居住区多有地下建筑空间,绿地中覆土厚度多为1.1—2m,不利于乔木灌木的生长,可通过微地形调整,增加局部覆土厚度,形成类似自然地貌中的地形关系,形成迎风坡、背风坡、阳坡、阴坡等,虽坡度不大但能够通过起伏增加景觀视域的阻隔,前后空间掩映,丰富景观元素及空间类型,利于乔木灌木成荫,通过各类型坡地形成景观趣味,丰富老年人观景。
3.3.3 种植设计
避免使用带刺或根茎易露出地面的植物,以免形成障碍,如紫叶小檗、刺槐等。老年人多喜欢颜色鲜艳的花卉,在乔木、灌木种植时可配置花色鲜艳、季相分明的花灌木与色叶木进行种植,如一串红、叶子花等。还可选种芳香型植物,如桂花、茉莉花等进行嗅觉刺激,加强景观感受。
3.3.4 地面铺贴设计
软质铺贴有一定的脚感,有保护作用的地面,老年人集中活动的区域以软质铺贴为主,能够形成大的图案和色彩关系,美化环境强调空间。
绿地园路形式丰富,如卵石铺贴、碎石镶嵌、石板汀步等,既装饰又增加道路情趣,如卵石铺路有足底按摩的作用,深受老年人喜爱,但有些老年人腿部不便,因此特殊材料铺贴形成的路面应具有规划性和设计目的,不妨碍正常通行。
参考文献:
[1]郭春华.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韩炳越.适宜老人的公共绿地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