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记”为先,解构游记类文本的教学价值

2020-04-10 11:03茅春燕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3期

茅春燕

[摘要]当下小学教材中的游记一般有两种教学做法:一种是以游览的景点为对象展开教学,另一种是围绕着游记这一文体性质为教学对象。前一种是基于文本内容的知识教学,后一种是典型的以文体知识为对象的教学。这两种割裂的教学行为都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获得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师可从“记”字入手,如,理清顺序,在整体感知中“记”游踪;明确内容,在对比甄别中“记”内容;辨析表达,在体悟感知中“记”特点;揣摩观察,在品味实践中“记”视角;聚焦情感,在体悟感知中“记”情感,从而提升学生语言解构能力。

[关键词]理清顺序;明确内容;辨析表达;揣摩观察;聚焦情感

[中圖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7-0073-02

当下小学教材中的游记一般有两种教学做法:一种是以游览的景点为对象展开教学,另一种是围绕着游记这一文体性质为教学对象。前一种是基于文本内容的知识教学,后一种是典型的以文体知识为对象的教学。这两种割裂的教学行为都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获得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何从这一认知的藩篱中突围而出,充分发挥教材游记文本的范例价值呢?笔者以为要从“记”字入手,方得游记教学的本质要义。笔者即以《黄果树瀑布》一文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理清顺序,在整体感知中“记”游踪

理清文本思路,探寻作者游踪,是读懂游记的基础,也是学生后续进行有序表达所需要储备的必备技能。

如《黄果树瀑布》一文主要记叙了作者游览著名的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经过,作者是怎样做到井然有序,娓娓道来的呢?教师在学生初步阅读课文、消除生字障碍的基础上,围绕着“理清顺序”这一核心板块设置了以下教学:首先,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着黄果树瀑布描写了哪些内容,并相机圈画出关键性词句。其次,这些内容作者是依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明确作者从远到近的写作顺序,并由此绘制出作者的游览线路图。再次,组织学生以游览观察位置的不同,品读相应的语段,明确黄果树瀑布的特点。最后,教师小结:跟随着作者脚步的移动,所看到的景观、所听到的声音都随之而发生变化,这就是“移步换景”的写作策略,它可以使得文章内容丰富并能做到有条不紊。

如此借助于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特质和表达好处,然后再及时进行迁移性训练,顺势将文本之言内化为学生自身之言,促进了文本知识到认知体验的转化。

二、明确内容,在对比甄别中“记”内容

很多学生在游记练笔时,常常是五花八门,面面俱到,使得文章七零八碎,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对游览所经历的素材进行整体把握,表现出选择材料、处理材料能力的严重缺乏。

鉴于此,教师针对这篇游记可展开以下教学:首先,拓展补充关于黄果树瀑布的资料,以具体的数据和素材对黄果树瀑布进行全方位介绍,相机设问: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其次,聚焦教材,还原思考,如此丰富的资源,为什么作者只字未提,却要写课文中自己独特的经历与感受呢?再次,相机小结:作者并没有一网打尽,而是有选择地紧扣自己独特的经历与感受来写,这就是游记素材的选择与处理。最后,进行迁移训练:以游览自己家乡的某一处景点为例,如何选择景物的要点呢?组织学生运用课文中积累的方法来实践、构思。

这一板块的教学,就是让学生探寻文本作者在选择材料时的智慧和精妙,学习作者紧扣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借点带面,及时进行迁移性练笔,从而达成实践运用之目的。

三、辨析表达,在体悟感知中“记”特点

展现景物之美,是游记表达的核心目标,只有真正凸显景物的特点,才能让这一景物与其他景物的迥异之美展现出来。

为此,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性朗读课文,关注课文中描写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音的语句,并将其圈画出来,想象黄果树瀑布的雄伟之美体现在什么地方,并在旁边进行批注。随后,组织学生分享自己交流关注的语句,通过品味关键词、多形式诵读的方式感受文本核心语句所展现出来的丰富内涵。紧接着,教师可以播放关于黄果树瀑布的视频,让学生在直观性思维层面经历更为直接的冲击。最后,相机拓展:开展景物推荐的活动,尝试推荐自己家乡的某一处景点,运用课文中描写的方法来展现景物的独特之处。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学生经历了深入品读、交流分享、体验感知、感悟内化的思维历程,对作者紧扣景物特点展开描写的写作方法形成了多维度、立体化地感知与思考,促进了内在能力的吸收,并在迁移实践的过程中运用到游记的自主性构思和创作过程中,提升了自身内在的认知能力。

四、揣摩观察,在品味实践中“记”视角

很多学生在描写景物时层次不清,较为凌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相对理性的关照,没有找准描写的视角。这就需要学生对教材中游记类文本在观察角度上进行辨析与体验,对蕴藏在文本中的语言及其形式进行解码。

作者究竟是怎样写出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壮观的呢?这其中就蕴藏着很多学生不易发现的语言表达密码。比如刚刚进人景区时,“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简短的一句话,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表达秘诀:首先,作者从完全不同的视角关注黄果树瀑布,从一开始“刚进人景区”到“渐进渐响”来展现声音的变化;其次,作者大量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内心的真实感受融人其中,让读者形成认知上的共鸣。教师可紧扣作者这种观察视角变化的方式,链接学生的生活实际,再以学校的教学楼或者当地的一些标志性建筑为例,引导尝试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并运用自己的语言真实表达。

这一板块中学生洞察角度观察和描写的方法,对于学生写好游记,甚至是观察类习作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也使课堂教学从原本的感悟欣赏景物之美,转向了对文本语言之美和形式之妙上来,最终达成了语言迁移内化和迁移表达的训练。

五、聚焦情感,在体悟感知中“记”情感

游记的价值并不在于要真实而客观还原景物的形态,而应该融人自身独特的感受,使“这一篇”游记与任何其他描写黄果树瀑布的文章有着完全不同的特质,这也是作为一篇游记最本质的特点。

为此,学生从“所见所闻”的角度关照文本内容之后,教师就需要将学生的关注力引入对作者内在感受表达的思考中去。当学生圈画出课文中描写作者感受的词语之后,再尝试将课文中描写感受的语段全部剔除,会有怎样不同的感受?在深入对比之后,学生立刻就能意识到这些表达作者感受的语句让文本更具有生活气息,在铸造了作者自身独特的认知体验的同时,将游记类文本的特质完全彰显了出来。

关照自我,是游记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正是学生进行创作练笔容易忽视的地方。为此,我们只有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于作者的感受,并洞察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才能为练写游记中的情感体验积累方法。

游记,通俗一点来说,就是记录游玩的经历,怎样“记”才能既关注了游览的景点内容,又关涉了作者基于文体思维下的表达策略,这是生发学生语言能力、提升学生表达素养的有效生长点。笔者认为只有从“记”字入手,才能解构游记类文本应有的教学价值。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