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记类文本教学内容的选择

2020-04-10 11:03肖丹娜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0年1期
关键词:邓稼先鲁迅教学内容

新课标中对于阅读教学的阐述是“阅读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需要培养学生欣赏、评价等综合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如何提高这些能力是阅读教学课堂中的重点。而一堂好的课,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是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所以文本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打造好的课堂很重要。

那么传记类文本的教学内容应该如何选择?传记类文本是通过叙述人物的生平经历,突显其个性形象来展现人物的精神品质的一种文学。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就选取了很多传记类文本,如:《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等。这些传记类文本中的传主都是历史上各个领域里赫赫有名的人物。梁启超曾在他的《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一文中说:“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志气,且于应事接物之智慧增长不少,古人所以贵读史者以此。”可见,读好传记类文本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平常教学中,教师们对于传记类文本的教学多停留在分析事件、人物这几个方面。比如一些教师在教《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时,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把握与闻一多先生有关的典型事件来分析总结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和精神。由此而观,传记类文本教学与叙事散文教学、小说教学等都变成了梳理事件和分析人物形象了。为了打破这种模糊性,传记类文本的教学内容选择需要与传记类文本的文体特征紧密结合。

一、“类特点”:参考传记类文本的文体特征选择教学内容

阅读文本常见的有叙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说明类文本、议论类文本等。这些不同的文本类型也有不同的课程要求。因此,从这些分类中确定他们的“类特点”是教学内容选择的重要参考对象。

《邓稼先》的“类角色”是传记类文本。传记类文本的最基本特征是它具有真实性。通过阅读这类文本,读者不仅能了解当时的社会还能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然而在教学中这种真实性往往被绝对化,以至于理所当然的忽略这一点。传记类文本通常不采用虚构的手法,但它也有阐述者基于事实合理的想象,这样一来传记类文本的真实性特点在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邓稼先》中的有一部分内容里提及当井下有一个信号测不到时,大家都劝说邓稼先回去,他却说了一句“我不能走”。这一传记事实突出了邓稼先的忠诚纯正与坚守。这个细节描写让我们了解了邓稼先的精神世界。在这一事实的前面,阐述者引用了《吊古战场文》,并且想象了传主在戈壁滩上的一些做法。这种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想象强化了我们对邓稼先忠厚平实、忠诚纯正形象的印象。

传记类文本的艺术性是其教学内容选择的另一个重要依据。传记以人物为中心,是写人的艺术,为了表达出人物的精髓需要用艺术手法。传记类文本的艺术性主要通过细节的描写、对比衬托、选材典型、得当的详略安排和巧妙的修辞运用等表现出来。《邓稼先》中第一部分在历史对比中推出邓稼先,突出了其历史贡献。在第三部分中作者又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这两个对待学术和对待别人截然不同的人做对比,突出邓稼先的忠厚平实,质朴无私。可见传记类文本中用以塑造形象的对比,是展现人物个性和体现文本艺术性的经典手法。除此之外,对发生在人物身上真实事件的选择更可以表现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和人物的精神品质,这是塑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邓稼先》中作者选取“学生时代”“报效祖国”“原子弹研究”这些典型事实,不仅扬长避短,避开了由于分隔时间太长而对具体工作不是很了解的情况,更是突出了传主的形象。让我们对邓稼先的忠诚纯正,朴实爱国,甘愿奉献的形象与精神铭记在心。所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典型事实是传记类文本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些对于学生理解文本,理解文本中的人物以及文本的文学色彩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表现传主个性也是传记类文本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于传主的人物形象分析不仅仅是停留在性格品质上,更应该感受这个形象的独特美感,与传主之间建立一种认知价值的桥梁。邓稼先形象的独特性也不仅止于他的忠诚纯正,他的形象更像是一座安稳可靠的山,在那样一个年代挑起了常人无法肩负的重任,那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坚持,那也是一片赤诚的心。他的形象让我们更加相信这世上确有十年饮冰,热血难凉的勇士。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笔下的鲁迅先生也与之前人们的固有印象大有不同,人们感受到了一个大文豪的人之常情。这样的鲁迅是生活着的鲁迅。所以,传记类文本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应该避开机械僵化的分析,要让学生走进文本和人物的心灵,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二、“个性化”:从传记文本的独特性中明确教学个性

《邓稼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在传记类文本中,这篇文章的独特之一在于其结构。文章以小标题的形式把关于邓稼先的典型事实串联起来。多角度突显了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崇高而伟大。全文六个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紧密。第一部分以历史背景推出传主,后面两个部分是介绍其生平经历和卓越功勋,第四部分从侧面写出邓稼先贡献大,第五部分写他为祖国事业拼搏的精神,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本文叙述亦别有风格,文章视野宏大,既包含了传统眼光、历史视野又有全球视角。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赞颂“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又引用《吊古战场文》和《中国男儿歌》,赋予文章传统文化底蕴。文章开头从近一百多年的历史写起,让文章披上历史视野。为了突显邓稼先的形象,更是把邓稼先同奥本海默对比,始终把稼先放在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让这篇文章显得大气浑然,突显了一个熠熠生辉的邓稼先形象。

除了叙述大气之外,作者的情感也贯穿于文章各个角落,使文章波澜起伏。作者与传主的友情让人感怀,作者与传主对祖国的深情更是让人热泪盈眶。作者与传主的同窗情谊在文章中作者知道原子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与,激动得热泪盈眶时表现得淋漓尽致。整篇文章中我们既能感受到作者对传主的深情、赞颂、怀念、崇敬。同時也感受到了文中渗透着作者与邓稼先人生道路的某些相同之处。可谓是很好地体现了“再现事实”“艺术写实”“主动书写”三大原理。探究每一篇传记类文本的独特个性是确定传记类文本教学内容的重要元素。

三、“近语文”:从传记类文本的文本价值确定教学选择

“近语文”是最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内容。比如通过《邓稼先》这篇传记学习阅读传记类文本的方法,通过对传主形象的赏析学习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和优秀精神品质的选材特点,通过品味文本丰富多彩的句式和语言,感受文本中流露的情感等等。面对诸多的文本价值取向,我们应该让其与学生的“学习动机”紧密相连,以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积极达成教学目标。这时教学内容的“近语文”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传记类文本中的句子表达是非常丰富多彩而巧妙的,融入了作者的情感的,學生要深入品味才更能体会作者对传主的情感。

《邓稼先》中的语言运用巧妙,句式变化多端。整齐的句式和长短穿插的句式错落有致,更突出了情感。比如在第一部分历史转变中的句式整齐,给人营造一种宏观视角,把邓稼先从这种宏观视角中推出来,更显现出他的贡献有着巨大的价值;同时也体现出了作者对于邓稼先的崇敬以及一种自豪之情。又如在与奥本海默对比的这一部分当中,采用长短句交错使用。既显得严密又有一种轻快活泼的节奏,二者相映突显了传主农民一样朴实忠诚的品质和作者的民族自豪感。还有文本第五部分中的两个不知和两个问句:“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身为挚友的作者怎能不知,所以这两个“不知”,这两个问句实则是一个科学家对于另一个科学家的一种理解和相惜。从这里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传主的深情。

在传记类文本中引导学生从语言中去感悟形象去体会情感是非常重要。尽管传记类文本记叙的是事实,但是作者主动书写从而产生的情感是阅读这类文本不可忽视的要素。在语言中加深对文章的体验与感悟是传记类文本“近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重要一方面。

四、“超课堂”:从传记文本的教学价值树立教学追求

在传记类文本的教学中,把这些文本当成一般的写人叙事来教的占了不少的比重。我们往往忘记它独特的语文教学价值。有的传记类文本有大量的对话,这对学生的书面和口语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在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就有很多关于鲁迅先生与许先生还有“我”的对话。比如明明是两个常常相见的人鲁迅先生却对“我”说“好久不见,好久不见”这样宛如孩子般有趣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平易近人的鲁迅先生。再如鲁迅先生明明胃不好却又举着筷子文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这与那个说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先生似乎判若两人,但这就是人物的多面性,这也是生活的多面性。正是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才有了这丰富多彩的语言。传记类文本的教学能帮助学生提升语言素养,更是能给予学生阅读、写作与生活的启示,是超越文本,超越课堂的教学内容确定与追求。

传记类文本的教学价值还在于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中学时期是学生三观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传记类文本中的传主几乎是意志品质和思想精神都值得学习的名人。《邓稼先》中的传主邓稼先不仅是为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更是一位从行为到性格到思想品质都值得学习的一位崇高的人。在面对现实的艰苦处境时选择坚守,在面对不同的思想看法时选择尊重,在面对热爱的祖国时选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学生可以从邓稼先的生平经历中感受那样一个时代为了大爱而坚持的崇高精神。由此可见传记类文本传达的思想价值对学生品格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传记类文本的“超课堂”教学内容确定是锻炼学生深度思维,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点睛之笔。

传记类文本的教学内容确定要从文体的基本特征出发,遵循其真实性、艺术性以及独特性。要体现其文体特色,同时也不能忽略它的文本价值以及教学价值。只有避免模糊的内容选择,传记类文本的教学内容才能脱离只关注人物形象分析这一僵化范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持久性。教师更应该在文学理论的支持下把握文本的独特性,选择合适的文本价值让学生在类特点中感受文本的个性,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教学走出界定模糊,毫无个性的尴尬境地,发挥出传记类文本的教学价值,甚至可以超越课堂,采用群文阅读策略,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让传记类文本的教学内容选择更具科学性,优化这类文本的教学。

参考文献:

[1]王荣生等著.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徐公青.高中传记文学作品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4.

[3]李节.传记与传记的教与学——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陈兰村教授访谈[J].语文建设,2010(6).1

[4]窦银强.人物传记类实用文鉴赏对策谈[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13).

肖丹娜,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邓稼先鲁迅教学内容
邓稼先 献身国防 铸就辉煌
邓稼先 此身许国 再难许卿
“两弹元勋”邓稼先 深藏功与名,汗洒戈壁滩
鲁迅《自嘲》句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