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回体小说整书阅读教学策略微探

2020-04-10 11:03邬静李姝婧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邬静 李姝婧

[摘要]古典名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章回体小说是我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章回体小说的整书阅读,既是传承文化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确定正确的阅读目标,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这类小说的策略、方法,并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等方式,与作者、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深度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关键词]章回体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7-0078-02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学长河里,章回体小说是一个重要的存在。大四大名著就是典型的章回体小说。阅读这些章回体小说的原著是一种守正,是坚守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这既是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传承文化的需要。怎样展开章回体小说整书阅读教学呢?下面以《西游记》整书阅读教学为例,具体谈一谈。

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一)整体意识

整书阅读的“整”是什么?是整体。一本书有贯穿始终的主线、气氛、人物关系等文学元素。整书阅读教学时,整体意识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捕捉到一本书的内核。先从整体把握整本书的脉络,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也是一种教学思路。在《西游记》的整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制定了這样的教学目标:

1.借助小说回目,初步感知内容,了解章回体小说的特点。

2.阅读第二十七回,借助学习单,感受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阅读回目,是为了对整本书的故事情节有大致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回目有了基本的认识,感受到章回体小说的特点。

小说以鲜明的人物形象、真挚的人物情感打动读者。我国古典小说之所以流传于世,是因为其塑造出来的人物性格鲜明的、故事情节引入人胜。在《西游记》整书阅读第二个目标中,教师设定了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典型的语言进行揣摩品析,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时,因为人物形象的鲜明生动是在复杂多变、曲折起伏的情节中体现出来的,所以教师制定了感受人物形象与感受故事情节结合在一起的目标,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策略意识

一部优秀的长篇作品不是草草阅读一遍就能抓到精髓的,读者要认真进行多遍阅读,才能发现其中的奥妙。在短短的一堂课上,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将一部名著领悟透彻,但是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教会学生阅读一部著作的有效策略。这些策略不仅适用于读这本著作,还适用于读其他同类型的著作。

如,《西游记》的整书阅读教学,教师制定了第三个教学目标:渗透整书阅读方法,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在自主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在进行整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将阅读策略渗透其中,让学生学会阅读。比如,在《西游记》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教会学生看回目这一阅读章回体小说的策略,使学生举一反三,看看《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的回目,预测故事情节,初步感知人物形象。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降低了学生理解原著的难度。

二、关注学习方法的习得

(一)回目导读,把握人物与情节

通过回目的切人来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不仅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而且还能理解人物的语言、行动,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因此,课堂上,教师应教会学生借助回目去把握人物形象、品味故事的方法,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

在《西游记》整书阅读教学上,教师先以回目为点,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然后又回扣回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确定回目?因为通过回目既能够把握人物的形象,也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情节的曲折。比如,教学“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这个回目,教师抓回目中的“殷勤”一词提出问题:“为什么不说孙悟空殷勤,而是‘大圣殷勤呢?大圣为什么要‘殷勤呢?”这是因为大圣对师父真挚的爱,是对师父恩情的报答。从这一点上,学生就能理解了人物形象。

(二)对比连接,感受章回体小说特点

《西游记》的大部分故事都有完整的情节,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的每一难都可以单独存在,如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孙悟空大闹五庄观等。为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可指导学生把相关联的故事进行对比,感受故事情节的特点。这样的对比,往往会成为一个个激活问题的小支点。课堂上,教师先选取孙悟空收服红孩儿这一章回来重点剖析,引导学生绘制唐僧师徒与红孩儿的对战图,感悟情节的曲折;然后,再引导学生将它和唐僧师徒与牛魔王大战的情节进行对比,感受情节的独特性。

(三)选择策略,体会小说的独特架构

章回体小说的故事较长、人物众多,除了借助回目外,教师还可指导学生用默读、浏览、跳读等方式,快速把握故事梗概,列出主要人物,讲讲重大事件。只要将这一个个生动而有趣的故事讲好,便能形成一个个既相对独立又各有关联的故事群,从而使学生提纲挈领地掌握全书的主要情节。在课堂上,既可让学生按时间梳理出一个线型的故事群,让主要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台”,也可以按照单个人物的经历,梳理出人物的块状故事群。这样,使学生对小说的整体架构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在以后能更好地阅读同类型的小说。

三、升华思维的品质

在《西游记》整书阅读教学中,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从思维的角度出发,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领悟作者的构思呢?于是,就有了课堂上的两次提问与推测的结合。课堂上,在完成了孙悟空师徒与红孩儿对战图之后,教师第一次请学生联系前面读到的三打白骨精的情节,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何对白骨精是“三打”,而对红孩儿却是“六战”呢?此时,学生有了推理素材,有了思维的抓手。学生的推理不单是猜测内容,而是整合整本书,对作者的构思进行推测。这样的推测是一次思维的提升,也是循着作者情节构思的方向进行的阅读体验。第二次提问是在孙悟空三借芭蕉扇之后,我们要求学生推测故事的发展。这一次推测,教师提醒学生要根据已有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推测。此时,学生根据自己对故事的了解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文本进行分析、推理,然后做出自己的判断。这种推测,因为既要站在作者的角度来构思,又要从读者的角度进行体验,探索文本如何架构以及谋篇布局,所以思维是有深度的。可以说,这是学生最真实的阅读体验、最实在的思维训练,让学生感受到章回体小说的情节构思之妙。

总之,整书阅读教学,尤其是章回体小说的阅读教学,我们希望尽可能地让学生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获得文学的滋养,促进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得到和谐共生。

(责编 韦雄)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