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引墨
我打算从几个侧面来分析一下肖同学的疑问。肖同学提到:“觉得她更喜欢成绩好的同学,总是会更优待他们些。我相信她不是有意要这样做的,但还是觉得她经常心口不一。”老师的确不是有意这样做,但她这样做有可以理解的地方。老师是一个普通人,而心理学研究发现,我们以为一个普通人会理性地看待问题,但实际上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还是会被自己的情感左右。如果要求一个人用完全理性、公正的方式看问题,这几乎只有“圣人和得道的高僧”才可以做到。
平常的生活中,我们会说,这个人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这里的“有色”,是指我们没有把眼前的人当成一个纯粹的人来看,而是把他们分类成学习成绩好的、学习成绩不好的,有钱的、没钱的,漂亮的、丑陋的,等等。可这样无穷尽地分类下去,是没法止息的。
同学们可以测试一下自己,试着不带任何喜好和情感,不对自己的同学进行分類,不给他们贴上“好朋友”“普通同学”“喜欢的人”“讨厌的人”这样的标签,不作任何评判,公正地看每个人。然后观察一下,自己是否能做到,如果做到了,你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
接下来,我们谈论一下“老师明明知道我考砸了,却没有批评我而是给了我鼓励”这件事。我想起一个案例,有一次一名记者去采访美国著名的占星师苏珊·米勒,问她:“为什么人们需要积极暗示,要听好听的话?”她谈到同是占星师的母亲曾经告诉过她的话:“生活并没有那么艰难,就像冲浪一样,你不能直直地对冲上去,而是要顺着风跟着浪走。不跟浪对抗,生活就会容易很多。”看到苏珊的这句话,我有点理解老师们心口不一的鼓励了。因为你已经知道自己考砸了,她再劈头盖脸地批评你一通又有什么意义?是为了让你勇敢地冲上去和“大浪”对抗吗?为什么就不能给你一些“和煦的风”,缓解一下你已经考砸的沮丧心情,使你振作起来继续后面的学习呢?
如果坚持要得到一个理想中心口如一的评价,你可以尝试万分努力地学习,成为老师眼中喜欢的好学生,得到你认定的鼓励和表扬。但如果这一切都得到了,你可能会有新的疑惑:这样一个表扬我、喜欢我的老师,真的完全是心口如一的吗?
不如试着用更开放的态度,对人性复杂抱着理解的心态来面对这个疑惑,你会得到一个重大的发现:我们理解别人的基础是更多地理解自己,我们了解别人的前提也是先了解我们自己。
一个人自恋的程度超乎自己的想象。这是人能越变越好的基础,也是人会越变越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