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阅读教学中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04-10 11:03丁纯纯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3期
关键词:比较分析阅读教学

丁纯纯

[摘要]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捕捉文本细节,获取有效信息,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阅读基本能力,也是关键能力。教师从语言文字的细节出发,通过涂画引导、分层朗读、比较分析等策略帮助学生习得正确的阅读方法,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信息提取能力;涂画引导;分层朗读;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7-0063-0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文本的字、词、句、段、标点符号、表达方式等,无不承载着丰富的信息。有效提取这些信息,就能够走进文本,深入理解文本。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对文本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会写、会背课文,却不能准确捕捉信息,全面深入理解文本”现象的出现。基于此,在常规课堂上,教师可以从文本细节入手,关注一个关键字词、一处语句停顿、一种隐含关系,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提取,逐步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现以《只拣儿童多处行》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做法。

一、推敲关键字词,借涂画获取准确信息

在阅读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把握好关键信息,抓住关键字词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涂一涂、画一画,加强学生对字词的感官体验,使之获得对文本信息的深刻理解。

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一课中,作者描写玉澜堂院落里的海棠树时,运用了精妙的语句:“……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这个描写非常生动形象,充分表现出海棠花开时的春光烂漫景象。为了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作者笔下的春光,我让学生先用笔画一画海棠树的整个形态。学生立刻动笔涂画,有的画出了粉色的花朵,有的在粉色花朵中又画了绿色的枝叶,还有的画了树下飘落的花瓣……这些涂画是学生在理解文本过程中的一个直观呈现,说明学生并没有准确地抓取文本中“密密层层”“不留一点空隙”这些关键词语所表达出来的信息。为此,我让学生针对文本展开讨论:“‘密密层层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喷泉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理解这些句子的?”经过讨论之后,学生从文本细节中提取了准确的信息:“密密层层”是说花儿一朵接着一朵;“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是说全是花朵,没有树叶;“喷花的飞泉”是说花太多太密,把树枝压弯了,因此要画花开到树梢的最顶端;花儿都在拼命地生长,是不可能散落在地上的。

画图作为一种工具,能够帮助学生关注文本细节,推敲字、词、句,并将获取的信息直观呈现出来,又借助图文对比,让学生对信息的准确性有更深刻的把握。长期借助涂涂画画这一工具进行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品质。

二、理清表达层次,借朗读获取全面信息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朗读是获取文本信息的一种常用工具,有着广泛的应用基础。但对高年级学生来说,一味单纯地朗读并不能帮助他们全面把握文本所传递的信息。要想实现对文本信息的全面获取,就需要教师关注文本表达的层次,通过深入引导并进行梳理,让学生步步有体会,层层有深入,增强对文本的领悟和感受力。

在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按照由近及远的写作顺序,从知春亭畔,到小山坡上,再到湖面上,生动地描绘了到处都挤满了正在活动的生气勃勃的儿童的景象。也就是说,文本描写包涵了两个层次的信息:颐和园里挤满了儿童,是一个层次;颐和园里挤满了生气勃勃的儿童,又是一个层次。在让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我追问学生读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发现他们只是大致获得了一个模糊的信息,即在颐和园里聚集着很多的儿童。很显然,学生得到的信息并不全面。为此,我引导他们继续展开自由朗读,一边朗读一边体会,看看在哪些地方停顿的时间应该长一些,哪些地方应该短一些,说出自己的理由,并思考自己从中读到了什么信息。一开始,学生并没有关注文本的表达层次,因此在朗读的时候不能恰当地把握停顿和语气。通过重新梳理和自由朗读,学生发现文本的表述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层次展开的,作者描写的顺序是从近到远,分别写了儿童在三个不同的地方活动,这些活动丰富多彩,让人不由得感到“到处都是充滿生机的儿童”,这正是文本的中心所在。学生由此领悟了文本段落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文本表达的结构之美。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借助朗读去感受、判断和分析文本的表达层次,不但使学生学会了在朗读中停顿,而且使学生读出了文本的层次,理清了文本的中心意思。这样一来,学生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展开文本朗读,有效获取了文本信息,从而就能够在朗读中表达出全面而丰富的文本内涵。

三、领悟文本含义,借对比获取深度信息

对于阅读教学来说,让学生有效提取文本信息,不光需要把握准确和全面这两个要素,还需要深入其中,挖掘出隐含要素。所谓“隐”,就是指在文本内容中没有明确说出来的意思;所谓“含”就是指确实存在于文本某一个语言形式中的意思。

《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大部分篇幅都在描写春天的花朵和儿童。很显然,作者的写作目的并不只是单单描写这些看得见的风景,而是要借助这种描写来表达内心隐藏的情感。那么,文本中的描写隐含着怎样的深层信息呢?为此,我采用了比较策略展开引导。我先让学生分别画出文本中关于春天的花朵和儿童的描写,然后展开讨论,并用词语分别概括花朵和儿童的特点。学生分组讨论之后,将春天花朵的特点和儿童的特点罗列出来。我让学生进一步比较分析,看看春天的花朵和儿童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对比,一目了然地看到了儿童和花朵的相同点——都充满活力,生机勃勃。学生学到这里,都以为已经掌握了全部信息,但我却没有停止引导,而是继续带领学生画出描写春天繁花的关键字词和句段,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看看能从这些词句中读出什么信息来。学生透过文本中那些热情洋溢的词句,如”海棠树开满了··一像几座喷花的飞泉”,从中感受到繁花的灿烂和春光的烂漫,再从句子“小小的身躯喷发着太阳的香气”中读出了儿童的朝气和活力,又从描写花儿的句子“从树枝开到树梢”读出了花儿的旺盛,又从花儿的旺盛读出了儿童的舒展……由此,学生借助花儿和儿童的对比,从花儿的勃勃生机感受到了儿童的活泼和朝气,找到了隐藏在文本背后的含义——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充满勃勃生机的儿童的喜爱之情,作者也有一颗童心。

文本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因素,所传递的信息是复杂而纷繁的,教师借助比较的方法,引领学生揣摩文本语言,去提取深度的文本信息,领悟文本的内在含义,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语文信息的获取能力,这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通过对文本的细节进行分析,借助涂涂画画、分层朗读、对比揣摩等策略引导学生展开学习,使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获得了发展。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比较分析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