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初中语文生命体验式阅读教学

2020-04-10 11:03黄晓峰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情境

针对当前语文教学存在“浅阅读、泛阅读、学生兴趣不高、学生信心受挫、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笔者认为生命体验式阅读教学,可以有针对性地纠正所存在的问题,发展学生潜能,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创设情境,增强体验感知

1.文画互映,渲染情境。将图片与文本教学有机融合,能够加深学生的直观体验,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思想和内涵本质。例如在教学《泊船瓜洲》评讲环节,布置全体学生朗读古诗,让两位学生到黑板上绘画,其他学生在簿本上自行作画,并引导学生想象诗人身处场景,体会诗人当时心境。让学生在描述自己绘画时的想法和感受过程中,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实践中,采用图文结合方式的教学案例比比皆是,比如《荷塘月色》的荷叶图,《祝福》的祥林嫂肖像图,《鸿门宴》的平面示意图,《壶口瀑布》的旅游路线图等。

2.音像辅助,营造情境。音乐是流动的、律动的有声语言,将音乐欣赏与文本教学有机融合,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实现听觉与视角的互动,激活学生的阅读细胞。在新授《雨霖铃》一文时,教师把古筝乐曲《离别》选为背景音乐,学生在品读“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语句时,黯然销魂、哀婉低沉的离别情绪在音乐的熏染配合中尽显无疑。在配乐朗读中,学生表现出的感情细腻程度,远远超过单纯朗读课本内容的效果。通过上述方式,让学生体验音乐的韵律美和画面美,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进而增强表达技能、陶冶思想情操、汲取生命营养。

3.语言表述,描绘情境。新课改对一线语文教师也提出较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爱好与兴趣,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增强自我语言的表现力与吸引力。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促使学生主动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脑子想,调动已有的直接和间接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凭借自身语言的表达能力,重塑文章中的艺术形象和生动画面,绘声绘色地展出语言文字所营造的情境,让学生融入情境或再造的情境之中,体验阅读过程中的真实情感,实现学生认知能力与心理品质的协调发展。

二、品读语言,激活人文情感

1.认识语感教学的重要性。品读文本,强化语感,对于阅读教学不可替代。古人之所以倡导“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正是说明品读的重要性和方法论。部编本语文教材选文经典,有着优美的、精要的语言文字,有着生动、传神的人物事物。通过品读文本,多次深入文本对话,不仅收到感知、体验文本内容的效果,也可以积极构建和解构文本的原生意义和编写价值,促进语感的形成,增强生命的体验,感受文学的艺术,学习表达的方法,打通语言吸收与输出的媒介。

2.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品读机会。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特殊,既着眼于整体的把握,又立足于细节的挖掘,胜过无数次的内容分析和结构剖析。品读,既可以是有声的朗读,也可以是无声的默读,只要用心念、专心投入,收获必定丰厚。学生在朗读中能够体验语言文字的节奏和内在的韵律,充分体会到佳作中的情意与内涵。教师要多为学生朗读课文提供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多样化的阅读,读出情味,读出情趣,读出有意思,又读出有意义,进入“情有所感,理有所悟”状态,进而体验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3.教师示范多样的阅读方式。教学李煜《相见欢》这一课时,教师的示范性朗读应该前置,首先通过语音、语调、语速的变化,创设凄凉而孤寂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全文朗读、默读、诵读,从细微处捕捉文字中描绘的“梧桐、深院、清秋、月如钩”的画面。最后,设计让学生欣赏意味深长、令人震撼的语句,进而体会语言文字工具性方面的遣词造句妙处,感受语言文字人文性方面的思想情感力量。在品读中,教师范读永不过时、作用明显,一个会读、乐读、有感情地读的语文教师,是活的教材,可以赢得学生的信服,让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从语文中获得精神成长。

三、读写结合,优化价值取向

1.读写结合丰富体验层次。在语文课堂上,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写作是阅读的结晶,一个是吸收,一个是输出,是对立统一、回环反复的关系。读写结合点的寻找与确定,对于完成读写结合任务至关重要。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调动“个人记忆”和“材料仓库”,将生命中直接经验、间接体验的具体细节,用续写、仿写、改写、组合写等办法进行表达,可提高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差异化的理解能力,逐步形成学生自我的表达风格,丰富生命体验的层次。

2.读写结合提升教学质量。首先,读写结合需要时间与机会的保障,教师必须要舍得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语文实践让给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其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写评论、写产品介绍、写读后感等“即兴训练”,倒逼学生先行理解文本内容,比较文本情感,把握“文路、学路、教路”的差异与统一。再次,在组织学生写作后,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重新阅读文章,重新进入文本,通过“回头看”深入体会文章背后隐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读写结合探究文本内在价值。在新授《孔乙己》一课时,教师安排学生自主阅读,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课前预习等办法,对小说描述的时代特征和人物特点进行整体的把握。接着,安排学生围绕“现代孔乙己”主题进行分散型思考,并补充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学生逐一汇总孔乙己相关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梳理分析出人物特点。再让学生结合现代社会与旧社会的社会文化差异,从作者塑造悲惨的社会底层人物的人生经历,发展学生的批判思辨能力,探究作者表达的真实意图。加深了学生对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的深刻认知,帮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阅读体验,有利于学生的心智发展和健康成长,引导学生珍惜新时代自由而幸福的生活。

四、打破界限,沟通课堂内外

1.坚持语文教学开放原则。随着时代发展,生活空间高度开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语文教学不可能局限在课堂,建立语文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密切联系已成学界共识。开放性阅读,能够打破语文的边界,搭建课堂内外的桥梁,培育可靠的过硬的信息处理能力,吸引学生畅游语文的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逐步形成与巩固自己的知识单元。

2.坚持语文教学积累原则。据PISA——国际学生能力测试反馈,中国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四省市最弱势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用、评估、反思和参与水平,明显比经合组织平均水平高出许多。测试结果也表明,鼓励学生扩大知识面,发掘潜力,并参与社会实践,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语文学习积累的基本途径是文本训练与实践体验,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读好书、多读书、长读书,想方设法积累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更牢固更具有共性的语感经验,让学生语文知识与素养“厚积薄发”。

3.坚持语文教学迁移原则。在《中国石拱桥》新课启始,教师带领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或适量组织观看视频或课件,在个体思考或小组合作中熟悉卢沟桥、赵州桥的说明办法与说明语言。其中尤以开头2段讲石拱桥的总体特点,以及最后1段根据全国桥梁包括长虹大桥、双曲拱桥的演进趋势,感受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成就,以及背后劳动人民的智慧。最后,组织学生收看《超级工程》的篇章之一《中国桥》,梳理我国2018年新建大桥的相关资料,并运用课文的说明办法与说明语言,告别是注意说明顺序,仿写一类或一座桥梁,破除了课堂内外的壁垒,养成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生命体验式阅读教学虽然已作了一段时期的探索,有不少教师在实践中加以实践,但毕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仍然存在不完美、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需要有兴趣、有担当的一线教师继承与发扬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同时不断创新适应新形势的语文教学方法,继续在实践中深入推进、不断优化生命体验式阅读教学,追求与打造更有生机、更加高效、更利于学生发展的语文课堂来。

参考文献:

[1]闫哓莉.体验式阅读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及策略[J].甘肃教育,2019(08).

[2]王凤群.融入生活经歷 激活生命体验——以《我的第一本书》的教学为例谈语文阅读教学[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7(08).

黄晓峰,江苏省泰兴市济川初中教育集团阳江校区教师。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护患情境会话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