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宇青
【关键词】督查检查 基层干部
【中图分类号】R197.62 【文献标识码】A
督查检查考核工作作为推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重要手段,是改进党的作风、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举措。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重留痕轻实绩等问题,以致于造成了地方和基层干部对于过多、过频、过滥的督查检查应接不暇、不堪重负。这不仅影响了地方和基层的工作,分散了干部工作的精力,还造成了地方和基层干部的形式主义——以形式主义来应付形式主义的督查检查,并在降低工作效率的同时,削弱督查检查者的政治权威,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等等。
对于这种形式主义的过多、过频、过滥的督查检查的危害,人们有着清醒的认识,并表示坚决反对。但是,为什么一到实际的工作中,却又会陷入到督查检查的形式主义的“怪圈”之中呢?因此,探讨对基层的督查检查泛滥成灾的成因就十分必要。
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开展,对于推动党风政风建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一些党政机关和干部中间却出现了一种“新衙门作风”,即所谓的“慵懒散”现象。甚至一些干部抱怨说:“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下,不做不错,多做多错,因此,不如不做”,借此来为自己的“慵懒散”行为进行辩护。这种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因为懒,是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是不负责任。一些干部为了避免被说成是“慵懒散”,便趁着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策略转向,把本属于自己的工作内容层层分解到基层,并美其名曰“属地化管理”,给予基层以自主权,这样,对于一些政府官员来说,他们的任务就是到基层去督查检查,督查检查就成了他们的工作。于是,这些干部又變戏法一样“忙”起来了,且“忙”得不可开交,但是这种“忙”,只是制度在空转,是本质上的不作为,而且与实际工作的推进无补,更成了基层工作的一种拖累。
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延安时期,我们党就注意到‘本领恐慌问题。当时,党中央曾明确指出,我们的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我们现在是不是也面临这样一种状态呢?我看是的。”此后又多次讲到领导干部要克服本领恐慌和能力不足问题。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会出现本领恐慌、本领不足和本领落后的问题,一方面和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错综复杂的形势密切相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从而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出现了本领恐慌、本领不足和本领落后的情况;另一方面和一些领导干部仍然依赖过去的经验与习惯,深陷传统思维惯性与经验主义有关。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的本领恐慌、本领不足和本领落后,不仅不自知,更多的时候也不愿意承认,而且在官僚主义的氛围下,他们的本领恐慌、本领不足和本领落后,往往被周围的逢迎拍马或缺乏反思精神的随声附和所遮蔽。存在本领恐慌、本领不足和本领落后的领导干部为了制造自己忙碌的情形,要么开会,要么到基层视察、检查、“调研”。一些领导干部在基层进行视察、检查、“调研”没有做足前期的准备工作,自己也不用费太多的心思,看看现场、听听汇报、查查台账、讲讲不着边际的观感、挑挑无关痛痒的毛病、谈谈无关宏旨的意见。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施,通过既“打虎”又“拍蝇”的严厉惩治,我国的权力腐败现象(特别是权力寻租现象)得到了较大程度的遏制,党风政风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好转,党内政治生态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净化。但是,权力寻租的动机仍然存在,权力寻租的行为仍然时有发生。当然,目前存在的权力寻租行为和以前的明目张胆、毫无顾忌的做法已大为不同,变成了隐蔽性的腐败。为了障人耳目,一些权力寻租的行为,开始变得更加隐蔽、更加具有欺骗性。伴随着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基层成为化解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各项公共事务的主要场域,相应的,基层公共事务也就成为一些领导干部进行权力寻租的目标。为了达到权力寻租的目的,一些领导干部自然要不厌其烦地到基层去,而打着到基层进行督查检查的旗号,自然又是最安全的。
基层的公共事务尤其是涉及民生领域的事务日益繁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现状的贴切描述。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基层必须完成。然而,要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有很多是需要上面的各种资源的支持的。这是因为在权力和责任等方面的制度安排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导致出现权责不对等现象。于是,基层为了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必须“妥善”处理好和上级的关系。在不合理的权责关系格局下,一方面,基层为完成上面交办的各项任务和自身事务,必须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迎接上级部门频繁的督查检查,而且有些督查检查根本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走过场。但是,对于各种督查检查,即使基层干部有不满情绪,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另一方面,由于上级部门和领导掌握着各种资源,能够跟上级部门和领导进行接触,以争取到各种资源的支持,成为基层干部的一种强烈愿望,甚至成为基层干部能力大小的表现。而来自上级部门和领导的督查检查,恰恰能够为基层干部带来更多和上级部门的领导接触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又是欢迎上级部门和领导的督查检查的。基层这样一种矛盾心态,在某种程度上也助长了过多、过频、过滥的督查检查。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责编/李一丹 美编/王梦雅
中共金湖县委组织部 王静:“变味”的各项督查让基层干部觉得 “头痛”,主要是:督查过于频繁。过多过滥的督查致使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很多检查工作落在照片、材料、会议记录里,形式主义比较严重,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督查不切合基层实际。督查内容不与基层日常工作结合,导致后期整改落实形同虚设;督查结果运用不充分。当前督查工作重点在检查台账资料是否准备充足,对后期整改落实指导力度不够,也没有对检查结果科学运用,没有与干部绩效考核工作结合,整改工作做得好与坏都是一个样,没有对基层干部起到正向激励作用。
重庆市潼南区田家镇人民政府 黄颖珊:基层在迎接督查检查的时候,经常会面临这样的难题:没有明确督查检查标准,时间、督查的部门、人员不同,标准也随之变化。要想督查起成效,最大限度地减轻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前期工作一定要做实做细,规范“体检”项目和程序,不搞多套“菜单”点“一样菜”,或者临时“加菜”“换菜”。标准确定了,就可以通过经常性的“体检”,督促基层经常开展自查自纠,把这种“体检”手段常态化坚持下来,更高效地发现一些苗头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